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活页作业(一) 济南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下册活页作业(一)
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的明显区别是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 ( )
A.水蒸气
B.甲烷
C.氧气
D.二氧化碳
2.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森林
D.外太空
3.米勒实验为下列哪一种说法提供了证据( )
A.原始大气不含氧气
B.甲烷、氧气、氢气等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转变成为有机小分子
C.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
D.氨基酸可以合成蛋白质
4.下列事实中,在实验室中还没有完成的是: ( )
A.可以人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
B.可以用火花放电的方法模拟闪电
C.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原始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
D.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合成原始生命
5.地球的年龄约为:( )
A.10亿年
B.12亿年
C.34亿年
D.46亿年
6.根据始祖鸟化石可判断下列哪两类生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A.鸟类和爬行类
B.鸟类和哺乳类
C.鸟类和两栖类
D.鸟类和鱼类
7.生物进化的证据中,最可靠的直接证据是:( )
A.生物化石
B.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
C.同源器官
D.神话传说
8.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保存在地层中
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顺序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化石一般保存得都很完整
9.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
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10.人类体内残存了在其它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属于
A.化石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11.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

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
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
12.在科学研究中,常把不同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进行比较,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下面列举的事实中,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是:( )
A.鱼的心脏和蛙的心脏
B.鱼的神经系统和蛙的神经系统
C.鱼的鳃和蛙的肺
D.鱼的运动方式和蛙的生殖方式
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概括中,错误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 由体小到体大
D.由水生到陆生
14.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适者生存
D.用进废退
15.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相互残杀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个体之间相互斗争
16.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17.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雄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需要
D.定向变异的结果
18.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是由于:(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的结果
C.金鱼生存斗争的结果
D.人们不断的选择、繁育的结果
19.下面列举了四位同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
D.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20.台湾省某峡谷,有一种浅灰色蝴蝶,数量很多,是当地的一大景观。

但自从在当地开采了一座煤矿后,人们发现浅灰色的蝴蝶几乎看不到了,而更多的是深黑色的蝴蝶,造成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A.浅灰色的蝴蝶变成深黑色的蝴蝶了
B.浅灰色的蝴蝶被深黑色的蝴蝶吃了
C.当地的采煤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少数变异品种深黑色蝴蝶因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繁衍
D.浅灰色的蝴蝶被游人采集光了
二、简答题:
1.如图是米勒在关于探索生命起源问题的实验装置,请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
始地球条件下的。

(2)B处的冷凝器是为了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
的。

(3)C处相当于。

(4)此实验证明了。

2.根据生命形成的条件,请你推测:现在的月球上能形
成原始生命吗?
3.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留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称。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作用,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遗传而加强。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是不定向的,但是定向的,生物向方向进化。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基础是,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4.某地质工作组的科技人员在A、B、C、三个不同地层中发掘出许多化石。

在A层中发掘出恐龙蛋、始祖鸟、龟等化石;在B层中发掘出马、剑齿虎、犀牛等化石;在C层中发掘出三叶虫、乌贼、珊瑚等化石。

这些地层年代按由远及近排列应当是。

5. 如图是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
(1)鸟类和〔①〕、〔②〕都
是由原始的〔④〕逐渐进化来的。

(2) 裸子植物和〔③〕的共同祖先
是原始的蕨类植物。

(3) 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
和,真正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
是。

(4) 从生物进化历程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由到,由到,由
到。

6. 下面是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图甲说明:长颈鹿的祖先存在着,也就是说,有的,有的。

(2) 图乙说明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的吃不到的树叶,就会营养不良,体质虚弱。

(3)图丙说明:的长颈鹿因为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最后被淘汰了。

(4)在类似的条件下,这样一代一代地经过漫长年代的逐代,而形成了现代的长颈鹿。

7. 达尔文在航海旅行中,观察到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
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如下图。

请分析:在这
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八年级生物下册活页作业(二)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人类与类人猿的相似性。

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米勒
C.巴斯德
D.赫胥黎
2.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猴
B.黑猩猩
C.古猿
D.长臂猿
3.下列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
A.猴
B.黑猩猩
C.大猩猩
D.长臂猿
4.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
B.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C.扩大行动范围
D.产生语言
5.人类学家将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 )
A.是否会使用工具
B.是否会使用火
C.是否会直立行走
D.是否会用语言交流
6.出现较早的古人类化石是:( )
A.“露西”少女
B.“东非人”
C.北京猿人
D.山顶洞人
7.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逐渐进化为人类
C.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产生语言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D.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脆弱,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差
8.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是由于:( )
A.火的使用
B.语言的使用
C.工具的使用
D.直立行走
9.人类起源于古猿的最直接的证据是:( )
A.化石
B.血型
C.DNA
D.染色体数
10.据考证,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的热带丛林中,它们的食物主要是:( )
A.小型昆虫
B.捕猎的各种猛兽
C.树上的果实
D.自己种植的粮食
11.人类逐渐从被动求生的弱者变成主动改造环境的强者,其中在进化过程中,一个
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火的使用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12.按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类的进化依次经过的四个阶段是:(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13.人类向文明迈进的重要标志是:( )
A.直立行走
B.火的使用
C.制造工具
D.语言的产生
14.现代人类可以分为四个种族,下列对于种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种族就是不同的民族
B.中国人绝大多数属于高加索人
C.尼格罗人是一个劣等的种族
D.不同种族的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体征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明确指出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某些古猿的科学家是:( )
A.达·芬奇
B.贾兰坡
C.达尔文
D.米勒
16.“东非人”是距今175万年的古人类,古人类学家不仅发现了“东非人”的头骨化石,还发现了他们的遗物——明显经过加工、斧状和凿状的石器。

最能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的事情是古人类能够:( )
A.使用语言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用火17.2020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8%以上,这一事实说明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来的
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8.在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变化是()
A.造山运动活跃,山脉隆起 B. 气候变化加剧,出现冰川
C.四肢行走变为两足直立行走 D. 森林毁灭,草原稀疏
19.下列哪一项不能成为古人类化石: ( )
A.古人类的骨骼
B.古人类用过的石器
C.古人类的肌肉
D.古人类的足印
20. 下列关于人类的起源,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能够使用工具而动物不会使用工具
B.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C.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D.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特征,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简答题: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逐渐用后肢,前肢,并逐渐学会了简单的工具。

久而久之,越来越灵巧,越来越发达,同时还产生了,使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3.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同属于一个物种。

按一般的分类方法现代人类可分为四个种族:、、、。

人类不同的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作用逐渐形成的。

4.如图是人与黑猩猩某些特征的比较,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猩猩上肢较长,适于
生活,而人的上肢较短,下肢,适
于。

(2)从手掌上看,的手更灵活,适
于做各种精巧活动。

(3)从头骨上看,人的骨更发达,
这说明人的。

而黑猩猩的下颔骨和
牙齿更发达,人的牙齿和下颔骨变小,这与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

5.下图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第一步最重要的变化是,这也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2)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的效率。

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
推动了的发展。

6.比较几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示意图:
(1)根据几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初期都很相似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它们有
着或远或近的关系。

(2)由于胚胎发育初期都有鳃裂的特征,科学家们推测这些动物的祖先可能生活在。

7.我们目前已知的人类历史已有600万年。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经历了不断进化的过程。

迄今已知的最早人类化石被发现于非洲肯尼亚。

亚洲和欧洲也都已经发现了大量古猿人化石。

而美洲和澳洲则没什么重大发现,科学家发现美洲现在只有猴子,没有猿类,澳洲连猴子也没有,两地都没有发现古猿人化石。

(1)人类可能起源于美洲和澳洲吗?你的理由是:。

2)请你推测亚洲、非洲和欧洲所发现的古猿人化石大都分布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并说明你推测的理由。

(3)根据你的理解,试说明现在的类人猿还能再进化成人吗?
8.细胞色素C是一种具有104~112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

据科学家估计,它的氨基酸顺序每2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

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的差异,能够反映这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下表列出八种生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生物名称黑猩猩猴马鸡金枪鱼小麦链孢霉酵母菌氨基酸的差异0 1 12 13 21 35 43 44
(1)动物、植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能够说明。

(2) 从表中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最远的生物是。

八年级生物下册活页作业(三)
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各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个池塘
B.一块麦田
C.一条河中所有的生物
D.一片森林
2.假若一个鱼缸里只有金鱼和金鱼藻两种生物,那么影响金鱼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C.空气
D.金鱼藻
3.牡丹花通常在春末才开放,但园艺师却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外界因素让它提前到春节期间开放。

你认为园艺师主要是通过控制下列的哪组环境因素促使牡丹提前开花的? ( )
A.水分和温度
B.温度和光照
C.光照和水分
D.水和无机盐
4.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A.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
B.有些动物在繁殖期间,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C.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D.作物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生长茂盛
5.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
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6. 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
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A.25克 B.50克 C.100克 D.125克
7.把一条死亡的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一段时间以后,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
A.被树根吸收了
B.被雨水冲走了
C.被猫吃了
D.被腐生细菌、真菌分解了
8.一片森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它的组成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动物和植物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所有生物
9.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A.青蛙捕食昆虫
B.黄鼠狼吃鸡
C.松鼠吃蘑菇
D.长颈鹿吃树叶
10.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 青蛙→螟虫→水稻
B. 水稻→螟虫→青蛙
C. 大鱼→小鱼→虾米
D. 虾米→小鱼→大鱼
11.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者
B.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气候条件
D.消费者
12. 下表是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可能是正确的: ( )
A.A →B →C
→D → E B.E →D
→C →B
→A C.D →A →B →E →C D.C →E →B →A →D
13. 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 几乎被虫吃光了。

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
B.食物链被破坏
C.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D.网罩影响草的光合作用
14.下列对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
B.只有10%—20%的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C.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
15.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6.目前许多自然生态系统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对其它生态系统的 依赖很大,比较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鱼塘生态系统
D.果园生态系统
17.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8.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可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 ( )
A.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
B.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
C.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平衡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9. 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

面对泛
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B .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2 0.149 0.009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
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20.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动物作为消费者参与了物质循环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起着决定性作用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就是释放能量
D.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不起作用
二、简答题:
1.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④标号处填上文字(该生物在生态系
统中的“角色”):
①②
③④
(2)图中②、③两处的生物是固定不变的
吗? 。

(3)事实上,生态系统中的几种成分之间是相互的关系。

此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有部分,如。

3.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
部分。

(2)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属于最
高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
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确书写出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

(4) 没有了细菌和真菌,动植物还能在地球长期生存下去吗?为什么?。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结果见下表:
生物种类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汞某种杀虫剂
A 大鱼小鱼78 96
B 河蚌水蚤、小球藻25 57
C 小球藻/ 3 5
D 小鱼水蚤10 31
E 水蚤小球藻 5 15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 E代表5种生物)。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2)图中A是指;C 所含的能量通过的呼吸作用散失。

(3)图中画的方框依次缩小,意思是表明。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进行,它们共同将生态系统的联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
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

请据图回答:
(l)图中B是指,D是指。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
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
[②]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
点是。

八年级生物下册活页作业(四)
第六单元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以下内容不能表示生物多样性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美国科学家利用我国的野生大豆,培养出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遗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百分比最高的脊椎动物是:( )
A.哺乳类
B.鸟类
C.两栖类和爬行类
D.鱼类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B.生物多样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
C.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
D.生物多样性可以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5.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还是世界
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我国脊椎动物种类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4%,我国还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段话与下列哪项相符?( )
A.特有物种和古老物种多
B.物种丰富
C.经济物种丰富
D.生态系统多样
6.下列生物属于我国特有物种的是:( )
A.银杏
B.鹅掌楸
C.扬子鳄
D.银杉
7.地球环境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
A.沙漠
B.热带雨林
C.大草原
D.农田
8. 有四位同学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中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开发利用
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我们只管捕捞鱼而不用养殖
C.丁说: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
D.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9.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
A.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0.我国的脊椎动物中从种类方面看哪几位位于世界的前列?( )
①鱼类②两栖类③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 )
A.研究价值
B.药用价值
C.美学价值
D.生态功能价值
12.下列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是:( )
A.森林大面积减少
B.生活污水排入水体
C.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D.以上三项都是
1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
D.法制管理
14.下列哪项措施不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
A.对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D.在森林中发现野生动物后带回家饲养
15.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有:( )
①天然基因库②天然实验室③活的自然博物馆④天然休闲场⑤天然狩猎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野生生物物种灭绝的数量反而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A.对野生动物捕杀过度
B.人口的增加使人类的活动空间增大,消耗资源增加,生物栖息地减小
C.人们保护野生生物的意识不强
D.地球变暖造成了大量物种灭绝
17. 朱鹮是一种曾经被认为灭绝了的鸟类,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我国还有7只朱鹮
存活,经过保护和繁育,1999年已经发展到200多只,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中的任何一个种类都不会轻易地灭绝
B.鸟类的生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于哺乳动物
C.只有人类保护好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才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D.人工繁育是防止野生动物灭绝的良好方法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
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B.传染病的流行
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人类大量的捕杀
19.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B.将动物领养回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种质库
20.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恰当的是:( )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自然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威胁
C.引入世界各地的不同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D.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及关系的生物,也应加以保护
二、简答题:
1.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的“所有其他动物”指的是哪些类
群?请写出至少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