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地理教材 前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学习概述和高考复习建议
●中学地理学什么
●高考地理的特点
●高考试题的结构
●高考考点的比重
●高考复习的建议
中学地理是一门描述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现象成因、要素影响及宽泛措施”的学科。所有考题,除少有的常识类计算题外,都不外乎这四种考试方式。特别是主观题设,多少年来,全国卷宗无一例外。
乐于思考的人,会自然而然将地理拆解成“地”和“理”字。实际这门学科也正是这样:“地”即地图,这一部分更侧重于对地理常识的积累和对地图的识别,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而高中学习,则更加倾向于“理”
字,即掌握地理常识现象的一般规律。从地图上的一般性常识的了解和积累,到深入地归纳出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进而理解地理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因及影响,并逻辑清晰地用术语编汇答案,甚至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初高中学习地理本质上的不同之处。换言之,靠死记硬背根本无法玩转高考地理。
不难发现,地理较之于文综其他科目,特比是较之政治科目,差别明显。首先:地理学科一般不被洗脑需要而影响,逻辑关系非常清晰,它不依赖于机械背诵或者套话得分;其次: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出题角度及其灵活,只会原理或者只了解常识,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究竟高考地理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首先:高考地理以地图为基础,突出能力的考察。
地图、图示、图例是地理考试永远绕不过的部分。没有基本的地理常识,就无法迈过地理学习的起点。
多数地理现象都是原理或规律的范例。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总是从现象归于一般性的总结,再把这种总结回溯到地理现象的分析和解决中去。正因如此,关注地图、图示、图例,是所有考生必备的基本素养。
对于能力部分,考纲明确做了规范。大体总结起来就是四个短句:“有效解读、合理判断、精准复述和逻辑推断。”中学的教育,更多是逻辑思维和解决思路的培养。为了在试卷中评析弄清这种培养的效果,就必须做出上面四个能力的规范。下面我们就看看这四个能力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效解读,指学生应当具备迅速分解材料和图例,把未知的考试素材,转化成已知原理模型的能力。这是从未知的陌生材料里找到有效信息,勾勒出已知答题元素的过程。日常练习时,尤其注意把提供的背景材料和图例中的关键词汇和要素圈点出来,养成习惯,就可以达到这种能力。
合理判断,指学生在分解材料和图例,找到有效信息后,判断题设意图、落实考点,主观题部分特别强调依据分值和题设结构,拿出答案提纲的能力。
精准复述,指将考题材料的内在或外在逻辑上的联系,用地理学科的术语重新组织语言并描述准确的能力,也就是主观题得分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需要答题术语的日常积累,术语是地理判卷的主要得分依据。
逻辑推断,则指通过背景材料的解析重组和加工后,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推理某种要素或其发生改变后,地理现象的变化。主要是影响和措施类题设需要具备的能力。
其次:应试突出主干知识的考察。
历史、政治学科有明确的考试模块,比如政治学科,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三部分,比如历史学科,政治史、经济发展史、文化史、战争史、改革史、人物传记等等。而地理的考题,却少有(地球运动部分除
外)明确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界限。地理现象,多是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交错作用的结果,自然人文区域的背景知识沉淀,又为解读题意基础上的合理判断提供了提示,甚至背景知识本身就是答案。
这么看来,地理的考点可谓旁骛复杂。既无法像史政学科那样各部分界线清晰,自然也就很难一气呵成地学成。这是地理学科对于中学生而言最难啃下的地方。
但是,多年以来,虽然考纲对地理划出的考点范围很广。但80%以上的分值,却永远集中在几个基本的考点和问题上,两只手就能数过来的问题上。我们把地理的这种出题特性,叫做突出主干知识。它不外乎:气候成因、水循环影响、水文分布、外力作用、区位分析、人地交互、等值线性质几个专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弄清搞透这几个专题,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高考低于70分是困难的。怕就怕大撒网、学不精的情况出现,延长了复习周期,影响了复习效果。突出主干,高考有效复习的重要方法论。
最后,试题的区分度和严谨性探究。
由于高考强调通过笔试的分值选拔和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试卷的构成必须既照顾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通过设置障碍,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层次。前者决定了相对简单基础的题要占一半以上比例,后者决定了,中等难度题和高难角度题也要占有一席之地。高考的本质,不是考试本身,而是一种类似科举的选拔制度。它用以解决教育资源的三六九等、优劣稀充如何恰如其分地分配给大学生的问题。我们把这种难易题设置比例的作用,叫做高考的区分度。试题偏难和偏于简单,都不能对考生做客观的区分,使对考生的评价拉不开距离。试题必须以一种可论证的方式,从生源的数量和质量评估作为基本条件,采取简单、中等、困难的相对固定比例设定。从2016年全国二卷看,简中难比例大致为5/3/2。这种特性,对于地理,同样适用。所以说地理学科想要满点,则要复出极大的努力,而想要考出50分以下的成绩,更说明在本学科上的投入偏少,或者方法极为不当。
一道题的设置,从百万为数量级的考试面前,残酷决定了考生未来在哪个城市恋爱交友打游戏(开玩笑)的问题。所以说,出题和答案的严谨性显得尤为重要。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的模拟考试的设置和答案具有高考真题这样的权威和严谨。这种严谨性,反而成了一种八股文的不成文技巧,是可以被我们认知和利用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严谨会注意避开热点,避开富有争议地域的考察,比如劳民伤财的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决策的正确性问题,将永远不是高考的重点范畴,比如新中国的政策性人口迁移,无论是远处的右派和知青下乡还是近处的农民工进城问题等等等等等等等,都是痛伤我朝的敏感问题。
没有办法,这就是人类,这也就是高考吧。
让我们来看看高考的结构问题。
高考文综三科同考,地理选择题11道44分,主观题3道,最后一道选做,共计56分。这是新课标全国高考卷的答题结构。
选择题出题一般分两类:第一类是不构成主干知识、体系相对单一零散的考点。如天气系统、内力作用、地球运动、人口和城市问题等;另外一类是对主干知识的深入挖掘,比如2016年全国II卷的区位分析、水文成因和气候影响问题。选择题看似容易,实则难度一般会高于主观题。想得满分,需要有良好的答题习惯和深度解题技巧的积累。对于排序问题的极值法、抽象问题的代入法、推理问题的排除法都是常规的解题技巧。总体看,这一部分考点零散,范围较广,作为照顾考生得分和对后面主观试题的一个补充而存在。
主观题部分,两个学科内小综合共计46分,另外一个选修类专题,共计10分。问题围绕分布特征、成因、影响和措施给出设置,考察学生从多个地理角度归纳、认知、判断、解决地理现象的实际问题。主观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专题性。正因为这种综合性和专题性,为了充分体现试题的区分度和严谨性的要求,答案的设置强调思路清晰严谨,术语精准概要。如果做充分的练习,主观题部分是比较容易拿到大部分分值的。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即便是最后一道选作题,除旅游地理专题以外,虽然专题内容是灾害或者环保,但是还是要从自然的、人地交互的角度去解题。唯一不同的是,试题将题材明确限定在这个角度,唯一不同的是,这种10分的主观题,也许更容易得全分罢了。
总结下来,由于高考区分度的存在,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客观题答错3道,主观题少答两问,大致失分25-28分,也就是整体72-75分,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如果至今你还在50分左右转悠,就不得不说这种地理学科的学习或者复习是没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