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之一,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这更是重中之重的要务。
该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径,研究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标签: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of post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and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of postgraduates is one of the goal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and making effort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postgraduates is a problem that deserves exploring,especially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improvement way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four aspects,and the postgraduates can adapt to the demand of future society development only by improving their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Postgraduate;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主力军。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研究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每年多达数十万人,而其中中医药院校的扩招比例也在大幅提高,这些人将来会成为国家中医药科研事业的中坚力量。
但当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似乎普遍存在轻科研重临床的现象,以致于不少研究生科研素质偏低、科研能力不强。
众所周知,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发展事业,希望能把中医药不断向国际推广,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将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将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机制阐述清晰,因此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那么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如何打好基础,怎样才能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必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学习的问题。
1 改革研究生课程设置,注重培养科研思维能力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做好课程设置是培养环节中的关键一步。
目前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专业型研究生入校即进入临床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以这部分学生科研能力需要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进行培养,但是学生平时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临床实习中,因此科研能力培養的难度可想而知非常巨大。
另一类是学术型的研究生,这部分学生通常会有半年时间的集中理论课程学习,但是一般在课程设置上还是采取比较
传统的全过程口授课程,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主动思考、研究和实践的机会,相对来说施教的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应当积极改革和创新目前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不仅要研究生“学会”,而且要研究生“会学”。
①研究生的课程授教应当以教师启发为主,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发思维,而非本科概念性的教育[1]。
教师授课切忌照本宣科,尽量避免纯理论教学,可以临床经验和案例为主要授课内容,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不断开拓思维。
②还可以适当削减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让研究生有较大自由选择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尽量多安排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报告,减轻课堂学习的压力,让研究生的精力投入到本学科前沿的学术动态发展上,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③为注重培养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必须适当安排能够提升实践能力的课程,比如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动物实验课程、中医药分子生物实验等等。
为了能和国际接轨,还应安排医学专业英语等课程,提升学生阅读英语文献的能力,为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推广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
2 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因势利导多层启发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学术潜力,因此选择一位优秀的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随着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的扩招,导师队伍的扩充也随之而来。
但是在扩充的同时,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量变而影响质的改变。
选拔导师必须结合学科的现状,在人员的年龄、性别、方向、职称、学历上做到均衡,形成梯队,保证质量。
对于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来说,选择临床技能和科研技能并重的导师,将会是非常巨大的收获。
也许临床技能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但是科研能力在优秀导师的指导下往往能在不长的时间里有质的飞跃。
①导师遴选的条件有一条关键要求就是每位导师必须有一定级别的在研课题,没有课题的导师必须停招学生,所以这就为研究生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导师的课题学习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并熟悉相关步骤。
②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师平时诊疗疾病的思路和措施学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不断巩固临床思维的训练,从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将临床与科研有机结合,找准课题的切入点,抓住那些最核心的问题。
③在导师启发、引导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性、抽象性、反向性、立体性、创造性思维,从而突出其创新性。
因此,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整个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主要核心,导师结合临床通过因势利导层层启发,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洞察力和精神,教会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这对于研究生来说必将受用终生。
3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主观能动性
现在是一个信息发展迅猛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突飞猛进地飞跃前进。
中医药虽然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但是如果想与国际接轨保持不败之地,还需要和现代医学相结合。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最好的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所以在培养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注重时刻关注最前沿的医药科研信息,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从而达到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效果。
①学校需要多组织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报告,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提供更多机会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让研究生能和医学界的大家面对面直接交流,无论是学术思想或是科研方法都能够畅所欲言,通过定期撰写听取学术报告的个人体会,达到活跃思维、提升观点的效果。
②在制订培养方案中应当有学生本人自己
做学术报告的要求,可以邀请导师、本专业研究生或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来听取报告,在听讲和讨论中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3]。
③当今社会网络信息非常发达,可以建立研究生学术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让研究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在网络上互相讨论,相互促进提高。
④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型读书报告会,创造参加学术会议机会等方式,来增强研究生学术研究氛围。
通过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4 强化科研实践过程,提升整体科研素质
目前很多中医药院校缺乏高质量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有不少论文论述平庸、创新不够、实验数据不足、抄袭较多,争创全国优博和优硕成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终极目标。
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反映了研究生普遍的科研能力低下,学生的培养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科研工作的整体实践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科研理论和实践水平,因此强化科研的实践过程非常重要。
①科研课题的选择。
找出研究课题的切入点这是每项科研工作的关键,万事开头难,一旦打开局面,理清思路,后面的实践过程会相对轻松许多。
这项工作主要体现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科学思维能力、学术水平和实验能力,因此不论导师是否有指定的科研课题,研究生都必须进行课题选择的锻炼。
②科研动手能力。
由于目前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对研究生未专门设立相关实验操作课程,因此后期的科研动手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鼓励研究生尽早进入实验室,主动参与师兄、师姐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③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质量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
研究生要学会论文写作的格式与方法,积极进行写作训练,不断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④必须建立毕业论文淘汰机制和弹性学制等配套措施,这样有助于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中的研究态度和行为,从而在规范系统的研究训练中提高自身整体科研素质。
综上,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医药院校最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培养环节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今后的培养中还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将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融会贯通,多层面、多渠道调动研究生包括导师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促进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整体提升,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伟民,何伟.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4):148-149.
[2] 曹珊,白娟,刘紫阳,等.高等中医药院校提升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途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65-67.
[3] 韩凌,危建安,孫静,等.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6):55-56. (收稿日期:201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