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的积极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的积极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1-10-25T03:19:25.8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1期作者:董明[导读] 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相对较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都处于薄弱阶段

董明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相对较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都处于薄弱阶段,因此,教师在此阶段中的数学教育中会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基于此,教师学会利用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研究重点。教师通过科学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错误资源,为学生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是促使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错误;应对策略

前言: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方案的推进,小学生与教师面临更高的学习标准和教学要求。小学数学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逻辑思维能力与掌握基本运算能力,但是因为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与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在新知识的理解接受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情况。新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的错误情况加以重视,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从而使错误成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资源,使教育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育学生质疑错误,避免错误的出现次数

数学学科是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受数学知识,由于学生自身的数学水平认知能力比较低、基础非常薄弱,出现错误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的课堂内容开展对一些错误质疑活动进行设定,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加以质疑。进而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发展,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自信。例如教师在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两个图形展示出来,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多媒体上左边的这个图形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右边这个图形呢?”教师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答案:A平移,B旋转,C轴对称变换,学生们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进行选择,但是有部分的学生选择的答案可能是错误的,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对答案进行质疑,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自由讨论,教师在旁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来对得出的答案进行验证。一方面,学生在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证明时,可以提升综合运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质疑时,可以帮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师营造的讨论空间之下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寻找,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二、教育学生主动纠错,形成正确认识错误的态度

新的教育理念时期,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纠错能力发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进行改正认知,学生对错误认知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进而便于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框架搭建的顺利搭建。例如在学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教学模型器具,为学生准备长方形于正方形的硬纸板,利用学生对让纸板的观察的过程,通过自己所学的计算公式与不同思想转换过程进行如何对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思考。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计算单位的换算,着重提醒学生对分米、厘米的标注,不要让学生在数值运算正确的前提下,计量单位发生错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得出各种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心理,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纠错。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教师的鼓励下,使用各种验算方法对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与观察。教师则合理对学生的学习节奏进行把控,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其能够始终保持自信,能够在自身的努力下实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正确计算,在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成绩的同时,在自身的反思与验证策略的制定的过程中,形成错误认知的正确态度。

三、教育学生错误的纠正办法,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

学生在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对错误的认知与态度形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一些错误典型,针对性地对这些题型中的知识点发生错误的关键信息进行讲解,为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解答思路是否存在问题。教师要学会对学生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而不断的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对错误留下深刻印象,教师也能够实现错误的价值的最大化。例如教师在解决问题策略的课时讲解时,课后训练中有“一种玩具飞机原来每架90元,降价后,原来买6架的钱可以多买3架。降价后每架玩具飞机多少元?”这样的一个问题,从学生的普遍解答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理解,从而列出错误的计算公式得到错误的答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选出典型代表进行课上提问,找到学生易错的思维关键点,引导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并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够慢慢的反应过来自己对算式理解的错误,进而转换自己的思维,首先对问题进行透彻理解,明白降价过程,厘清解题思路,得到“90×6÷(6+3)=60”的正确计算结果。教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错误的“将错就错”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形成对错误思路的认知,了解到自己出现错误的真正原因。加深自己对数学学科严谨科学性的认识。

结束语: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利用的重要性。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学习出现的错误正是教育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深入分析挖掘错误资源的教学与学习价值,进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学课程提升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66-67.

[2]王小红.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合理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9,(12):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