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全面二孩,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实施全面
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这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
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全面放开二孩,为何?中国面临陷入“低生育陷阱”、老龄化日趋严
重的困境。

按照鲁茨等人的理论,1.5 是一
国总和生育率的一个关键点,一旦低于1.5,一国的总和生育率就很难再上升到1.5 以上,
即陷入了“低生育陷阱”,而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非常接近1.5,一旦中国陷入“低
生育陷阱”,少子化程度超过老龄化,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导致劳动力的短缺,进而劳动力
成本提高,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最终会导致老年人口占比增加,使得抚养比上升,也就是人口红利消失。

事实上,中国在2013 年已经到达了抚养比的最低谷。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红利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经济学分析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也将是人均GDF下降。

比如,长期低生育率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长达20 多年的停滞的根本原因。

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风险系数增大。

中国国家人口统计局发布的2015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男女人口差在2015 年已达到3366 万,这意味着约有3000 余万的男性人口面
临单身。

一般来说,造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性别比失衡有两大主要原因:移民和出生性别比失衡。

由于移民比例很小,因此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出生性别失衡。


这一现状导致了家庭矛盾、暴力、财产犯罪行为的增加,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摘
编自《全面放开二胎最新消息:解析二孩政策五大原因》)
材料二:
2018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与2016 年相比均有下降。

2017 年国内二孩比例已达51%,超过了第一胎的比例。

总人口性别比例持续好转,2017 年为104.81,比2016年下降
了0.17 ,连续5 年处于国际标准范围内,但性别比失衡问题依然严重。

“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让我国在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相对于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加。

但“全面二孩”政策目前不足以扭转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还没有达到预
期的效果。

妇女生育意愿是“全面二孩”政策施行的核心。

现阶段育龄妇女以公司白领或者家庭主妇为主。

大多数公司白领认为生育二孩成本太高,一方面没有精力带孩子,另一方面在生育期间一定程度上会影
响当期的工作,进而影响之后的晋升。

家庭主妇表示孩子教育、医疗成本过高,不会轻易考虑生育
二孩。

(摘编自2018年1月22日《北京青年报》等相关文章)
材料三: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数量及质量能有所提高,但资源更新的速度并不能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人口的增加,必然需要开垦土地,兴建住宅,采伐森林,开辟水源,这无疑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人口的刚性增加对教育公共服务挑战很大,首当其冲是学前教育,政策实施之后,学前教育资源必然更紧张,压力更大。

一个家庭有二孩之后,需要考虑到国家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也需考虑以后的教育资源。

开放二孩政策,必然会增加人口,然而在社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失业,生活无法保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摘编自屈家安、肖彤《浅谈“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6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央依据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它是不断调整、完善的。

B."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力的人口条件,而目前中国总和生育率低,老年人口增多,人口红利消失,引起了我国经济快速下滑。

C.与2016年相比,2017年总人口性别比例有所好转,但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依然严重;
从出生总人口看,人口老龄化趋势还未得到扭转。

D.面对二孩政策,民众响应度较低,家庭生育意愿不高。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养育
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

6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进步、城镇化、总和生育率等因素都会影响国家人均GDP比如日本经济长达20多年的停滞的根本原因被认为是长期低生育率。

B.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主要是因为出生性别比失衡。

家庭矛盾、暴力、财产犯罪行为的增加,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与此有很大关联。

C.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二孩出生的比例超过了一孩的出生比例,这表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D.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因此, 我们要科学合理地面对人口与环境、资源问题。

67.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何利弊?结合文本作答。

【答案】
65.B
66.C
67.(1)摆脱“低生育陷阱”,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2)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3)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平衡男女性别比例。

(4)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5)学前教育资源更加紧张(或“对教育公共服务提出很大挑战”)。

(6)就业难现象更加严峻。

(7)增加家庭在
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成本,造成生活负担。

【解析】
6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结合文本内容“而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最终会导致老年人口占比增加,使得抚养比上升,也就是人口红利消失。

事实上,中国在2013 年已经到达了抚养比的最低谷。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红利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经济学分析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也将是人均GDP 下降”分析可知,“引起了我国经济快速下滑”无中生有。

故选 B 。

6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
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错,原文是“‘全面二孩'政策目前不足以扭转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故选C。

6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题干要求,如“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何利弊”,需要从利和弊的角度分别分析。

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

利处:结合文本内容“一旦中国陷入‘低生育陷阱',少子化程度超过
老龄化,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导致劳动力的短缺,进而劳动力成本提高,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分析,摆脱“低生育陷阱”,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结合“中国面临陷入‘低生育陷阱'、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困境”分析,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结合“连续5 年处于国际标准范围内,但性别比失衡问题依然严重。

‘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让我国在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相对于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加”分析,可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平衡男女性别比例。

弊端:结合“这无疑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人口的刚性增加对教育公共服务挑战很大,首当其冲是学前教育,政策实施之后,学前教育资源必然更紧张,压力更大”“一个家庭有二孩之后,需要考虑到国家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也需考虑以后的教育资源”“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失业,
生活无法保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 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
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
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
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