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俄罗斯历史(罗曼诺夫王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2年遭到拿破仑大举入侵以前,俄国对法国的变更和扩张先是袖手旁观,接着“趁火打劫”,然后与之合作。
俄国已是横霸一方的“洲级大国”,不可能长久容忍一国主宰欧洲大陆,因为这样的主宰不仅危及俄国的侧翼霸权,而且危及俄国的基本安全。在拿破仑势力鼎盛时节,其对俄威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陆封锁严重损害俄国经济生活必须的对英粮食和木材出口以及英国制成品进口;2、法国军队在其控制的“华沙大公国”对俄虎视眈眈;3、拿破仑为阻断英国的东方通道而要夺占同样为俄国觊觎的近东和西亚。
一、尼古拉一世的黑暗统治
“专制制度的顶点” 设立宪兵团、内廷第三厅;1826年颁布新的出版检查条例;1832年国民教育大臣发表三位一体的“官方人民性”教育纲领:东正教、专制制度、人民性;1835年,取消大学自治制度等。 在即将到来的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风暴面前,扼杀革命,挽救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危机就成为尼古拉一世的全部纲领。
四、叶梅连•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5年)
第三节 亚历山大一世
(1801~1825)
Portrait of Emperor Paul I.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一、1812年的抗法卫国战争
亚历山大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以此为契机,沙皇俄国正式确立了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
到叶卡捷琳娜逝世的时候,俄国的领地已超过了最肆无忌惮的民族沙文主义所能要求的一切……对于其它民族来说,这是足够了。可是对于沙皇的外交来说,这只不过是现在才得以开始的掠夺的基础。 ——恩格斯
三次瓜分波兰
1772年,俄、普、奥(9·2万平方公里) 1793年,俄、普(俄25万平方公里,普5·8万平方公里) 1795年,俄、普、奥(12万平方公里)
“革命到了俄国的门槛,但我发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决不会让它闯进来……”
二、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社会思想
恰达耶夫的历史哲学:体现了独特的俄罗斯思想。 1829~1831年,写《哲学通信》,1837年《疯人的辩护》。在俄国思想家中,恰达耶夫较早地意识到了俄国历史道路中的东西方问题,并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战争的影响
在战争结束时,就军事力量和政治权势而言,俄国远超过欧陆任何其它国家,或者说是与海上超级强国不列颠并列的陆上超级强国。 亚历山大一世在一群显贵的簇拥下骑白马进入巴黎,象征俄国首次成为欧亚大陆最强大的国家。 战后维也纳会议制定了欧洲战后安排,依据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亚历山大一世为其头号旗手的正统主义,而他倡导组建的神圣同盟成了20余年里欧陆政治的首要主宰。
手工工场由1860年代600多个至18世纪末发展到1200多个;冶金业发展迅速,1750年生铁200万普特,1800年1000万普特; 国内外贸易空前发展 农奴制“黄金时代”
农奴制度是俄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农奴制是俄国地缘政治地位的产物,是俄国动员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为俄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为俄国统一和对外扩张的经济基础。在工业化以前的俄国,没有农奴制这样的方式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就没有彼得一世强力实行的西化改革,也不会有俄国长期的对外扩张,更不会在1812年卫国战争中打败拿破仑帝国。但是,也正是由于保存了农奴制这样野蛮的和没有效率的社会经济制度,才使俄国在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从而也就决定了农奴制在俄国最终被废除的命运。
彼得一世的改革
移风易俗 政治上,改革国家机构、地方行政机构、人事制度等; 经济上,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工业; 军事上,废除贵族骑兵制,建立正规军,建立海军; 文化教育上,创办学校、文字改革、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等; 宗教上,削弱教权; 迁都
二、彼得一世的对外政策
彼得一世时期俄国外交史上转折点——“开辟并巩固”了通往欧洲的“窗户”,跻身欧洲列强行列; “彼得的全部生涯都在作战……在他执政的35年中,除了1724年这个年头外,其它年头加起来,和平时期不超过13 个月”。——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胜利的原因
俄国在战略防御上具有优势。不是因为它强盛,而是因为它地域广阔而落后。 俄国“国内没有一旦攻下来就可以使它媾和的中心”,“这个国家道路梗塞,幅员广阔,补给来源缺乏,因而它几乎是根本无法征服的。”——恩格斯
叶卡特琳娜一世:1725~1727(缅什科夫) 彼得二世:1727~1730(缅什科夫、多尔哥鲁基) 安娜:1730~1740(戈利津、比朗暴政) 伊凡六世:1740~1741 伊丽莎白:1741~1761 彼得三世:1761~1762
彼得三世娜二世的“开明专制”
“彼得创造了俄罗斯人的躯体,而叶卡捷琳娜则为他们注入了灵魂。”
三、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对外政策
三次瓜分波兰(1772、1793、1795) 两次俄土战争(1768~1774;1787~1791) 一次俄瑞战争(1788~1790)
“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国家领土无论在南方或西方,几乎都达到了它的天然边界。在南方获得的领土中,后来成立了三个省……在西方,即从波兰那里获得的领土中,后来成立了八个省……这样,在俄国五十个省中,有整整十一个省是在叶卡捷琳娜王朝获得的。” ——克柳切夫斯基
将俄罗斯国家变成俄罗斯帝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 草原化和东方化的俄国历史宣告终结,海洋化和西方化的俄国历史由此开始;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农奴制,是俄罗斯动员型发展社会的集中表现; 国家强盛了,人民贫穷了; 俄罗斯的二元社会结构更加强化; 长远和间接的后果是,造就了俄罗斯国家政权的反对派。
四、彼得之后宫廷政变迭起时期
第一节:彼得一世(1689~1725)
彼得加冕时所带王冠
彼得一世及其随从
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十七世纪的俄国
加强农奴制 继续扩张 拉辛起义(1667-1771) 俄国落后,内外交困
彼得一世上台后为改革做准备
1695、1696年两次远征亚速海; 1697年,与奥地利、威尼斯缔结反土军事同盟; 1697年,派“大使团”出访西欧;
彼得一世的对外战争主要是争夺水域。他的第一次对土耳其的战争,目的是为了夺取亚速海;第二次对土耳其的战争是为了夺取黑海,而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即对瑞典的战争,是为了夺取波罗的海。此外,他还对波斯进行过战争,目的是为了夺取里海。
北方战争(1700~1721)
第一阶段:1700年8月-11月,反瑞典三国联盟失利时期;纳尔瓦战役 第二阶段:1700年11月-1709年6月,俄国转败为胜,在陆战上取得决定性胜利时期;波尔塔瓦战役 ( 1710-1711年,与土耳其战争) 第三阶段:1709-1721年,俄国取得最终胜利;格郎加姆海战
战争进程
1812年6月24日,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法军处于战略进攻阶段,长驱直入。 “如果我抓住基辅,我就抓住俄国的脚;如果我掌握彼得堡,我就抓住俄国的头;一旦占领莫斯科,我就击中它的心脏。” ——拿破仑
波罗金诺 战役,库图佐夫 ,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 。 俄军发动反攻,收复了莫斯科,并将法军赶出国境 。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取得了胜利.
二、十二月党人运动
十二月党人:俄国贵族中资产阶级化的一小批知识分子,大多是青年军官,主张变革专制制度。 秘密组织:1816年“救国协会”;1818年“幸福协会”(南北社); 1825年12月14日武装起义,被镇压。“南社”12月29日起义。
如果说,拉吉舍夫是预告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海燕,十二月党人运动则是在俄国掀起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的革命运动。
1721年,双方签署“尼什塔特和约”。 彼得被授予“国父兼全俄皇帝彼得大帝”称号。
对波斯的战争:1722~1723年 彼得一世的对华政策: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署。
三、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代价和后果
18世纪是俄罗斯的启蒙时期,19世纪是俄罗斯思考的世纪,20世纪则是俄罗斯行动的世纪。19世纪俄国社会思想的结局就是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建立。
19世纪俄国社会革命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拉吉舍夫
十二月党人
恰达耶夫的历史哲学
斯拉夫派与 西方派
赫尔岑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
平民知识分子出现
第四节 尼古拉一世
(1825~1855)
Emperor Nicholas I
两次俄土战争
第一次,1768~1774年,俄军统帅鲁缅采夫,库楚克-凯那尔吉条约,俄获得第涅伯河与南布格河之间领土; 第二次,1787~1791年 ,苏沃洛夫、波将金,雅西和约,俄获得南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领土;
对瑞典的战争
对土耳其战争的插曲:1788~1790年
对法国革命的干涉
“法国国王的事就是所有君主的事”。
第二部分:俄罗斯历史
留立克王朝(882-1598)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917-1991)
第二章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第一节 彼得一世 第二节:叶卡特琳娜二世 第三节 :亚历山大一世 第四节:尼古拉一世 第五节:亚历山大二世 第六节:尼古拉二世
民粹派运动
普列汉诺夫与列宁的马克思主义
俄国知识分子的特点
对西欧思想特别感兴趣。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重负,容易导致俄国知识分子信奉极端的社会学说; 在沙皇专制政权和人民之间,处于一种悲剧性的地位; 具有宗教气质;
拉吉舍夫( 1749~1802) 第一个背叛贵族立场,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提出批评,被认为是俄国革命启蒙运动的创始人。 发表诗歌《自由颂》,游记与随笔《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后者被普列汉诺夫认为是18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拉吉舍夫是俄国走向现代化道路上宣告黑暗即将过去的第一只春燕。
叶卡捷琳娜二世意志坚定、处事果断,在彼得一世之后,论文治武功,历代沙皇无出其右。她使沙皇俄国进入鼎盛时期,是彼得大帝值得自豪的继承者。
Portrait of Catherine the Great.
一、继续彼得的政策,工商业发展迅速,国内外贸易空前发展,农业缓慢,农奴制鼎盛时期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是斯拉夫派把它当作母亲,而西方派把它当作孩子。对母亲当然要维护,对孩子则要教化。 “我们有同样的爱,只是方式不同……我们像伊阿诺斯或双头鹰,朝着不同的方向,但跳动的心脏却是一个。” ——赫尔岑
战争背景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战争的目的:一要使法国至少牢固地兼并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地区;二要造就以法国为基地的欧洲大陆帝国,将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所有其余国家统统变成法国的附庸;三要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法兰西海外帝国,其中包括被打垮或被臣服的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时殷弘、周桂银
斯拉夫派与西方派(19世纪30~40年代) 斯拉夫派:俄国历史具有独特性。俄国与西方,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的历史起源不同,他们的发展规律也是完全不同的。俄国的独特性在于东正教和村社。 西方派:俄国是西方世界的一部分,但又是一个停滞的部分,所以俄国应当借鉴西欧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迎头赶上。俄国在将来也要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