初中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此⽂通过描写两个⼩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们对⾃然现象的探求和独⽴思考、⼤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下⾯是分享的初中⽂⾔⽂:《两⼩⼉辩⽇》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两⼩⼉辩⽇/两⼩⼉辩⽃》
先秦:列御寇
孔⼦东游,见两⼩⼉辩⽇,问其故。
(辩⽇⼀作:辩⽃)
⼀⼉⽈:“我以⽇始出时去⼈近,⽽⽇中时远也。
”
⼀⼉以⽇初出远,⽽⽇中时近也。
⼀⼉⽈:“⽇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近者⼤乎?”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远者凉乎?”
孔⼦不能决也。
两⼩⼉笑⽈:“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到东⽅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个⼩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近(我以/⽇/始出/时/去⼈近),⽽到中午的时候距离⼈远。
”
另⼀个⼩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远,⽽到中午的时候距离⼈近。
⼀个⼩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得像⼀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得像⼀个盘⼦,这不是远处的看着⼩⽽近处的看着⼤吗?”
另⼀个⼩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伸进热⽔⾥⼀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注释】
(1)选⾃《列⼦·汤问》。
原⽂共⼗三章,这是第七章。
《列⼦》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2)东游:向东游历。
(3)见:看见。
(4)辩⽃:辩论,争论。
(5)其:代词,两⼩⼉。
(6)故:缘故,原因。
(7)以:以为,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距离。
(10)⽇中:正午。
(11)初:刚刚。
(12)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伞⼀样,呈圆形。
(13)及:到,⾄。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物的器⽫。
圆者为盘,⽅者为盂。
(16)为:是。
(17)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把⼿伸向热⽔⾥。
汤,热⽔,在⽂中的意思是天⽓很热。
(19)决:决断,判定,判断。
(20)笑:嘲笑,讥讽。
在这⾥不是嘲笑,在这⾥突出了孩⼦们的天真可爱。
(21)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22)汝,你。
(23)知,同“智”,智慧。
【鉴赏】
此⽂通过描写两个⼩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们对⾃然现象的探求和独⽴思考、⼤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这则⼩故事⽤对话贯串始终。
全⽂以孔⼦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辩⽇的过程。
先写两个⼩孩分别就太阳距离⼈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思考。
接着⼜分别摆出根据。
两⼈互不相让,都使⽤反问句式,扣住了题⽬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笑”在原⽂中显然有“讥笑”之意。
⾄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看。
若从作者为道家,孔⼦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但若从孔⼦的态度来看,⼜不该“笑”了,因为孔⼦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为什么要“笑”他呢?“孔⼦不能决”告诉⼈们,做⼈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那样的⼤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穷尽的,什么⼈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孔⼦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对两⼩⼉的争辩⽽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两⼩⼉善于观察常见的⽣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是从不同的⾓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然就不⼀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活,感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思考、⼤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本⽂同样深刻阐述了“学⽆⽌境”这⼀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度低,穿透的⼤⽓层很厚,受到⼤⽓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光路弯曲显著,所以⼈看到的太阳就⼤;中午太阳⾓度⼤,穿透的⼤⽓层相对较薄,受到⼤⽓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看到的太阳就觉得⼩了。
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升起,⽽远处的屋⼦或⼭正和那⼤太阳成了⼀⼩⼀⼤的鲜明对⽐,⽽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显然就会显得⼩,这是我们的⾁眼骗了我们。
⽽且由于地球形状、⼤⽓层、运⾏规律等⾃然因素,简单运⽤⽣活规律或⽣活常识去解释是⽆法作出正确解释的。
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和孔⼦的这种独⽴思考、⼤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参考资料】
1.本⽂选⾃《列⼦·汤问》。
《列⼦》相传为战国时郑国⼈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故事、民间故事。
2.孔⼦(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今⼭东曲⾩东南)⼈,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他的⼀⽣⾔⾏被他的学⽣编成《论语》⼀书,留传于世。
3.太阳什么时候离⼈们近些?
太阳是在中午离⼈们近些呢?还是早晨和晚上离⼈们近些呢?早晚看到的太阳⽐中午⼤都是由于⼈们的错觉;中午阳光⽐早晚热是由于中午阳光直射,阳光在⼤⽓⾥⾛过的路程较短,热量被吸收少。
⾸先,我们应该搞清楚在中午和早晚的时候,⼈们观测太阳的距离为什么会不同。
原因很多:(⼀)地球是球形,不断地⾃转。
如若地球除了⾃转没有其他运动,⽽且⾃转轴与太阳和地球间的直线垂直,则对于在⾚道上的⼈来说中午太阳总⽐早晚近,也就是说近的距离相当于地球的半径6400公⾥。
(⼆)地球的纬度的不同,观测的⼈不⼀定在⾚道上。
纬度愈⼤即离⾚道愈远,太阳在中午和早晚的距离差愈⼩。
(三)地球不只⾃转,也绕太阳公转,⾃转轴和公转轴成235°⾓。
⾃转轴的⽅向变化很慢。
因此中午太阳在天空的⾼度⼀年内不断变化。
(四)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所以地⼼和⽇⼼的距离逐⽇变化。
(五)⽇出⽇落时间在⼀年中逐⽇变化着,同⼀天的⽇出⽇落时间⼜随纬度⽽不同。
(六)由于地球⾃转轴⽅向很慢的变化和⾏星引⼒对地球公转轨道所产⽣的影响等原因,地⼼和⽇⼼最接近的⽇期并不固定。
(在⽬前⽇⼼和地⼼距离最近的⽇⼦是⼀⽉⼆⽇,此后每千年往后推移17天半。
)考虑到上述原因,可以推出适当的公式来计算中午和早晚太阳和观测者的距离差。
必需的资料可由天⽂年历查到。
计算结果如下:对于北纬40度如北京来说,⽬前每年从⼀⽉⼆⼗⼆⽇到六⽉五⽇中午太阳⽐⽇出时远,⼆⽉初远1000公⾥,三⽉初远4000公⾥,四⽉初远达6400公⾥,以后差别减少到零。
六⽉五⽇之后中午太阳⽐⽇出时近,七⽉初近5800公⾥,九⽉中近达16000公⾥,以后差别减少到第⼆年的⼀⽉⼆⼗⼆⽇。
午和晚的差别情况⼤不相同,从⼋⽉⼀⽇到⼗⼆⽉⼗五⽇午⽐晚远,其余七个半⽉午⽐晚近,四⽉中近达17000公⾥。
……上⾯的计算于1954年所作。
但由于第六原因在短时间内影响很⼩,所以上述计算结果对今后⼀百年仍适⽤。
由此可见,⼀切现象必须⽤科学来解释,才是正确的。
(戴⽂赛《中午太阳是否⽐早晚离我们近》)
4.早晨近⽽冷、中午远⽽热的原因何在?
早晨较中午太阳看起来⼤些,是不是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些呢?不是的。
在⼀定的条件下,⼈对物体的视觉会发⽣错觉,⼀个物体在⼀些⼩的物体中间看起来就显得⼤些,⽽⼀个物体在⼀些⼤的物体中间看起来⼜显得⼩些。
同理,早晨的太阳,只有地平线上⼀⾓是天空,⽽其余部分是以树⽊、房屋等做它的背衬,⽽在中午时,太阳在头顶上是以⼤得⽆⽐的天空做它的背衬,所以看起来中午的太阳就⽐早晨的太阳显得⼩些。
另外,我们看⽩⾊图形⽐看同样⼤⼩的⿊⾊图形要⼤些。
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
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太阳显得明亮,⽽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中午时⼤些的原因。
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样的,所以其⼤⼩也是相同的,⽽看起来早晨的太阳⽐中午时⼤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
那⼜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上,⽽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和空⽓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受热。
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实际上,天⽓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温度的⾼低。
影响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温升⾼的主要原因。
因为空⽓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部分,其中⼤部分被地⾯吸收了。
地⾯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式向上传导给空⽓,这是使⽓温升⾼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太阳离我们地⾯有远有近之故。
【课后问题】
⒈你怎么看待两⼩⼉对孔⼦的讥笑?
两⼩⼉讥笑孔⼦固然不对,但从另⼀⽅⾯,博学多闻的孔⼦尚且不能解答,侧⾯反映了学习是没有⽌境的,所以要活到⽼学到⽼。
⒉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同上问题意义⼤致相同,说明⼈要活到⽼学到⽼。
1.两个通假字,都在最后⼀句:为——谓——说,知——智——智慧。
2.其——指代两⼩⼉辩⽇这件事及——等到决——决断,判断,决定
沧沧——天⽓寒凉的感觉
3.我认为太阳刚出时距离⼈近,⽽太阳到中午时距离⼈远。
4.为什么早上和晚上看太阳的时候特别⼤?中午特别⼩?
早上和傍晚,太阳⾓度低,穿透的⼤⽓层很厚,受到⼤⽓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光路弯曲显著,所以⼈看到的太阳就⼤;中午太阳⾓度⼤,穿透的⼤⽓层相对较薄,受到⼤⽓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看到
的太阳就觉得⼩了。
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升起,⽽远处的屋⼦或⼭正和那⼤太阳成了⼀⼩⼀⼤的鲜明对⽐,⽽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显然就会显得⼩,这是我们的⾁眼骗了我们。
你画两个⼀样⼤的圆圈,然后在⼀个圆圈外⾯画⼀个⼤圆圈,在另⼀个的外⾯画⼀个⼩⼀点的圆圈。
你就会觉得那两个本来⼀样⼤的圆圈好像⼤⼩不同。
扩展阅读:
列⼦(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道家)
列御寇(道家学派的代表⼈物)⼀般指列⼦(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道家)
列⼦(⼤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物。
名寇,⼜名御寇(“列⼦”是后⼈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今河南省郑州市)⼈,古帝王列⼭⽒之后[1]。
先秦天下⼗豪之⼀,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学家、教育家。
列⼦,战国前期思想家,是⽼⼦和庄⼦之外的⼜⼀位道家思想代表⼈物,与郑缪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帝⽼⼦,主张清静⽆为。
后汉班固《艺⽂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卷。
《列⼦》⼜名《冲虚经》,(于前450⾄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志》著录《列⼦》⼋卷,早佚。
今本《列⼦》⼋卷,从思想内容和语⾔使⽤上看,可能是后⼈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对后世哲学、美学、⽂学、科技、养⽣、乐曲、宗教影响⾮常深远。
著有《列⼦》,其学说本于黄帝⽼⼦,归同于⽼、庄。
创⽴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学)。
是介于⽼⼦与庄⼦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