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中华文化比欧洲文化优秀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欧洲文化源自于中华文化
[解析]C B 项说法错误,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
D 项明显错误。A 项与题意无关。
3.(广东汕头 2013 届高三期末统一测试)吉祥物是一 种文化符号。无论时代和生活如何变迁,中国人对吉 祥物的热情不减、期望不减,对生活的祝福不变。这 表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真题体验 ◎
• 1、 [2014·天津卷]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 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 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 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 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 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 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解析]A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③错。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 流,不可能融合统一,④错。故选 A。
5.(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台湾风物图卷》长达 320 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 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 民党主席在 2005 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 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注意:(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 性。 (2)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 和共存共荣的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3)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 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
A.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新辉煌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D.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解析]D 关键信息“最能体现岭南特色”体现了文化的 地域性和独特性,D 项符合题意。A 项错误,汉字是传承中华 文明的重要标志。B、D 两项与题意不相符合。
2.(2014 年广东湛江一模)18 世纪英国著名 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 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 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 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 明了( )
文化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 发展 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 的主 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 体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1)中华文化是由我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 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 特征。
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 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 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 【思维点拔】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力量,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力 量。另外,在涉及两岸同胞为什么有强大的文化认同感时, 可以结合第四课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第六课中华文化的力 量、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精神等来理解。
特别提 示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 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全面辩证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 传承 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
现时代性。
文化 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 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 主,为我所用。
[解析]D “无论时代和生活如何变迁……对生活的祝福
不变”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 项符合题意。A、B、
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山东烟台 2014 届高三一模)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许多具有时代与民族特色的、具有古风古貌与本土特质的古村落、 古建筑,因不合理开发而遭到破坏甚至消失。专家指出,传统民 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 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 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在城镇化过程中,要让“古建筑背后那 些所隐藏的故事”“一直说下去”,我们应该( ) ①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②吸收古建筑的文化精华,突出地方特色 ③既保留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又要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④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古建筑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真题体验 ◎ 4.(2013 年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 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 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 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从文化的历史使命看:中华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 是到了近代出现了没落。要想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的发展,政 治、经济的振兴,必须振兴文化,实现文化的伟大复兴。
• (3)从文化自身与现实的关系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 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 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 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 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未来的不接力量之源,成为综合国 力的标志。
(2)二者表现不同:①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 历程。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②博大精深表现为: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 (3)中华文化的力量 •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解析]A 之所以将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 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美丽,也说明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故①②正确。将这幅图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说明 ③,排除。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6.(2012 年安徽卷)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 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 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途径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
(1)侧重点不同:①源远流长(从发展历程看)侧重于从动态上即 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 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②博大精深(从内涵上看)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 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范围广阔。
[解析]D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①说法 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② 说法也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
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③④说法正确。故选 D。
◎ 考题预测 ◎
1.(广东广州2014 届高三 1 月调研)2013 年11月, 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 的地球形状,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 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广府”“岭南 文化”等视觉元素。会徽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 )
如何正确认识中华文化?
• 1、是什么,有何特点? • 2、中华文化的作用? • 3、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思维拓 展
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 (1)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 志,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的独特标志,是 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在民族成长和壮 大中始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 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起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 沉沦,往往始于文化的衰落。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 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 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 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 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 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 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 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 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 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1920题。《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 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
误区 4: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误区 5: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误区 6: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误区 7: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误区 8: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 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误区 9: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误区 10:地理环境决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误区 11: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趋于同一。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知识结构图
各民族文化
表现:历经沧桑,顽强
认同感和归属感、文 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
(特性)Βιβλιοθήκη 共同 熔铸精神力 量和力 量之源
(共性)
中华文化
基本
中华民族
特征
成 的生命力 熔 力量 为 创造力和 铸
凝聚力 集中 体现
源远流长
生命力,无穷魅力
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含义
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 作用
(2)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 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误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注意:不是文字,而是汉字。
误区 2: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 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注意: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着多 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 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 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误区 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因而对 中华文化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独特性:文艺、科技
博大精深 区域性
集 中 体 现
革命 党领导人 建设 民奋斗的 改革 历程中
丰富 中华民 发展 族精神
民族性
基本 核心:爱国主义 内涵 贯 穿
四个方面
新时期的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拥
地位和作用:“三精一魂”
护祖国统一
整体风貌和精 神特征,共同 价值追求
要求
必要性
培育和宏扬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