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第一篇: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

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

所以,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教师的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离开教学语言,就一筹莫展。

看来,教师语言有它的独特魅力。

所以,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注意到这语言的魅力,也许当我们开始说活或采取批评,教育时就会更加有艺术地,更加慎重地说出口了。

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要力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

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要架起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说话”其实是一
门很大的艺术。

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

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教师的能力水平。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

教师在讲课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

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而读了《老师的话伤了我的心》这篇文章,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写道:“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当时的成绩在班上不算好,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较难的题目,要求当场完成。

不知怎的,我觉得挺容易,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

我好开心。

老师走了过来,看见我的同桌晓红——我班的班长,成绩也是挺好的,她还没有做出来。

老师就对她说:‘你看,这道题其实并不难,连李艳都做出来了。

’老师的话让我觉的很不是滋味。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是婉转批评晓红,可是为什么要拿我‘说事’呢!我就连一道数学题都解不出来吗……”
看到这里,仿佛感觉那个伤心的学生就站在眼前,眼睛满是忧郁和凄凉。

我们应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风风雨雨,是不是也有过类似伤害学生的言行。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
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观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就要看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的语言离不开含蓄。

如教师在教学中用说半截话或一语双关的办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种做法常有“千言说不透、一语破真谛”的妙用。

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波涛,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绕着弯子设问,层层深入,启人心智,让学生得到知识、明事理、受教益。

有的教师为了使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受到教育,从不是挖苦讽刺,而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善意地予以提醒和启发,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恐怕也很有限。

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我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就运用了声音的优势,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想听老师是怎样背诵课文的吗?”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响亮地回答“想”我随着音乐,深情地背起课文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学生们被我朗读所感染,很快进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学我样子,我的声音去读课文,在学中,读中渐渐感受到美,领略到美的内涵。

五、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以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过去,我一直自认为教师是吃
“开口饭”的,只要会说一口普通话就行,精通书面语也就不错了。

因此忽略了教师的职业口语,平时在这方面钻研不深。

本来以为老师上课只要把该讲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一个教师要做的远非这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

特别是课前的导入更是能不知不觉地把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带进授课者所设下的“圈套”。

如德化实验小学的苏晓闽老师。

该教师巧妙地通过课前的师生互相提问引出:“我像不像英雄?为什么?”这个问题。

紧接着,教师小结导入:“我的感慨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引起的‘不到长城非好汉’。

”然后揭示课题《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一起神游“长城”。

再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

该教师通过课前的聊天:“来我们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已经三天了,今天才和同学们见上第一面,我想死你们了。

你们想我吗?想我什么?”当一生谈到身高问题时,该教师又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身高测量单位‘尺’,然后适时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主人公只有五尺。


六、教师精彩生动的引导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生动的语言会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

”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轻松舒展。

教师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迸发学习的激情。

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统一,让语言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

第二篇: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张长花
【摘要】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

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

所以,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教师的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氛围语言艺术
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

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离开教学语言,就一筹莫展。

看来,教师语言有它的独特魅力。

所以,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注意到这语言的魅力,也许当我们开始说活或采取批评,教育时就会更加有艺术地,更加慎重地说出口了。

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要力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

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要架起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说话”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

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

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教师的能力水平。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

教师在讲课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

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而读了《老师的话伤了我的心》这篇文章,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写道:“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当时的成绩在班上不算好,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较难的题目,要求当场完成。

不知怎的,我觉得挺容易,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

我好开心。

老师走了过来,看见我的同桌晓红——我班的班长,成绩也是挺好的,她还没有做出来。

老师就对她说:‘你看,这道题其实并不难,连李艳都做出来了。

’老师的话让我觉的很不是滋味。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是婉转批评晓红,可是为什么要拿我‘说事’呢!我就连一道数学题都解不出来吗……”
看到这里,仿佛感觉那个伤心的学生就站在眼前,眼睛满是忧郁和凄凉。

我们应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风风雨雨,是不是也有过类似伤害学生的言行。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
恳和富于激励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观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就要看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

大家都知道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吧,曾听一位教师说:“在前阶段的教学中,学生掌握得不够好,一算就错,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100+1,什么时候是100-1,一会儿又是101-1,逼得我没办法了,只好想对策了——那就是多练了,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吧!于是我展开了每天晚上放学前的小考,每天放学4道简算题,此时我比谁都清楚:你再生气,你再粗暴,你再命令,你再重罚,都是多余的。

我就说:‘同学们要大胆地做,只要认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好的。

’就这样,连哄再激励,同学们终于有了进步,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学都明白了简算的道理,只有个别同学还不太明白。

我又利用中午时间,给他们讲解。

在期中考试的时候,这班的简算题做得还是不错的。

”这次知识与耐力的较量,总结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由老师的语言激发起来的,假如老师的语言应声入耳,感人朴实,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语言实用化,具有吸引力,让学生们听了,不但乐意去做,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的语言离不开含蓄。

如教师在教学中用说半截话或一语双关的办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种做法常有“千言说不透、一语破真谛”的妙用。

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波涛,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绕着弯子设问,层层深入,启人心智,让学生得到知识、明事理、受教益。

有的教师为了使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受到教育,从不是挖苦讽刺,而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善意
地予以提醒和启发,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恐怕也很有限。

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我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就运用了声音的优势,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想听老师是怎样背诵课文的吗?”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响亮地回答“想”我随着音乐,深情地背起课文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学生们被我朗读所感染,很快进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学我样子,我的声音去读课文,在学中,读中渐渐感受到美,领略到美的内涵。

五、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以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过去,我一直自认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只要会说一口普通话就行,精通书面语也就不错了。

因此忽略了教师的职业口语,平时在这方面钻研不深。

本来以为老师上课只要把该讲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一个教师要做的远非这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

特别是课前的导入更是能不知不觉地把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带进授课者所设下的“圈套”。

如德化实验小学的苏晓闽老师。

该教师巧妙地通过课前的师生互相提问引出:“我像不像英雄?为什么?”这个问题。

紧接着,教师小结导入:“我的感慨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引起的‘不到长城非好汉’。

”然后揭示课题《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一起神游“长城”。

再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

该教师通过课前的聊天:“来我们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已经三天了,今天才和同学们见上第一
面,我想死你们了。

你们想我吗?想我什么?”当一生谈到身高问题时,该教师又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身高测量单位‘尺’,然后适时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主人公只有五尺。


六、教师精彩生动的引导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生动的语言会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

”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

该教师在学法指导中说:“老师先送你们两句话。

一句话是流行歌词‘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另一句是古人的名言‘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再如泉州三小的骆嫩寒老师执教的《上天的蚂蚁》一课。

我们一起来分享她在学法指导方面的部分精彩语录:“做做动作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借助图画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你能说说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通过表演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七、教师准确巧妙的鼓励语言,让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

所以教师如果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及时捕捉其闪光点,运用准确巧妙的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就能如沐春风,课堂也会显得生机勃勃。

如泉州实验小学的吴晓军老师执教的《一只小鸟》一课。

在初读感知部分,该教师安排了分段朗读全文这一环节。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后,教师鼓励说:“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又说:“团结力量大。

”开火车读三至八自然段时,有一名同学读错了又纠正过来,她又鼓励说:“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 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

一桶水已无法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教师只有把自己变成活水,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流淌出有理有据的语言。

掌握好语言艺术,掌握好教育艺术,能使自己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教师还应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

语言艺术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口语技巧的完美结合。

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教师应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说出的话让学生感到温暖。

这样的做法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袒护、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尴尬中走出来,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

一向来表扬的话往往比批评的话有用。

当我们想改变别人的时候,不妨用赞美来代替责备!“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

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种形象特有的魅力,都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每一个学生的幼小的心灵里,从而希冀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憧憬,洋溢每一个的满腔热情。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轻松舒展。

教师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迸发学习的激情。

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统一,让语言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

参考文献:《教荟萃》2010年第27期
蔚蓝湖《教师语言的魅力》2009.11
陈孟春《我心飞扬-教师语言的魅力》2010.8
李燕平《谈谈教师语言的魅力》2007.11
徐春华《提高教师语言的魅力》2010.8
第三篇:语言艺术——演讲的魅力
语言艺术——演讲的魅力
“演讲“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