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4101,0232121燃烧与爆炸学A卷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城建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A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5分)

1.可燃剂、氧化剂、热源

2.燃点、热分解温度、自燃点

3.物理力学性能、导热性能、燃烧性能、发烟性能和潜在毒性

4.绿色、黄色、紫红色

5.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

6.原始纤维素区、热解区、炭化区、残余灰炭区

7.P、干粉、1211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化学反应并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2.物理爆炸是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

3.防火间距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

4.烟囱效应是当垂直通道内外的气体温度不同时,由于密度差引起的压差,而引起垂直通道内气体的流动。当冬天或火灾发生后烟气充满建筑物时,外部较冷而建筑物内较热,所以,建筑物内空气密度比外部小,便产生使气体向上运动的浮力。

5.爆炸抑制技术是事故爆炸发展的初期,利用检测到的危险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触发抑制装置,自动喷射抑爆剂,达到抑制爆炸,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B

2.C

3.D

4.CAB

5.B

6.DACB

7.A

8.A

9.BC10.C11.ABD12.D13.C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正常工作时,可燃气体经进气管进入罐内,再从出气管逸出,此时安全管内的水柱与罐内气体压力平衡。发生火焰倒燃时,由于进气管插入液面较深,安全管首先离开液面,火焰被水所阻而不会进入另一侧。

2.A点的温度为TA,是可燃物开始加热时的温度,在这最初阶段,外界提供加热的热量主要用于可燃物的熔化、蒸发和分解,可燃物温度上升缓慢。

B点的温度是TB,当可燃物达到TB温度时,在凝聚相开始氧化并放热,但由于温度尚低,故氧化速度较慢,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还不足以抵消体系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此时若撤掉热源,可燃物将降低温度,燃烧不能发生;若继续在热的环境中加热,则因氧化反应速度逐步加快,使温度上升较快。

C点的温度为TC,当可燃物温度升高至TC时,可燃物氧化产生的热量和体系向环境散失的热量相等,也就是说,在TC温度时体系产生的热量和向环境散失的热量达到干衡。若热源的温度稍有扰动,使体系的温度略高于TC,热平衡被打破,此时可燃物氧化产生的热量大于体系向环境散失的热量,体系产生热量积累,温度继续上升。因此TC为体系从不燃烧到燃烧的转折点,即为可燃物的燃点。

D点的温度为TD,当可燃物温度上升到TD时,可燃物已发生燃烧,同时出现火焰,且温度继续上升。

E点的温度为TE,此时是可燃物经燃烧后,其产物达到的最高温度。

可燃物在TA和TB温度之间,是它的受热区域,在TB和TC温度之间是可燃物在凝聚相中的

反应区域;在TC和TD温度之间是可燃物在气相中的反应区域;TD温度以后,可燃物产生火焰,反应物变成了生成物,温度达到燃烧最高温度TE。

3.粉尘爆炸的实质是可燃粉尘颗粒受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颗粒周围空气中氧气结合后形成混合可燃气体;在点火能作用下引起爆炸。

(1)粉尘在空气中均匀分布并达到一定浓度,有外界能量时,供给粉尘粒子表面以热能,使其温度上升。

(2)粒子表面的分子由于热分解或干馏作用,而变为气体分布在粒子周围。

(3)这种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生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进而发火产生火焰。

(4)由于这些火焰产生的热,加速了粉尘的分解,如此循环往复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并与空气混合,继续点燃传播和爆炸。

4.木材的燃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氧化分解:当木材被加热干燥至110℃左右时。开始蒸发出少量树脂;进一步加热至130℃左右时,从木材中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当继续加热至220-250℃时,木材开始变色炭化,并从中分解出各种可燃气体,包括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

有焰燃烧:当木材被加热至300℃以上时,有形结构断裂,木炭层出现,小裂纹中挥发物逸出。

无焰燃烧:当木材被加热至600-700℃时,可燃气体有火焰燃烧结束,木材已经炭化,开始炭的无焰燃烧。

5.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如下性质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1)碱金属的金属铿、钠、钾等,碱土金属类的金属镁、锶等;

2)碳化物类的碳化钙等,其它碳化碱金属如碳化钾、碳化钠等;

3)氢化物类的氢化钠等;

4)三酸(硫酸、硝酸、盐酸);

5)轻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

6)熔化的铁水、钢水;

7)高压电气装置的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引起火灾等。

6.(1)控制可燃物浓度

(2)控制氧浓度

(3)控制点火源

(4)减弱爆炸压力与冲击波

五、论述题(13分,1题6分,2题7分)

1.在建筑物内设置耐火极限较高的防火分隔物,一旦发生火灾时,可以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防火分隔物是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和火势蔓延的途径设置的。为防止火势由建筑物外部向内部、或由建筑物内部向外部、或在建筑物内部之间蔓延,就要用防火分隔物把建筑物的空间分隔成若干防火区,以限制燃烧面积,阻止火势蔓延。防火分隔物的类型主要有:防火墙、防火水幕、防火堤等。它们起的具体作用不同,如防火墙是用在建筑物平面上划分防火分区的结构,将大的建筑物划分为较小的单元。内墙防火墙能阻止火势在建筑物内部蔓延。外墙防火墙和室外独立设置的防火墙既能阻止火势由建筑物内部向外部蔓延,也可以阻止火势由建筑物外部向内蔓延,而防火层面是为了阻止火势在立面上蔓延。又如防火堤,主要是为防止泄漏或溢出的可燃液体向外扩散,在地面上设置的堤。

2.报警、人员疏散、火场救人。

逃生

自救(1)熟悉环境

(2)选择逃生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