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计算机
19. 彭树智(世界史)写道,“为了使后世免遭世界大战。美国对于组建联合国颇为积极。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也都同意组建联合国。上述材料曾在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D
A. 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B. 根除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C. 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D. 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深远影响
A. 原因B. 经过C. 结果D. 影响
9. 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如图②处是()B
A. 内蒙古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西藏白治区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10. 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0.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下列现象与此趋势相违背的是()D
A. 中国等金砖国家的话语权日渐增强
B. 日本正在积极谋在政治大国的地位
C. 印度多年努力成为了非常任理事国
D. 美国力图建立自我主导 单极世界
二、非选择题
21. 民族交融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迁都前后鲜卑族服饰的变化
材料三 苏联模式的形成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着直接关系。苏联进行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图之中,不得不用特殊的方式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孙利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苏联模式”研究综述》
材料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表明……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C. 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D.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17. 如图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示意图,其中横线处应是()C
A. 三国同盟形成B. 三国协约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D. 欧洲联盟成立
18. 翱翔天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如图梦想实现,主要得益于发明了()C
A. 蒸汽机
B. 放映机
C. 内燃机
——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叙述的事件发生在朝代?该事件体现了当时中央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属于宋朝时盛行的哪种文学形式?请再列举位南宋抗金英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美国总统尼克松
D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后,访问美国
A. AB. BC. CD. D
12. 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项基本能力。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学习内容应是()B
①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②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
③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④创始人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
A. 道教B. 佛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
变法图强
②▲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③▲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陈独秀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④▲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千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湘赣边界的制据,就是这许多小块中间的小块。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还是由于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湘赣边界第一个“小块红色政权”是什么?由此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什么样 道路?
(3)材料三中“根本方针”指哪一重要构想?据材料概括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强国梦的认识。
22.(1)①:自强、求富;②:戊戌变法;③:孙中山;④: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特点: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罗松山《英国工业革命的制度基础、法制环境与启示》
材料二 根据农业调整法的计划,美国在1933年将1000多万英亩成熟待摘的棉花耕掉.面对混乱不堪、无序竞争的美国经济,罗斯福政府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管理机制,进行经济改革,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起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轫论罗斯福“新政”中的“计划经济”
(4)据材料四,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在此趋势下,人类社会面临着哪些共同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大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23.(1)牛顿;工业革命。
(2)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管理机制,进行经济改革。
(3)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4)经济全球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5)重视科技,制度创新,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顺应全球化等。
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 1957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11. 周恩来睿智整达、灵活高超的外交艺术展现了大国总理的风采。下表关于他外交风云知识整理正确的是()B
A
1953年
接见苏联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1955年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5. 某文献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文献应是()B
A. 《南京条约》B. 《天朝田亩制度》
C. 《申报》D. 《土地改革法》
6. 如图漫画寓意“抗战时日本对中国的蚕食”。日本“蚕食”引发中国局部抗战的事件是()A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淞沪会战
D. 南京沦陷
7.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D
A. 聂耳B. 冼星海C. 齐白石D. 徐悲鸿
8.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A
(3)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
(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认识:实现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改革开放。
23. 放眼世界,经济发展策略紧系国运,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以促进自然科学为宗旨的伦敦皇家学会,这使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大大促进了一系列发明创造。
3. 宋曹,明末清初盐城县人,大书法家。下列历史名人与其钻研领城相近 处()B
A. 司马迁B. 王羲之C. 李时珍D. 曹雪芹
4. 国绕社会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制度上不断推陈出新。观察下表,空格处最恰当的是()A
皇帝
汉武帝刘彻
隋炀帝杨广
元世祖忽必烈
▲
措施
推恩令
科举制
行省制
废丞相
A. 明太祖朱元璋B. 康熙帝玄烨C. 雍正帝胤禛D. 乾隆帝弘历
13. 著名学者丁见民指出,16世纪欧洲移民把天花、鼠疫、流感等传染病带到美洲,致使早期印第安人人口急剧减少。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B
A. 文艺复兴B. 新航路开辟C. 美国独立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4. 巴黎先贤祠伏尔泰的植木上写着:“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材料表明他()C
——邓小平《在中央顾间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中模线处的内容,并概括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A 力主君主专制B. 推崇殖民扩张
C. 引领思想启蒙D. 提倡财富平均
15.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下列文献符合此种叙述的是()D
A. 《权利法案》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D. 《拿破仑法典》
16. 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C
A.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习近平《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7世纪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谁?“一系列发明创造”促成了哪一重大变革首先在英国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引发美国经济“混乱不堪”的主要原因。用材料中的话回答罗斯福政府应对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苏联模式形成的“国际环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模式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青铜器体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出上最重的青铜器是()C
A. 商代铜爵 B. 四羊方尊 C. 司母戊鼎 D. 西周利簋
2. 《礼记:中庸》载:“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材料体现了()B
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松赞干布迎回公主后,百姓对文成公主非常喜爱,一首藏族民歌《唉马林儿》唱道: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后好马欢迎你。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有一百头驯良的耗牛欢迎你。
——芈一之《文成公主与汉藏关系》
材料三 醉里执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入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1.(1)穿汉服;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3)词;岳飞。
(4)和平交往和战争。
22. 历史接力棒在传递,中华民族正逐步走向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一专题知识
历史人物
口号(主张)
实践活动
评价(意义)
李鸿章
①▲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康有为
19. 彭树智(世界史)写道,“为了使后世免遭世界大战。美国对于组建联合国颇为积极。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也都同意组建联合国。上述材料曾在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D
A. 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B. 根除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C. 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D. 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深远影响
A. 原因B. 经过C. 结果D. 影响
9. 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如图②处是()B
A. 内蒙古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西藏白治区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10. 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0.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下列现象与此趋势相违背的是()D
A. 中国等金砖国家的话语权日渐增强
B. 日本正在积极谋在政治大国的地位
C. 印度多年努力成为了非常任理事国
D. 美国力图建立自我主导 单极世界
二、非选择题
21. 民族交融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迁都前后鲜卑族服饰的变化
材料三 苏联模式的形成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着直接关系。苏联进行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图之中,不得不用特殊的方式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孙利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苏联模式”研究综述》
材料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表明……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C. 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D.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17. 如图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示意图,其中横线处应是()C
A. 三国同盟形成B. 三国协约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D. 欧洲联盟成立
18. 翱翔天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如图梦想实现,主要得益于发明了()C
A. 蒸汽机
B. 放映机
C. 内燃机
——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叙述的事件发生在朝代?该事件体现了当时中央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属于宋朝时盛行的哪种文学形式?请再列举位南宋抗金英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美国总统尼克松
D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后,访问美国
A. AB. BC. CD. D
12. 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项基本能力。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学习内容应是()B
①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②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
③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④创始人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
A. 道教B. 佛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
变法图强
②▲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③▲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陈独秀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④▲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千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湘赣边界的制据,就是这许多小块中间的小块。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还是由于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湘赣边界第一个“小块红色政权”是什么?由此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什么样 道路?
(3)材料三中“根本方针”指哪一重要构想?据材料概括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强国梦的认识。
22.(1)①:自强、求富;②:戊戌变法;③:孙中山;④: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特点: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罗松山《英国工业革命的制度基础、法制环境与启示》
材料二 根据农业调整法的计划,美国在1933年将1000多万英亩成熟待摘的棉花耕掉.面对混乱不堪、无序竞争的美国经济,罗斯福政府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管理机制,进行经济改革,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起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轫论罗斯福“新政”中的“计划经济”
(4)据材料四,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在此趋势下,人类社会面临着哪些共同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大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23.(1)牛顿;工业革命。
(2)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管理机制,进行经济改革。
(3)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4)经济全球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5)重视科技,制度创新,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顺应全球化等。
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 1957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11. 周恩来睿智整达、灵活高超的外交艺术展现了大国总理的风采。下表关于他外交风云知识整理正确的是()B
A
1953年
接见苏联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1955年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5. 某文献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文献应是()B
A. 《南京条约》B. 《天朝田亩制度》
C. 《申报》D. 《土地改革法》
6. 如图漫画寓意“抗战时日本对中国的蚕食”。日本“蚕食”引发中国局部抗战的事件是()A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淞沪会战
D. 南京沦陷
7.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D
A. 聂耳B. 冼星海C. 齐白石D. 徐悲鸿
8.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A
(3)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
(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认识:实现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改革开放。
23. 放眼世界,经济发展策略紧系国运,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以促进自然科学为宗旨的伦敦皇家学会,这使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大大促进了一系列发明创造。
3. 宋曹,明末清初盐城县人,大书法家。下列历史名人与其钻研领城相近 处()B
A. 司马迁B. 王羲之C. 李时珍D. 曹雪芹
4. 国绕社会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制度上不断推陈出新。观察下表,空格处最恰当的是()A
皇帝
汉武帝刘彻
隋炀帝杨广
元世祖忽必烈
▲
措施
推恩令
科举制
行省制
废丞相
A. 明太祖朱元璋B. 康熙帝玄烨C. 雍正帝胤禛D. 乾隆帝弘历
13. 著名学者丁见民指出,16世纪欧洲移民把天花、鼠疫、流感等传染病带到美洲,致使早期印第安人人口急剧减少。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B
A. 文艺复兴B. 新航路开辟C. 美国独立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4. 巴黎先贤祠伏尔泰的植木上写着:“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材料表明他()C
——邓小平《在中央顾间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中模线处的内容,并概括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A 力主君主专制B. 推崇殖民扩张
C. 引领思想启蒙D. 提倡财富平均
15.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下列文献符合此种叙述的是()D
A. 《权利法案》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D. 《拿破仑法典》
16. 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C
A.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习近平《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7世纪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谁?“一系列发明创造”促成了哪一重大变革首先在英国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引发美国经济“混乱不堪”的主要原因。用材料中的话回答罗斯福政府应对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苏联模式形成的“国际环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模式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青铜器体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出上最重的青铜器是()C
A. 商代铜爵 B. 四羊方尊 C. 司母戊鼎 D. 西周利簋
2. 《礼记:中庸》载:“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材料体现了()B
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松赞干布迎回公主后,百姓对文成公主非常喜爱,一首藏族民歌《唉马林儿》唱道: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后好马欢迎你。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有一百头驯良的耗牛欢迎你。
——芈一之《文成公主与汉藏关系》
材料三 醉里执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入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1.(1)穿汉服;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3)词;岳飞。
(4)和平交往和战争。
22. 历史接力棒在传递,中华民族正逐步走向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一专题知识
历史人物
口号(主张)
实践活动
评价(意义)
李鸿章
①▲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