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淝水之战”的教学中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

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

在“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用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西晋兴亡以及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前秦与淝水之战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江南地区开发等。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白居易的《忆江南》,同学们有学习过吗?这首诗歌歌颂了江南的美景。

南方的美丽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如今的江南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早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出示课题:江南地区的开发)
历史上,我国的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先是在北方中原一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时代背景。

二、知识回顾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国号都城建立者建立年代
魏洛阳曹丕 220年
蜀(汉)成都刘备 221年
吴建业孙权 222年
2.“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
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三、讲授新课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师: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首先来学习本课第一个内容: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一)西晋的统一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
学生:司马懿。

师: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把持魏国大权,魏国皇帝感到司马昭的篡权野心,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最后废掉魏国皇帝,篡夺皇位的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

(二)内迁的民族和西晋的灭亡
在经过三国鼎立的长期分裂之后,西晋重新统一了全国。

所以常有人说:“三国尽归司马氏”。

但是,西晋统一的时间很短,不久就灭亡了。

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

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呢?
学生:回答(阅读课本)
师: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
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八王之乱”: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

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内迁各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接触中,互相学习,逐渐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这是历史的进步。

但西晋统治者却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的奴役和剥削的政策)统治腐朽,皇帝弱智
八王之乱西晋灭亡
少数民族内迁
【淝水之战】
师: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西晋灭亡以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族司马睿又
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

师:苻坚统一北方的时候,南方与之对峙的是哪个政权?他想不想统一全国呢?他又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

师:苻坚为了统一全国,不断的发动对东晋的进攻,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382年十月,召集群臣,提出亲率百万大军一举灭晋。

臣僚多不赞成,有的还极力谏阻,但他执意不从,甚至吹嘘自己有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投入江中就足以阻断江水,这就是“投鞭断流”的由来。

383年下诏进攻,打算一举消灭东晋,十月,两军会战于肥水,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不由心虚,结果秦军大败。

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唳(lì)”,以为是晋军追来胆战心惊,死亡十之七八。

苻坚中箭,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有众十余万。

年底,回到长安。

师: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一统江南,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总结:从前秦方面看,军队民族成分复杂融合程度不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大多数,他们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前秦王苻坚无视内部不稳,降将思乱,民疲兵倦的状况,轻视东晋,单路突进,战线太长,分散兵力,缺乏协同,对朱序等人的活动没有察觉;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急于决战,导致大败;从东晋方面看,临危不乱,上下一心,一致抵抗,主将指挥若定,并据敌情及时改变方略,适时决战,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终获全胜。

师: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淝水之战”的影响)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又被大将所夺。

420年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师: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

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阅读课本)
师:总结:①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民的内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③战争相对北方较少,社会秩序稳定。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师:农业: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

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

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

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

灌刚法的采用时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

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

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师: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城市繁荣。

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