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关键内容,旨在引领学生走进诗词世界,探寻古代人文风情,感知诗词深邃意境,领略古人高尚品格,进而实现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其语文素养发展的目的。
但是,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由教师针对某篇古诗词纵深讲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翻译、分析古诗词,这种形式存在单调性,学法迁移无法顺利实现,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基于此不足之处,“群文阅读”方式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教师应积极探索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践路径,让古诗词教学焕然一新。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分析(一)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相对立,它以议题为主线,以两篇及以上的古诗词作品为整体,围绕议题串联起多篇古诗词作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聚焦“议题”阅读、思考与讨论,明确多篇古诗词的共性,基于其共性探寻古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环境、文化底蕴及不同情感,学生也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更多的古诗词内容,从中拓展文学视野,提高文学修养。
[1]
(二)引领学生自主迁移
以单篇阅读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常以单篇古诗词的纵向分析为主,教学过程向外拓展的空间不足,使得学生缺少自主迁移的机会,无法顺利地将所积累的阅读经验运用到更多古诗词之中。
而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阅读技巧,注重阅读技巧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其结合已有经验探索相关古诗词的主旨、情感与意境,实现知识与技巧的迁移运用,进而提高自主阅读效率与古诗词阅读能力。
(三)丰富学生阅读经验
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对缺乏,他们需要在持续性的古诗词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通过组织群文阅读,对教材可利用的古诗词作品整合设计,同时围绕议题拓展课外相关联的古诗词作品,有计划地丰富古诗词资源,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掌握适宜的技巧,获取自主阅读古诗词的方法,并能通过持续实践丰富阅读经验,为阅读其他体裁文学作品提供借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原则分析(一)开放性
群文阅读是在特定议题指导下开展的,议题的选择应秉持开放性原则,根据古诗词的主题、作者、题材、意象等要素分别考虑,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最恰当的议题。
古诗词是群文阅读的核心内容,古诗词选择也应秉持开放性原则,不局限于某单元或某本教材,根据议题向外拓展,把握古诗词之间的共性,针对性选择古诗词作品。
学生是群文阅读的主体,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也应体现出开放性,利用合适的“钥匙”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与情感之门,引领学生参与阅读、思考、讨论与表达,促使古诗词“群文阅读”深度开展。
[2]
(二)探究性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活动应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融入探究学习设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议题探究学习,使其结合个人知识基础与阅读能力进行探究,经历由浅到深的探究过程,从中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掌握古诗词的阅读技巧,将所学知识与经验优化重组,形成更科学的认知结构,体现个人主观能动性。
(三)交互性
群文阅读所选择的古诗词必然存在共性,教学过程须抓住其共性之处串联讲解,让古诗词之间有效交互,体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同时,在群文阅读过程中,
师生之间必须形成双向互动关系,师生之间围绕议题对话交流,生生之间围绕议题探讨交流,将语文课堂打造成集体建构的空间,在互动交流中启发潜在认知,让学生产生不同的理解思路与阅读感受,让师生共同徜徉于古诗词的深邃意境之中,让教学结构呈现优化态势,体现群文阅读的独特性。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一)整合资源,确定群文阅读议题
群文阅读准备阶段,教师要做好议题确定与资源整合工作,遵循群文阅读的教学原则,围绕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确定阅读议题,根据议题整合群文阅读素材,并设置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首先,综合分析学生的古诗词基础与认知水平,根据真实学情确定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兴趣表现,进而联系古诗词教学内容设计适宜的群文阅读议题,让议题发挥其统领作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3]其次,确定阅读议题之后,先对教材古诗词作品统筹整理,再拓展课外古诗词作品,形成以议题为中心,课内外古诗词作品整合呈现的阅读形态,丰富群文阅读的素材,引领学生转变单篇阅读思维,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走进古诗词的精彩世界。
例如,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众多古诗词作品,具有丰富的诗词储备,这对古诗词“群文阅读”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学习《山居秋暝》(王维)这首古诗时,诗中出现了“空山”的意象,而在王维的诗词中,多次出现了“空山”这一意象。
那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古诗词教学目标,以“空山”为议题,根据相同的意象整合王维的古诗词作品,确定《山居秋暝》《鹿柴》《鸟鸣涧》三首古诗,组织学生展开同作者、同意象的古诗词“群文阅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横向对比,辨析三首古诗共性与特性,理解“空山”到底为何而“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出塞》(王昌龄)、《凉州词》(王翰)两首古诗均为边塞诗,由此可确定“边塞诗”的议题,在两首古诗基础上拓展同题材诗词《塞下曲》(卢纶)、《凉州词》(王之涣)、《从军行》(王昌龄),围绕
五首古诗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总结边塞诗的基本特点,感悟边塞诗的核心主题。
(二)创设情境,指引学生探究讨论
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想突出探究性与交互性,必须改变常规的单篇阅读方式,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指引他们围绕多篇古诗词内容探究讨论,随着探究的逐步推进,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序达成群文阅读目标。
那么,教师要立足古诗词内容,把握多篇古诗词的共性,针对性设计贯穿“群文”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做出分析,围绕共性问题多角度讨论,探寻其中的关联之处。
同时,抓住多篇古诗词的“冲突”,设计相应的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完成个性化思考,联系个人实际经验准确理解,从中感知诗词的深邃意境,总结诗词的主旨内涵,领略作者的高尚品格,体现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传统文化”,第9 课《古诗三首》设置了《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其主题均与传统节日相关。
本课阅读教学目标为: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意象,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群文阅读了解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观念。
针对三首主题相同的古诗,以“传统节日”为议题组织群文阅读。
课前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古诗生字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课堂围绕三首古诗指导学生一一诵读,根据其共性探究: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节日和传统习俗?根据各自特性讨论:《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带着问题研读古诗内容,对三首古诗横向分析,经过探究讨论明确古诗情景与作者情感。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此环节由师生、生生之间自由讨论,对本次古诗词“群文阅读”升华总结,让学生将古诗词阅读收获附加于个人生活经验之中,再次体会传统节日的人文底蕴,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三)学法迁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群文阅读教学不局限于教学的引导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须在群文阅读时掌握学法,积累经验,并能完成学法的迁移运用,如此才能体现群文阅读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4]那么,古诗词“群文阅读”必须做好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的结构设计,根据阅读议题和古诗词内容划分导学与自学的范围。
教师先选择部分古诗词展开引导性学习,抓住重点难点渗透阅读理解的方法,引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掌握古诗词阅读方法与技巧。
在此基础上便可组织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学法迁移,将前期学习的阅读方法技巧运用到新的古诗词之中,按照要求完成古诗词阅读理解。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阅读困境,鼓励他们发散思维,让古诗词阅读高效推进。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时,以“妙笔染河山”为议题,选取《望天门山》《望洞庭》两首古诗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以《望天门山》为教师导学内容,共设置四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激趣导入,明确议题。
【板块二】:学习《望天门山》,感受意境。
教学过程全程聚焦“望”字,先以“望”字启发学生体会作者“望”的状态与感受;再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想象画面,标注出诗中之景,感受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等景物之美,尝试将作者远望天门山的镜头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动态、磅礴的场景;最后回归“望”字,体会作者抒发的诚挚情感。
【板块三】:学法迁移,学习《望洞庭》。
过渡语:李白“望”的是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而去的雄奇景色。
同样是望,刘禹锡“望”的是什么?“望”到了什么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望洞庭》,迁移运用《望天门山》的阅读理解方法,以小组形式诵读和交流,并进行集中反馈。
此自学过程由学生合作完成,多媒体出示自学任务,指引学生标注诗中景物,抓住特点想象画面,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顺利实现学法迁移。
【板块四】:诵读结果,升华情感。
联系两首古诗,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思考它们的异同之处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陈述。
在课堂尾声,集体有感情地诵读,感受两位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此古诗词“群文阅读”的重点在于学法迁移,指导学生抓住古诗词的共性,先进行知识与经验积累,再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及时内化相关学法和古诗词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评价,优化集体建构成果
古诗词“群文阅读”是集体建构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除了参与古诗词诵读、研读分析之外,还要积极参与探讨交流、借鉴分享等活动,在动态学习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优化集体建构的成果。
[5]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发挥主体作用,他们经历了知识、经验与技能的建构和迁移,需要通过总结评价来明确群文阅读的成果,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在课堂教学之余,应设置经验分享与反思评价环节,学生积极分享个人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的收获,说明学习了哪些古诗词,学到了什么程度,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学生之间相互借鉴,趁此机会进一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与方法。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判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效果,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反思教学问题,制定改善措施,有目的地优化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根据阅读议题拓展相关古诗词作品,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行搜集整理,结合课堂所学古诗词内容进行群文阅读,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共享经验,延展学法迁移的范围,检验个人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古诗词教学回归本质。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新产物,体现的是一种新理念、新方法,不仅扩展了学生学习、思考、交流的空间,还为教师的创新、创造教学提供了机会。
基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与群文阅读的先进性,教师应深入探索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路径,做好教学“引路人”,以严谨的态度完成议题确定、资源整合、教学引导等工作,促使学生乐于学习、高效学习,打造师生集体建构的高质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