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一、行动意义的起源
❖ 舒茨从伯格森的生命哲学“绵延观”和胡塞 尔现象学对“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出发回 答了行动意义的起源问题。
❖ 他认为社会行动只能具有一种主观意义,即 行动者本人的主观意义;当社会行动者存在 于特定的情景中,进行某种特定的行动时, 他认为后者对他具有意义是理所当然的;只 有当他停下来对该行动进行反思时,他才能 明确意识到由他赋予该行动的意义。
2
❖ 每一个人的“生平情景”都是独特的,也正 是如此,才构成了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因 此之故,我们如果要很好的了解一个人,最 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他成长和生活的历史。
3
❖ 1.舒茨的家庭及其影响 ❖ 家庭对于个人而言,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生平情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 照社会化的理论,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往往 是持续终生的,而且,在其成长的早期阶段, 家庭的影响体现得更为明显。 ❖ 2.两次战争对于舒茨的影响 ❖ 3.舒茨的朋友群体及其影响
5
❖ 4. 二元的存在状态及其影响 ❖ 白天,他是一个忙碌的金融界重要人士;夜晚,当
他的家人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他才恢复为一个学者。 ❖ 胡塞尔称他为“夜晚的现象学家”。舒茨则称“自
己是一个很好的商业人员,因为他是个现象学家; 而他同时也是很好的哲学家,因为他是个商人。”
❖ 在当时的欧洲,获得大学教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银行高级职员的职业地位则可以为舒茨提供较为 不错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够让他业余时间继续他 的兴趣和爱好。这也是为什么当胡塞尔要求舒茨去 担当他的助手的时候,舒茨委婉拒绝的原因。
23
❖ 为了这个目标,舒茨采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方 法来进一步说明韦伯没能说明的方法论问题, 这种说明的可能性存在于以下两点:一是他 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社会个体的主观意识— —在韦伯是由个体赋予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 在胡塞尔则是个体发挥意识构造作用的纯粹 自我,他们的基本意向都是追求科学有效的 解释与结论,舒茨正是从这两点出发去构建 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
15
❖ 如果要完成对于韦伯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就 必须借助于哲学以及社会学学科之外的其他 领域。正是带着上述的理论追求和抱负,舒 茨走向了柏格森,试图通过这位法国哲学家 搭建一条从意识到个体行动之间的桥梁。
16
(三)柏格森之桥
❖ 柏格森的理论之于舒茨,既是舒茨建构个体 行动与个体意识之间相连接的桥梁,同时也 是舒茨由柏格森走向胡塞尔、由意识心理学 走向现象学的一个桥梁。没有柏格森这个阶 段,舒茨就无法发现胡塞尔之于他的意义; 没有这个阶段的思考和困境,也就没有后来 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出现。
❖ 他从不允许他的商业经验进入到他的社会科学思考 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可以解释为日常 生活不同领域的“成功隔离”和熟练的角色扮演。
❖ 舒茨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从一个“有限意义域”“跃 迁”到另外一个的诀窍。
❖ 而之所以能够在职业和爱好之间保持一种“难得的 平衡”,是因为他无条件地接受了韦伯关于科学的 “价值中立”的原则以及柏格森的“第三个观察者” 的理念。
6
❖ 由于不得不靠工作来养家糊口,由于没有其 他的收入来保证他做一个“绅士学者”,所 以舒茨不得不以他的工作收入来保证他对于 自己业余爱好的追求。他不像齐美尔那样, 可以用继承来的遗产充分保证自己对于学术 或音乐的兴趣,他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挣得 明天的面包。
7
❖ 他总是严格地将他的商业活动的领域、他的职业与 他的学术爱好、对音乐的爱好区分开来。
4
❖ 在某种意义上,舒茨走上学术道路不完全是 个人选择的结果。这其中既有那个时代和社 会文化氛围所赋予他的间接影响,同时更为 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来自于他的一些志同道 合的朋友和学术圈子。
❖ 在舒茨大学期间到第一本著作的出版,这个 重要的朋友是考夫曼;在法国流亡期间,扮 演 “重要他人”角色的是胡塞尔,而在美国 期间,则是古尔维奇。
10
❖ 新康德主义对于实证主义的批判 ❖ 韦伯和齐美尔对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重新界定 ❖ 维也纳大学的传统 ❖ 舒茨1919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的法律专业进行学习。
而这一时期的维也纳大学,正在流行着新康德主义, 广泛地讨论着韦伯的观点。同时,在这一时期,维 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也已经兴起。
11
❖ 阿尔弗雷德·舒茨在大学阶段吸取其思想的来 源、初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旨趣的时候,面对 的正是上述这一大的历史和学术的背景以及 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第十一讲 现象学社会学
1
一、舒茨的生平情景
❖ “生平情景”(biographical situation)是舒茨 在建构理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 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历史。
❖ 一个行动者所在的任何一个情景都不仅仅是 “现在”,不仅是“此时此刻”,它还是 “历史性的”。而行动者以往的生活背景、 历史积淀都构成了他在面对具体情景时可以 利用的“手头知识”。
32
❖ 再次,舒茨还考察了行动者个体的主观认识 过程,进而回答了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如 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因此,它又是用自 然观点来研究社会的“社会学的社会学”。 因此,他的理论显得繁芜庞杂。另外,由于 他的思想的哲学思辨性和逻辑连贯性都比较 强,往往会出现谈到一点就必须介绍其他方 面的理论。因此,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去提炼 关于他的社会情景中个人和个人行动是比较 困难的。
22
❖ 舒茨在理论上试图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按照 自然科学方式建立起来的社会学在整体上不 致成为一桩错误的事业,以及怎样选择一种 研究社会现象的途径使之更富成效。现象学 社会学力求选择一种使自己植根于社会现象 独特性的根基,强调这一独特性要使用有利 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论使它关注社 会现象的意义特征,但不流于无法检验的直 觉,从而使人类对主体性的研究成为科学的、 普遍的、有效的研究。
14
❖ 舒茨认为,首先应该对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进 行科学的阐释,将每一种意义结构进行化约 和还原。要弄清楚行动者是如何赋予自己的 行为以意义的,也就是说,意义在个体意识 内是如何形成和获得的,以及主体间际的意 义和理解是如何达成的?只有对上述这些问 题给与了充分的解释和理解,理解社会学的 基础和地位才能巩固。
❖ 就现象学社会学的出现而言,胡塞尔无疑贡 献了最为有力和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尽管我 们不能简单地说,舒茨的理论就是韦伯的 “理解社会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相 加或者拼凑。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对于 舒茨的影响和启发的话,那么,现象学社会 学的出现就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在舒茨这里, 哲学现象学与社会学才真正地相遇 .
13
❖ 然而,由于韦伯实用主义的理论兴趣,使得 他对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没有进 行必要的说明。 韦伯的不足还在于:没有指出行为与行动的 区别;行动之“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的区 别;另外,韦伯对于“行动者赋予其行动以 意义过程”语焉不详,也就是说,行动者是 如何理解自己的?又是如何理解他人的?社 会世界的意义是如何达成的,或者说人与人 之间是如何达成理解的?这些问题韦伯都没 有给出详细的解释。
26
❖ 广义的现象学首先指这种哲学思潮﹐其内容 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 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 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 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 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 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 粹意识内的存有”。
31
二、生活世界
❖ 1、什么是生活世界
❖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是众多学术流派的继承 和发展。首先,舒茨把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和“主体间性”引入社会学,并把这两个概 念视为沟通现象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其次,舒 茨发挥了韦伯的“理解”概念,把重新建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释他们自身世界的方式 归为现象学社会学的任务,因此,他的观点 又可以看作是韦伯传统的阐发,是“理解社 会学”。
29
❖ 就主体而言,任何行动都是在其内在时间意 识中,在内在绵延中发生,当一种行动从中 被主体“挑选”出来加以注意和反思时,它 对主体的意义就被构造出来了。
❖ 在舒茨看来,胡塞尔有关现象学反思和意向 性理论与伯格森的绵延观相结合是在哲学上 对意义产生的最好说明。
30
❖ 他写到:“意义不是出现在我们意识流之内 的某些经验内在地具有的性质,而是从眼前当 下,以反省的态度看去,是对过去经验作解 释所得的结果。只要我是在我的行为中生活, 朝向我的行为的对象,那些行为是不会有任 何意义的。当我在回顾中把他们把握为对过 去所作事情的清楚的经验,他们才变得有意 义。”
8
❖ 如果舒茨不是生活在这样一种“二元”的分 离的状态和高度紧张的压力下的话,我们后 来所看到的现象学社会学也许就会是另外一 种样子,它可能更完善,更令人满意
9
Hale Waihona Puke 二、舒茨思想的多重来源❖ (一)舒茨所生活的时代 ❖ 某种意义上,理论的形成并不能完全归功于
他的作者。如果没有作者与其所处的科学共 同体的讨论与互动,脱离了其时代的精神, 那么这种理论是不可想象的。这个共同体也 不仅仅是由它的同时代人所组成的,在人文 与社会科学领域,它还包括那些尽管产生于 过去但却影响到当前讨论的作品的学者。
19
❖ 胡塞尔认为,作为欧洲人根本生活表现的科 学出现了危机。因为,实证主义发展的结果 就是将科学的理念还原为关于纯粹事实的科 学,因此丧失了其对于生活的意义。也正是 在此基础上,胡塞尔要发展出一门严格的关 于科学的哲学。
20
❖ 在胡塞尔看来,现存生活世界的意义是主体 构造的结果。因此只有彻底地追问这种“主 体性”(subjectivity)才能理解客观的真理, 弄清世界最终存在的意义。
27
❖ 现象学社会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 反自然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是移居美国的 奥地利哲学家和社会学家A.舒茨和倡导民俗学方法 论的美国社会学家H.加芬克尔等人。现象学社会学 作为一种反自然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它针对传 统社会学方法和程序中的可疑之点,提出了人的主 观意识、体验和时间等问题,强调描述世界的语言 和意义问题,对人们有启迪和借鉴作用。但它本质 上具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在社会认识中片面夸大 意识、意义主观因素的作用,必然导致主观唯心主 义的唯我论。
17
❖ 柏格森关于意识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关于内 在时间的分析在舒茨看来可以用来作为对于 社会科学中未分类的基本概念解释的起点。 舒茨试图通过借用柏格森“绵延”的概念从 而从意识的基本结构开始搭建一座通向“主 体间性”的桥梁,从行动者的观点出发提供 对于社会行动理解的基础。
18
(四)以现象学为工具
❖ 有学者认为,社会学对于舒茨而言,实际上 是从齐美尔和韦伯开始的。
12
❖ (二)韦伯的引导及舒茨对于韦伯理论的完 善和发展
❖ 舒茨同意韦伯关于“价值中立”和“理想类 型”等社会科学中至关重要的概念以及建立 “理解社会学”的宏伟目标,同时还赞同韦 伯将“个体的行动”作为研究社会世界各种 复杂的社会现象之最基本的起点,舒茨甚至 称“在韦伯之前,尚无人如此彻底地将客观 心灵的世界化约为个体行动”。
舒茨认为采取上述科学态度的社会科学家可以以在生活世界中观察和理解社会互动模式的人所使用的方式观察和理解社会行动者的社会互动模式及其结果并且在此基础上构想与其观察的行动相对应的类型行动过程模式这可称做关于社会行动者社会互动过程及其类型的第二级建构它是相对于处在主体间际的生活世界中的个体的第一级建构而言的
24
第二节 舒茨的理论
❖ 1、比较舒茨和韦伯关于行动的异同。 ❖ 2、什么是生活世界?请总结生活世界的特征
并举例说明。
25
❖ “现象学”的词源可上溯至18世纪法国哲学家 兰伯尔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家黑格尔的著 作﹐但其含义均与胡塞尔的用法不同。胡塞尔 赋予“现象”的特殊含义﹐是指意识界种种经 验类的“本质”﹐而且这种本质现象是前逻辑 的和前因果性的﹐它是现象学还原法的结果。 狭义的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德国哲学 家E.胡塞尔创立的哲学流派或重要学派。其学 说主要由胡塞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 论所构成。
❖ 在科学的许多领域,现象学都能够提供对于 许多问题的更有意义的、进行重新界定的可 能性。
21
❖ 一般说来,舒茨批判地接受了胡塞尔现象学 哲学的意向性理论,尝试着把生活世界的主 体间性等概念引入社会学,并把它与韦伯的 理解的概念相结合,主张社会学应回到生活 世界的基本事实上。但在舒茨的著述中,我 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伯格森的生命哲学.舍 勒(M.scheler)知识的影子,而且在他赴美后 继续吸收了美国本土许多著名社会学家的理 论成果,同时还重视对诸如海德格尔,萨特 这些存在主义大师的理论研究。因此,舒茨 的现象学社会学的观点绝非只是来自韦伯和 胡塞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