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璀璨的思想文化,对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百家争鸣》主要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诸子百家中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儒、道、法等学派之间互相辩驳,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会论从史出,并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当中,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其中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的思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讲授他们的思想未免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也得不到调动。
我在准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注意到学生极其喜欢历史故事,于是考虑将历史故事和诸子百家的思想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分析这些历史哲学小故事背后所浓缩的诸子百家的智慧,最后小组汇报,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同时在学生活动设计上,将学生对历史剧的兴趣和教学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当中理解了儒家的思想。
比如《孟子见梁惠王》历史短剧的设计,将儒家思想和学生的兴趣点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喜欢看,也相应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理解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思想。
因此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发动学生多设计开发一些历史小短剧,学生在动中学,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虽然通过历史小故事和历史小短剧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还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开发,教师语言的精炼度和准确度仍需进一步将强,同时更应该注意历史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为此以后的历史教学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课堂教学中应融入对学生的人文价值观的培养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现在学校的传统教学中大多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文方面的培养,本课《百家争鸣》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及其主要思想,更重要的是感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会国学经典,认识到中国哲学文化源远流长,拓展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够有对众生的悲悯之心,主动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和民族的使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整节课的主导者,学生只是倾听者,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比如本节课设计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和编演历史剧都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课堂表现活跃,兴趣度很高,同时又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历史,于是有学习的动力,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的设计当中,教师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和和谐。
三、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力量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语言的力量。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的语言的精确性和艺术性,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发出的指令性一定要明确,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历史等人文学科对语言的要求是极其严谨的,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学科语言的培养,同时课堂用语尽量简洁明确不啰嗦。
如果能将历史教学的语言幽默化,整个课堂会轻松有趣,这需要教师要有学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史学素养。
《百家争鸣》这节课只是自己关于历史教学的简单探索,真正上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课堂呈现出来的问题是自己今后更加需要努力的方向,所以除了平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出听课之外,还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实践中学习,及时总结和反思,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