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简答题专题复习..共26页
《燃烧和爆炸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爆炸:2、燃点:3、爆炸极限:4、特大火灾:5、重大危险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B、10mC、15mD、20m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2017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2、燃烧热3、闪点4、自燃点5、沸点6、特大火灾7、燃点8、化学性爆炸9、熔点10、饱和蒸气11、爆炸极限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3、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4、燃烧的链式理论?5、按照能源对爆炸的分类?6、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7、燃烧的实质?8、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9、阻火器的工作原理?10、燃烧的“氧学说”?11、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12、灭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答案.一、概念题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着火源)。
2、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3、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整齐足以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改液体的闪点。
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特大火灾,(1)死亡10人以上,(2)重伤20人以上,(3)死亡、重伤20人以上,(4)受灾户50户以上,(5)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7、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8、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9、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10、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的分子数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
11、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
燃烧与爆炸习题 答案
1.填空
(1)燃料、氧化剂、引燃源 (2)必要 (3)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或控制点火源 (4)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 (5)燃烧诱导期或着火延滞期 (6)预混、扩散 (7)蒸发、分解、表面 (8)闪点 (9)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锁反应理论 (10)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 (11)喷射 (12)高
2.简答题
(1)答:原理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
的游离基,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2)答:物质发生受热自燃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外部热源;二是有热量
积蓄的条件。引起自热自燃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其一必须是比较容易产生反应热
的物质;其二此类物质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或是呈多孔隙状的,如纤维、粉末
第三章 答案 1.填空
(1)正常火焰传播、爆轰 (2)低,高 (3)重量,线 (4)辐射 (5)受热分解出可燃气,形成疏松多孔的碳化层结构 (6)有焰,无焰 (7)热解区、炭化区 (8)刚性结构的多孔碳
2.简答题
(1)答:爆轰的特点:①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②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 ③燃烧波以超音速进行传播。正常火焰传播的特点:①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减少或 接近不变;②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减少;③燃烧波以亚音速(即小于音速)进行传 播。 (2)答:若在一长管中充满均匀混气,当用电火花或其它火源加热某一局部混 气时,混气的该局部就会着火并形成火焰。火焰产生的热量会由于导热作用而输 送给火焰周围的冷混气层,使冷混气层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加速,并形成新的火 焰。这样使一层一层的新鲜混气依次着火,也就是薄薄的化学反应区开始由引燃 的地方向未燃混气传播,它使已燃区和未燃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称这层 薄薄的化学反应发光区为火焰前沿。 (3)答:①火焰前沿可以分成两部分:预热区和化学反应区;②火焰前沿存在 强烈的导热和物质扩散。 (4)答:热理论认为火焰能在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传 播到新鲜冷混气中,使冷混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加速的结果;扩散理论认为凡 是燃烧都属于链式反应。火焰能在新鲜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的自由基向新鲜 冷混气中扩散,是新鲜冷混气发生连锁反应的结果。 (5)答:①混气初温:混气初温增加,混气燃烧时火焰温度就越高,化学反应 速度会越快,火焰传播速度就越高;②压力:对二级反应,压力与火焰传播速度 关系不大;③可燃气体浓度:混气中可燃气与空气比值不同,火焰传播速度不同。 实验发现混气中可燃气与空气比值存在一个最佳比值,在此最佳比值条件下火焰 传播速度最快,否则会下降。理论上这个最佳比值应等于化学当量比;④惰性气 体:惰性气体加入量越多,火焰传播速度越小;⑤混气性质:混气导热系数增加, 火焰传播速度增加;热容增加,则火焰传播速度下降。 (6)答:原油在连续燃烧的过程中,其中沸点较低的轻质部分首先被蒸发,离 开液面进入燃烧区。而沸点较高的重质部分,则携带在表面接受的热量向液体深 层沉降,或者形成一个热的锋面向液体深层传播,逐渐深入并加热冷的液层。这 一现象称为液体的热波特性,热的锋面称为热波。 (7)答:由于原油的沸程较宽,组分之间的比重相差较大,因此在燃烧时能形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大纲及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bustion & Explosion Theory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热工学教学目的: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1)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2)掌握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以及化学爆炸三要素;(3)掌握不同燃烧和爆炸形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计算液体闪点、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的计算方法;(5)掌握并运用可燃性图表进行工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化工生产的特点2.事故的分类及特征3.事故致因理论4.事故的预防基本要求:掌握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以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熟悉化工生产的特点、轨迹交叉论及能量转移论;了解安全工程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及事故预防的“3E”措施。
重点: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燃烧基本理论1.火三角及燃烧条件2.燃烧的形式及种类3.燃烧极限的计算4.热自燃理论5.燃烧机理6.可燃气体的燃烧7.可燃液体的燃烧8.可燃固体的燃烧基本要求: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及燃烧机理,燃烧形式及燃烧过程,气、液、固燃烧特点及基本理论;掌握燃烧极限的计算方法和可燃性图表的使用;熟悉燃烧的过程及种类;熟悉热自燃理论。
重点: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燃烧条件及燃烧机理。
火焰在预混气中的传播形式及特点、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及扩散理论、重质油品的沸溢及喷溅、阴燃结构及发生条件。
燃烧极限的计算。
难点:热自燃理论。
第三章爆炸基本理论1.爆炸及其分类2.爆轰3.粉尘爆炸4.喷雾爆炸5.蒸气云爆炸6.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7.爆炸温度与压力8.爆炸强度基本要求:掌握各种爆炸形式发生的条件、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熟悉燃烧与爆炸的区别;了解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爆轰的形成过程。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第二章燃烧基本原理1、燃烧的定义、充分条件及极限值。
•燃烧是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充分条件:一定量燃料、一定量助燃剂(氧化剂)、一定能量点火源三者相互作用•极限值: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可燃气体或蒸气在助燃气体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系被点燃并能转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2、灭火的四种方法。
(1)冷却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之下,停止燃烧。
(2)隔离法。
将火源处及其周围的可燃物质撤离或隔开,使燃烧因与可燃物隔离而停止。
(3)窒息法。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4)抑制法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3、火灾的危险性。
火灾的热辐射造成烧伤;火场中由于氧气含量降低而造成窒息作用;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造成毒害作用;建筑倒塌造成的二次伤害。
4、闪燃、着火、自燃的定义。
闪燃: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包括少量可熔化的固体,如萘、樟脑、硫磺、沥青等)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遇点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着火:可燃物质在与空气并存条件下,遇到比其自燃点高的点火源使开始燃烧,并在点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不小于5秒)的现象叫着火。
自然: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点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而发生的自然燃烧现象。
5、自燃的分类,会举例说明。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使温度升高,当达到其燃点时,即着火燃烧的现象。
(汽车自燃)•自热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热源影响下,由于物质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物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渐积聚,使物质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
(黄磷自燃)6、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式反应理论。
链式反应理论的历程、分类,会举例说明。
•活化能理论指出了可燃物与助燃物两种气体分子发生氧化反应的可能性及条件。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一、概念题1、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物、助燃物、一定的温度。
2、燃烧热:1mol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
3、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4、自燃点: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的温度)。
6、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8、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9、熔点: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特利发现氧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做了大量实验,于1777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
拉瓦锡指出,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烧素的成分。
燃烧氧学说的建立是对燃烧科学的一大贡献,它宣告了燃烧素学说的破灭。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
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由于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其他物质并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1).简单分解爆炸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问答题1. 火灾爆炸事故一般有哪些原因?(20分)标准答案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失误、设备的缺陷、环境和物料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不善等引起的。
一般主要原因有:1.人的因素: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者缺乏有关的科学知识,在险情面前思想麻痹,在事故发生时,又惊慌失措。
2.设备的原因:设计错误且不合防火或防爆要求、选材不当或者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等。
3.物料的原因:可燃物质的自燃、各种危险物品的相互作用、在运输装卸时受剧烈震动、撞击等。
4.环境的原因:潮湿、高温、通风不良、雷击等2. 什么是喷流火灾,喷流火灾有什么特点。
(20分)标准答案是:喷流火灾是指处于压力下的可燃液体,燃烧时呈喷流式燃烧。
喷流式燃烧速度快,冲力大,火焰传播迅速,在火灾初起阶段如能及时切断气源(如关闭阀门等),较易扑灭;燃烧时间延长,能造成熔孔扩大,窑门或井口装置被严重烧损等,会迅速扩大火势,则较难扑救。
3. 爆炸极限有哪些方面的应用?(20分)标准答案是:(1)区分可燃物质的爆炸危险程度,从而尽可能用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
(2)爆炸极限可作为评定和划分可燃物质的标准(3)根据爆炸极限选择防爆电机和电器(4)确定理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等(5)在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研究采取各种防爆技术措施——通风、检测、置换、检修等。
4. 粉尘爆炸有哪些特点?(20分)标准答案是:粉尘混合物的爆炸有下列特点:1) 粉尘混合物爆炸时,其燃烧并不完全(这和气体或蒸气混合物有所不同)。
例如煤粉,燃烧的多是气体,煤渣是来不及燃烧的。
2) 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因为粉尘初次爆炸的气浪会将沉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质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3) 爆炸的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燃烧过程比气体的燃烧过程复杂,有的要经过尘粒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有的是要有一个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路,因而感应期较长,可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
《燃烧和爆炸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爆炸:2、燃点:3、爆炸极限:4、特大火灾:5、重大危险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B、10mC、15mD、20m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燃烧爆炸学》复习题(V1.01)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重编V1.01(以完善空白处)BY 肖楚阳一、名词解释:1、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2、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3、火灾——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4、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5、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6、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7、爆炸危险度——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即: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8、反应当量浓度——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恰好能发生完全反应时可燃物质的浓度。
9、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10、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11、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30万元以上。
12、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13、沸溢火灾——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热波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种的乳化水气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
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油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从而引发火灾。
14、喷溅火灾——当储槽内有水垫时,上述沸腾温度比储槽温度低的可燃液体,或者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可燃液体的分馏产物,将以对流的方式使高温层在较大深度内加热水垫,水便气化产生大量蒸汽,随着蒸汽压力的逐渐增高,达到蒸气压力足以把其上面都油层抛向上空,而向四周喷溅。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及答案.doc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爆炸:2、燃点:3、爆炸极限:4、特大火灾:5、重大危险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问答题1. 火灾爆炸事故一般有哪些原因?(20分)标准答案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失误、设备的缺陷、环境和物料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不善等引起的。
一般主要原因有:1.人的因素: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者缺乏有关的科学知识,在险情面前思想麻痹,在事故发生时,又惊慌失措。
2.设备的原因:设计错误且不合防火或防爆要求、选材不当或者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等。
3.物料的原因:可燃物质的自燃、各种危险物品的相互作用、在运输装卸时受剧烈震动、撞击等。
4.环境的原因:潮湿、高温、通风不良、雷击等2. 什么是喷流火灾,喷流火灾有什么特点。
(20分)标准答案是:喷流火灾是指处于压力下的可燃液体,燃烧时呈喷流式燃烧。
喷流式燃烧速度快,冲力大,火焰传播迅速,在火灾初起阶段如能及时切断气源(如关闭阀门等),较易扑灭;燃烧时间延长,能造成熔孔扩大,窑门或井口装置被严重烧损等,会迅速扩大火势,则较难扑救。
3. 爆炸极限有哪些方面的应用?(20分)标准答案是:(1)区分可燃物质的爆炸危险程度,从而尽可能用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
(2)爆炸极限可作为评定和划分可燃物质的标准(3)根据爆炸极限选择防爆电机和电器(4)确定理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等(5)在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研究采取各种防爆技术措施——通风、检测、置换、检修等。
4. 粉尘爆炸有哪些特点?(20分)标准答案是:粉尘混合物的爆炸有下列特点:1) 粉尘混合物爆炸时,其燃烧并不完全(这和气体或蒸气混合物有所不同)。
例如煤粉,燃烧的多是气体,煤渣是来不及燃烧的。
2) 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因为粉尘初次爆炸的气浪会将沉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质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3) 爆炸的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燃烧过程比气体的燃烧过程复杂,有的要经过尘粒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有的是要有一个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路,因而感应期较长,可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
燃烧与爆炸考试内容
1燃烧的本质:燃烧是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现象:燃烧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状态,反应的结果会引起放热、发光、产生压力和电离现象。
燃烧的过程:从宏观上讲,无论是燃烧或是爆炸都要经过下面两个过程才能够进行:局部的急剧反应带的产生(发火过程)上述反应带向未反应部分传播(传播过程)2火三角:引燃和继续燃烧的要素是由燃料(蒸气),空气(氧气)和热(至发火温度)所组成。
为了达到引燃和燃烧,燃料(蒸气)或液雾、或固体粉末必须处于分散状态并与空气以适当的体积分数混合,使之极易形成蒸气状态混合物。
在防火中,引燃温度和引燃源是重要的。
在灭火中,除去或缩小三角形的其他两边或一边,才能使燃烧停止。
火的最终扑灭需要降低蒸气空气可燃混合物中的空气量至93%以下。
对大油罐可以用化学泡沫剂覆盖的办法阻止空气与蒸汽混合,对小罐则可以用惰性物质或惰性气体。
3引起自燃的物质 自然现象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热源不同受热自燃:可燃物质不与明火接触,在外部热源作用下,使温度升高。
当达到其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
本身自燃: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的作用下,由于物质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化的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渐积聚,是物质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能引起自燃的物质:植物类:生物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存在,植物细菌活动所放出的热量,散热条件不良时,热量逐渐积累而使温度上升)油脂类:主要是由于氧化作用所造成的,但与所处条件有关,形成很大的氧化表面时,引起自燃;油脂的自燃能力与不饱和程度有关。
煤:由于其氧化与吸附作用的结果,煤中含不饱和化合物越多越易自燃;烟煤的粉碎程度越高,氧化与吸附表面越大则越易自燃;煤中含水分多,可促使其中所含的硫化铁氧化生成体积疏松的硫酸盐,使煤松散,或暴露的表面更多,也更易自燃;储存条件。
化学物质:与空气接触能着火的物质;与水接触能着火的物质;与有机物混合后能着火的物质。
6链锁反应本质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分子直接作用得出最后产物,而是活化分子自由基与另一分子起作用,作用结果产生新基,新基又迅速参与反应,如此延续下去而成一系列的链锁反应。
中国石油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040123燃烧与爆炸学-18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2、燃烧热3、闪点4、自燃点5、沸点6、特大火灾7、燃点8、化学性爆炸9、熔点10、饱和蒸气11、爆炸极限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3、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4、燃烧的链式理论?5、按照能源对爆炸的分类?6、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7、燃烧的实质?8、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9、阻火器的工作原理?10、燃烧的“氧学说”?11、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12、灭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4、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着火源)。
2、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3、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整齐足以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改液体的闪点。
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特大火灾,(1)死亡10人以上,(2)重伤20人以上,(3)死亡、重伤20人以上,(4)受灾户50户以上,(5)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7、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8、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9、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10、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的分子数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
YS复习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燃烧、爆炸、火灾、爆炸极限、燃点、闪点、热值、反应当量浓度、爆炸危险度、着火极限、最小点火能、着火延滞期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时火源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反应当量浓度——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恰好能发生完全反应时可燃物质的浓度。
爆炸危险度——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即: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着火极限——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可燃气体或蒸气在助燃气体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系被点燃并能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着火诱导期——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体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或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
二、填空题: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区域火灾报警装置、集中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2、火灾探测器有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等。
3、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形式有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6、火灾探测算法可分为阀值法和过程法。
7、被动式隔爆装置是借助于爆炸冲击波的动力使隔爆装置动作(岩粉槽、水槽破碎,水袋脱钩),并抛洒消焰剂形成抑制带,扑灭爆炸火焰,以阻止爆炸的传播。
燃烧与爆炸——考试题
一.阴燃向有焰燃烧转变,有以下几种条件:1、阴燃从堆垛内部传播到外部时,由于不再缺氧,可转变为有焰燃烧。
2、密闭空间内,因供养不足,固体材料发生阴燃,并产生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充满空间,当突然打开空间某些部位,新鲜空气进入,在空间内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进而发生有焰燃烧或导致爆炸。
这种由阴燃向爆燃的突发性转变十分危险。
二.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1)存在可燃物(2)存在氧化剂(3)热源(4)未受到抑制的链式反应2.燃烧充分条件(1)一定量的可燃剂浓度(2)一定的氧含量(3)一定的点火能量。
总之,可燃物只有具备上述四个必要条件和三个充分条件时,燃烧才能发生和得以继续下去。
三.发生烟气回燃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当建筑物的门窗关闭条件下发生火灾,或者是门窗虽未关闭严密,但室内存有大量可燃气体,燃烧过程中出现氧气供应严重不足,从而形成烟气层中含有大量可燃气体组分,此时,一旦突然形成通风缺口,如门窗破裂、救灾人员闯入,使大量新鲜空气突然进入,这将使可燃烟气获得充分氧气,燃烧强度显著增大,突发猛烈燃烧,室内温度迅速提高,这种燃烧还有可能使火灾转变为轰然或爆炸。
第二,室内发生火灾后,人们总会尽力扑救,大多数情况下火灾尚未发展到轰然就被人为扑灭,这种情况下室内可燃材料中的挥发组分并未完全析出,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仍比环境温度高,它容易造成可燃挥发再度析出,一旦充分供氧条件形成,被扑灭的火场又会重新发生可燃烟气的明火燃烧,即烟气回燃。
四.安全疏散条件(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2)安全可靠疏散通道(3)设置必要的安全避难场所五.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准则(1)安全出口的数量(2)安全出口疏散人数(3)安全出口位置六.防止烟气的产生和蔓延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杜绝烟源,即实现建筑物和家具的非燃话。
第二扼杀烟源,在建筑物一旦起火时,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断绝起火房间呢新鲜空气的供给,使火熄灭;第三是切断烟源,当建筑物内某房间起火时,迅速切断着火区域与非着火区域的一切联系,以防火势和烟气扩散。
燃烧、灭火和爆炸简答思路
燃烧、灭火和爆炸问题一、答题要点:要点1: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要点2:灭火三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要点3:爆炸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答题思路:可燃物(一般要判断是可燃性气体还是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当遇到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要点4: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烧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二、答题要点及物质的性质1.金属金属具有导热性,能够吸收热量,可能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但不能一概而论,如加热后的金属使热量不易很快散失,仍可以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如(2016一模):将根粗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的线圈,圈与圈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点燃蜡烛,将铜丝线圈从火焰上方逐渐往下放,当完全套住蜡烛火焰时烛火熄灭.若将铜线圈加热后再去套蜡烛火焰,火焰没有熄灭但会集中在铜线圈内.(1)冷的铜线圈会使蜡烛火焰熄灭,分析原因。
(2)热的铜线圈可以增强蜡烛火焰的火力,说明原理。
2.液态水、酒精或二氧化碳(1)液体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包裹在可燃物周围,隔绝氧气。
再如酒精燃烧放热,酒精遇热挥发,产生大量的酒精蒸气,包裹在灯芯周围,灯芯没有燃烧。
(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如:(2017内部模拟)在实验室中取两个棉团,一个蘸酒精,另一个蘸酒精和水以2:1体积比混匀后的混合液。
用坩埚钳分别家住一团棉花,用酒精灯点燃,观察到以下现象:蘸酒精的棉团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而蘸酒精溶液的棉团燃烧片刻后,棉团完好无损没有烧坏。
(1)蘸酒精的棉团开始时棉团不燃烧,后来棉团发生了燃烧的原因。
康洁燃烧与爆炸简答题专题复习讲解
大楼燃烧放出热量很多,消防水车 的水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温度降低到 其着火点以下。而且,没有清除可 燃物,所以扑救过程时间比较长。
例题讲析
1. (1)在 a 实验中钠燃 烧的原因是什么?
钠和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钠的着火 点,钠是可燃物,又与空气接触,所 以燃烧。
(2)在 b 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 但不发生燃烧,这是什么原因?
例 电1 焊:的火花引燃 聚氨酯泡沫 等
易燃材料起的,请用你所学的知 识分析公寓楼发生火灾的原因。
聚氨酯泡沫是易燃物,电焊的火 花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又与氧 气接触,使聚氨酯泡沫燃烧,大 量聚氨酯泡沫燃烧,引燃室内可 燃物,导致整个公寓发生火灾。
例题讲析
例2:
消防部门投入 122辆消防水车,但是 胶州路大火的整个扑救过程还是超过
关于能源与环保(节能减排)
(09市二模)资料一: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 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站产生 的电能。
资料二:三峡工程与同样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机 组相比,每年少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
资料三;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若煤的平均含 硫量按1%计算,则每年将排放二氧化硫60万吨。 根据以上 资料分析三峡工程在能源与环境方面的 实际意义
(2)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减排,但还存在的 问题 是?你的建议是?
(1)增大了煤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增加了氧气量,使燃 料充分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能源 (2)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燃烧对环境的 污染,仍然会产 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开发新的 清洁能源)
(09市一模)“清洁工艺”的含义是:在科 学研究、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都要实施 可持续发展,以增加生产效益,防止对环境 的破坏和污染。比较用天然气作燃料和煤作 燃料,哪一个更符合清洁工艺的 要求?写出 两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