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整改报告-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首轮评估整改报告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首轮评估结论与整改意见 (1)
二、整改举措与主要成效 (2)
(一)把握文化建设发展趋势,做好顶层设计 (3)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4)
(三)落实师资队伍管理工作,提升师资水平 (6)
(四)争取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完善基础条件 (8)
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首轮评估整改报告一、首轮评估结论与整改意见
2008 年 11 月 11 日至 14 日,以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朱
传礼为组长的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人才培育工作水平进行了
实地考察和评估。

专家组对我校所取得的办学成绩表示充
分肯定,经投票表决结论为“通过”。

同时,专家组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四点整改建议:
1、学院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缺乏理论框架和顶层设计,对人才培养如何准确对接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和建设“文化强省”需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

建议学院组织专门力量,确定责任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把握建设“文化强省” 契机,紧密结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要求,深入分析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要进一步规范。

目前学院教学管理队伍数量不足,教学管理机构和质量监控体系尚需健全,教
学管理工作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建议学院充
实教学管理人员,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培训,严格规
范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3、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学院没有设立专门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师资队伍培养工作上缺
乏具体的措施和有效的激励办法;学院个别专业的专业技能
课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公共基础课教师数量偏少,
专业教师教学理论研究开展不力。

建议学院设立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兼职教师队伍
的聘用和管理,尽快充实相关专业教师数量,优化各专业师
资队伍结构,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加快专任教师职称转系列进度,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4、学院现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已经启动的新校区建设虽然基本完成一期土建任务,但后期建设资金十分困难,日
常办学经费也极其紧张,影响了学院的改革和发展。

建议上
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学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帮助学院解决新校区建设和办学中的困难,确保学院新校区
建设如期完工。

二、整改举措与主要成效
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指导意见,学校自 2008 年以来,积极把握建设“文化强省”契机,主动适应海西经济区经济社会
及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区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产教融合,主动服务海西经济
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服务区域
文化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办学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
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首轮评估整改报告
持续扩大,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一)把握文化建设发展趋势,做好顶层设计
1、主动对接区域文化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
学校根据区域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校
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对专
业建设的宏观调控力度,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建设统筹管理机制。

建立起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市场调研力度。

由分管教学副院长牵头组织各专业带头
人、骨干教师赴各地区进行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依据产业发
展编制专业规划,服务产业发展做强优势专业,紧跟产业创
新培育新兴专业。

专业数量从 2008 年评估时的 5 个,增加至 10 个,专业面覆盖了表演艺术、创意设计、文化服务、广播影视等专业大类,构建了表演艺术、创意设计两个专业群。

建设有 2 个省级精品专业、 4 个省级示范专业。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把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将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章程的核心内容。

邀请行业、企
业参与专业建设,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积极构建
校企合作平台,实行社会需求和专业定位相结合,产业发展
和专业建设相结合,教学内容和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
管理过程相结合,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相结合,逐步建立
起具有高职艺术教育特色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表
演艺术类专业构建了“名师引领、剧目带动、赛演驱动、舞台
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意设计类专业形成了“大师引领、
工学结合、创意驱动、递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播音与主
持专业构建了“采编播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项目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
点项目 2 项、省级“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项目 2 项。

3、深化治理结构改革,提高管理效能
以大学章程的核准为契机,进一步理顺了教学、科研、
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
理制度。

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科学发展,逐步建
立符合艺术教育规律和高职办学规律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
高行政管理效能。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

完善学术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和议事规则,加大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大力度。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配齐配强教学专职管理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
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首轮评估整改报告
素质。

首先,在人员编制、岗位设置等方面重点保证教学管
理人员的配置,配齐配强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充实专职教学
管理人员队伍,确保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其次,不断优
化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努力打
造一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具有创新
精神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学校现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21 人,其中高级职称 1 人、中级职称 3 人、硕士研究生学历7 人。

第三,注重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注重思想品
质与业务素质的培养,有组织地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学习
与培训。

2、规范教学管理
(1)进一步完善教学二级管理机制。

围绕教学二级管理
机制的推进,逐步落实学生二级管理、师资二级管理、办学
经费二级管理,使办学管理重心下移到二级系(部),增强了
二级系(部)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管理能力。

(2)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狠抓规范建设。

首轮评估以来,修订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专业带
头人培养等各类文件 30 多份,重新编印了《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明确了各类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各个岗位职责,形成
了规范化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和精细化。

( 3)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实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首轮评估以来,学校加大对教学过程中主
要环节的动态监控力度,注重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设。

通过落实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加强对教学秩序的维护、
对教学质量的把控,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落实学校
领导、教师同行的听课评价反馈、督导员的听课评价与巡课
反馈、学生评教与教学信息员的信息反馈等措施,强化评教
工作。

同时,学校通过每年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
不断促进教师授课水平的提升,不断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三)落实师资队伍管理工作,提升师资水平
首轮评估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营造
人才成长环境,构建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师发
展机制。

高度重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
使用与提高并举,努力建设一支与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1、加强师资管理,以专业建设需求为导向规划师资队伍
建设。

2009 年 3 月,经学校党委研究设立人事科,2013 年7月人事科升格为人事处,负责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学校逐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以专业建设需要
为导向规划师资建设,构建师资队伍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名
师工程,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了定位明确、层次清
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首轮评估整改报告晰、相互衔接的教师培养和支持体系。

2、师资结构优化,专兼队伍成形。

学校现有高职专任教
师 130 人,省级教学团队 1 个,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
31 人,占 23.8%;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62 人,占 47.6%;双师素质教师 91 人,占 70%;省级教学名师 1 人,国家级“非遗”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 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
人 1 人,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1 人,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省音协、省舞协副主席各 1 人,省美协常务理事 1 人,国家级专业协会会员 40 多人。

逐步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行业、企业聘请技能高手、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推动
教学团队的建设,推动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


请了国内外著名的行业专家、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 21 人担任客座教授。

建设了省级服装版型技能大师谢良工作室、国
家级“非遗”传承人郭金锁福建民间舞工作室、省级漆艺大
师俞峥工作室、国家级陶艺大师占绍林工作室等行业技能大
师工作室。

形成了名师引领、结构优化、专兼合理的队伍结
构。

3、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学校制定出台教师引进、培养、选拔等制度,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

首轮评估以来,共有 45 位教师参加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
位提升, 233 人次参加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
培训、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及省级社科类骨干教师研
修等专业培训。

同时通过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中央财政“以奖代补”项目等,有效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近三年1 人入选“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1 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赴海外研修项目” ,6 人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先后派出9 名教师赴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研修,派出25 名教师赴台研修,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

(四)争取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完善基础条件
1、积极争取各类建设项目扶持资金
2009 年以来,学校采取以项目带动发展的方式,积极争取精品专业建设、示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
服务能力建设、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以及各类教改试点项目等
各级财政专项建设经费。

同时,努力争取生均拨款标准的提
高, 2014 年学校生均拨款标准提高至 7000 元。

学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递增,从 2008 年的 2988 万元增至 2015 年的 8177 万元,较好地满足了学校的办学需要。

2、以完善校内实训室为重点,加快教学基础条件建设
2009 年新校区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学校在保证日常教学经费投入同时,以改善校内实训室为重点,持续投入建
设资金,先后建设了音乐系的排练实训室、视唱练耳实训室、
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首轮评估整改报告
音乐厅;服装系的服装工艺实训室、服装立体裁剪实训室、
服装电脑设计实训室;舞蹈系的舞蹈实训室、舞蹈展演厅;
社会文化系的茶叶审评室、茶艺实训室、电视演播实训室、
小剧场;美术系的陶艺实训室、漆艺实训室、创意设计实训
室、美术馆。

校内实训室共计30 个,校内实训室总面积达到13199 平方米,提供 1957 个工位,当年新增教学实训设备值54.6 万元。

学校还先后改造了学生宿舍、食堂、乒乓球馆等
基础设施项目,建筑面积达 4400 平方米。

2015-2016 学年,新增图书资料 7203 册,馆藏图书资料达到 19.07 万册,数字资源量2000G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设备的到位、教学资
料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