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命题解题:1-8-08 主流命题意识与通用审题思路5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主流思想类)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主流思想类)(一)命题模板:1、命题立意: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尤其是主流思想起到规范和引导社会潮流、运作的推动力。
基于中外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同时期呈现着相应的主流思想。
同时,主流思想对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人们行为方式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命题结构:以主流思想为命题切入点包括:主流思想的演变适应着中外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主流思想的内容对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人们行为方式等产生的影响。
(二)真题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主流思想(思想演变)——西汉初年和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分别推崇黄老之学和董仲舒新儒学,都是基于历史演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主流思想(思想影响)——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强调伦理道德。
主流思想影响着佛教思想的本土化趋势。
因此,佛像造型出现了由服饰单薄趋向整齐,表情生动趋向庄严的变化。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主流思想(思想影响)——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强调伦理道德。
2016届高中历史高考命题策略
高考服从课改;试 题依据课标,高考改 革的趋势:取消考试 大纲,以新课程标准 统领教、学、考。
重要提示:2016 年高考必将渗透新课 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中心主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 核心 4.精选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5.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6.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衔接 7. 形成科学而多样的评价机制
抓大放小 粗线索 把握历史 阶段特征
通过历史学习 树立正确的历 史价值观,提 高作为一名现 代公民的人文 素养
做法1:群策群力、详解课标、有的放矢、增强实效。
例: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 的作用与局限性 详解:前部分略。后部分中有三个关键词:民主革命、农民起义、 作用和局限性。 首先从民主革命来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民主革命是指 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封建制度,革命的对象 是封建主义。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民起义,或说农民革命,不应归属民 主革命的范畴。但是中国的民主革命有其特定的含义。中国的民主革命 开始于1840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后,革命肩负着双重使命,反抗列强 的侵略和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爆发于这样一种背景下的太平天国运动 ,虽然是农民起义,但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它对内要求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对外要求抵抗列强侵略。事实上,太平天国也承担 了这种使命。从金田起义开始,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于1853年春占领 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在与清王朝对峙的过程中,太平军还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尽管太平天 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毕竟沉重打击了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 者,显示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伟大力量。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命题解题课件:1-2-07 主流命题意识与高考原生态(一)
2.高考原生态(一)
(1)此处只回答“科举制 ”是不准确的,在回答“变 化”“趋势”“发展”等设 问时,正确的答题模式是“ 由…到…”“由…变为…” ,是完整的两部分内容。 (2)此处标点符号运用不 合理,应为“;”,正确使 用标点符号可使知识显得更 加条理,便于阅卷教师批阅 。 (3)历史事件的比较是多 方面的,该生的作答,显得 臃肿、繁琐,缺乏条理性, 很难得高分。
1.命题考向
③关注对史料信息的阅读、提取和联系知识能力
命题意识一(主干知识——雅典民主政治) 2013年7月17日社科网《国家成功学》:“为什么小国寡 民的雅典城邦对人类文明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让 人最为赞叹的是对权力的自我克制以及为此创设的‘自我 净化’的政治体制,从而将雅典政治推向更加民主”。材 料讨论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组建陪审法庭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废除债务奴隶 D.对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命题解题 主流命题意识与材料解析题 答题原生态诊断示范一
1.命题考向
① 从文明的多样性视角观察中西早期文明的发展
命题意识一(主干知识——古希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013年5月16日,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在中国社科院演讲词:“ 中国文明与希腊文明都为世界提供了超越时间的理念、原则、 道德和审美,滋养着人类精神”。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其观点的 是( ) A.“认识你自己”——人文主义理念 B.公民大会制度——人民主权原则 C.陶片放逐法——人民民主原则 D.《万民法》——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解析】《万民法》是古罗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属 于古希腊文明遗产,故选D。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与材料中“法律必须看得见”要求一致,故选A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命题解题课件:2-2-10 主流命题意识与通用审题思路7
2.通用审题第7招
原因•背景•条件•影响•意义•作用 ——非选择题的设问用语(历史内容类)如何审
(3)据„„指出(说明)„„的有利条件 实例5:2013年山东卷第29题第(1)问: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实例6:2013年江苏卷第24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 法的有利条件。 [审题方法指导] 原因、背景、条件,在设问句式上,一般放在 设问的最后。“原因”应从因果关系上分析,构成因果关系的才 属于原因。“背景”比原因要宽泛,背景要注意时代性,背景一 般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去思考或从国内、国际等方面去 思考,晚于历史现象发生的不能列为背景。“条件”有时贯以“ 有利”和“不利”。“条件”与“背景”在含义上有所不同,属 于背景的不一定能成为条件,条件是促成历史现象发生的因素。
【解析】政治方面的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影响。
1.命题考向
③用通史观念审视工业革命的影响
命题意识二(凸显新史观——工业革命对文明史观的冲击)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 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 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 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 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解析】‚‘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 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两 句信息分析,在世界文明逐渐走向一致的趋势下存在着不同文 明的发展。
2016高中历史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016高中历史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现在高考命题呈现出“四新一旧”的特征,即“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设问,得出新结论,考察教材旧基础知识。
”历史高考侧重于学生四种能力的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如果仅仅死记硬背教材知识或者缺乏知识的迁移运用及通过材料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会感觉无所适从的。
如2012年新课标卷1的高考试题的第40题: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全国卷)2016年高考历史 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
2016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历史【命题热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
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依法治国理念: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
3.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
4.工业发展:工业4.0提升制造业、打破传统,发展高端制造业,使中国工业模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持续改革,国企重组、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近年的热点。
如:盐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
6.考查学生文明史观:通过古今中外的史实,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使学生认识中国的“和”文明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向世界宣扬中国的和平发展的观念。
这符合中国的崛起战略思想。
7、今年是中英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开展纪念莎士比亚、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活动。
【原创猜题1】1.《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
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答案 C【猜题分析】围绕当前反腐倡廉这一热点话题,可联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党风建设、近代西方政治等角度命题,涉及的高频考点有古代的政治体制(监察制度)、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中共会议、西方代议制等。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传统文化主题
传统文化主题1.(2015·浙江宁波十校高三3月联考·38)(26分)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
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材料三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
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
……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
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9分)(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9分)(3)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8分)【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中体西用思想;传统文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即可。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史学观念主题1.(2015 •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
……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2)据材料一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学家的视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近代科学技术;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认识论;史学观念主题【解析】(1)此题问相同,可以从《历史》和《史记》记载的范围、主体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人文性、世俗性和世界性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16—18 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归纳。
(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 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 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及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下)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专题一、二、三;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B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族田义庄是宗族宗法制度的产物,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明清时各地十分盛行。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
这表明族田义庄A .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B .在古代的存在有合理性C .有利于宗族内部平等D .是封建政府救济灾民的来源3.下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A 、环境:大陆与海洋B 、政体:帝制与共和C 、传统:专制与民主D 、基础:农业和商业4.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 .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5.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6.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军功爵制 D .九品中正制务运行的程式中。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
思想解放主题1.(2015·福建莆田一模·28)(14分)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
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
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
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
——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材料二古希腊的商业形式和城邦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希腊公民的能力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材料三关于“公民”的概念,中国古代并没有,完全是舶来品......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广泛传播,公民概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1902)年他(康有为)发表《公民自治篇》……梁启超为《公民自治篇》所作的按语中,对“公民”做了解释:“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
”“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
”而康有为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摘自杨才林《论民国时期的公民概念及其公民教育》(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臣民观念”与君主统治之间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臣民观念”给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5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梁启超所提倡的“公民概念”的内涵。
概括指出欧美“公民概念”和中国“公民概念”产生途径的差异。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命题解题课件:1-1-13 主流命题意识与通用解题思路1
【解析】D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中央集权解决的是中央 与地
②从历史上制度传承与创新角度认识古代中央集 权制度的演变
命题意识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建筑格局与皇权意识)
中国新闻网《图说故宫600年》认为,故宫建筑多为黄色, 是因为黄色象征皇权。说故宫的布局、造型、颜色„„每 一处细节都蕴涵着“君权神授”、“_____”的理念。如果 填补“_____”处的文字,最不可能的应是( ) A.皇权至上 B.皇位独尊 C.“大一统 D.分权制衡
1.命题考向
②从历史上制度传承与创新角度认识古代中央集 权制度的演变
命题意识一(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中国的大部制改革) 2013年我国新一届领导人换届后,“大部制”再次成为媒 体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 。以下历史现象与这一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 ) A.三公九卿明确了职权部门权力分工 B.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 C.“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 D.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
1.命题考向
③老话题新关注——科举制的影响
命题意识二(关注公务员考试制度——人才选拔)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 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与此 “制度”相吻合的表述为( )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解析】根据题干的含义,可以判断出题目考查的是隋 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A项为世卿世禄制,B项为察 举制,C项为九品中正制,D项才是科举制的特点。
【解析】“象征皇权”是解题关键信 息,专制、独裁、世袭、大一统都是 与其相关的描述字眼,而分权制衡则 是皇帝统御臣下的手段,属于中央权 力部门设置原则,也并不能从故宫建 筑特点中看出,故选D。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命题解题课件:1-3-09 主流命题意识与通用审题思路2
2.通用审题第2招
【例题】(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 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审题思路】 (3)关键词:“原因在于”是此题的关键词,即试题的测试 方向,是求答内容。 (4)方法运用:从“19世纪晚期德国”限制了B、D两项。这 一时期德国已完成了国家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王朝战 争”也已完成,没有“对外战争”发生。关键词“原因”可 以排除C项,“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诉求”并不矛盾,经 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政治改革。A项为正确选项。
1.命题考向
②深度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进步原则和特点
命题意识二(现实热点与美国政党政治)
2014年初,美国公布其财政赤字高达1.1万亿,占GDP比例 的7%。下图是媒体对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在政府年度财政 预算案上借机相互攻击斗争的讽刺漫画。这从本质上反映 出美国政党政治下 ( ) A.两党内外政策的不同 B.两党治国方略的不同 C.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2.通用审题第2招
【针对训练1】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 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 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 全面的是 (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政府集权与州政府分权有机结合,维护共和政体 审题 “美国联邦制”是限制词,两个“好处结合起 来”是提示词,“理解最全面”是关键词。B项与联邦 制无关联,应首先排除。A、C两项说法没有把两个好 处结合起来,理解不全面,也应排除。D项对联邦制的 理解最全面。
浅谈全国卷背景下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浅谈全国卷背景下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作者:黄宿梅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1期从2016年开始,福建省高考加入新课标全国卷I卷的统考怀抱。
在2015年的整个暑假假期里,关于全国卷的难度分析、试卷分析以及福建卷与全国卷命题特点的分析铺天盖地,直搅得我们心神不宁、紧张不已。
作为一名第一次进入高三教学的年轻老师,我既面临高三的压力,又面临全国卷的恐惧,所以不得不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向各位资深教师讨教经验,不断聆听名师教诲。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消化,结合本校学情,初步形成了自己关于一轮复习的一些思路。
一、通史中突出阶段特征纵观历年全国卷,不难发现历史学科的考题经常打破专题框架考查阶段特征,即使孤立考查主干知识点,也需要学生充分调用相关阶段的其他知识来完成.。
所以很多专家呼吁高三第一轮复习要在通史的框架里展开,按时间顺序来梳理各个阶段的特征,才能够应对全国卷的这种出题套路。
如何在通史中突出阶段特征?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时间和一定的标准分期,然后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这个时段的总体特征,让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
然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再给出精炼的小阶段特征。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我们可以分作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和明清前期等八个阶段。
先给出这些阶段的总体特征和地位,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出细节的简练的小阶段特征,然后再突破每个小阶段的重要主干知识。
虽然这件工作需要教师突破教材模式,耗费心力,但至少在应对全国卷的挑战时可以增加一份信心。
二、阶段内有效突破主干知识阶段特征确定以后,就面临着突破重要知识点的问题。
全国卷虽然难,但不得不承认它的考查还是基本围绕着历史主干知识。
2015年6月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对2015年试题的评析中提到“文综各学科命题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能力。
试题的切入角度虽更具多样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知识。
命题有规律应试有技巧2016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历史题对
• 坚持三不: • 命题方向不变、命题范围不变、考试题型不 变。
• 突出四性: • 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
• 把握四度: • 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
•
• 高考试题的五大变化: • 1.史观从九龙治水走向一山飞峙,多峰并 出。即从过去的多元史观平等共生共存共治历史 走向以唯物史观为统率,其它史观如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的众彩纷呈。 • 2.命题视角进一步走向开放多元,视野开 阔,思维灵活。 • 3.开放性试题由官方给问题解决问题走向 了自己找问题解决问题。
主讲人
毛经文(2017.5.24考全国文综1卷历史题对2017年高考的备考启示
• • 2016年,是广东省恢复文综全国1卷的第一 年,综合分析与比较其中的历史试题后发现,今 年的历史题是在三不变的前提下,体现出了鲜明 的四性特点和良好的四度追求。做到了: • 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新中能活 • 体现了命题人员的独具匠心与精雕细琢。整 套试题从命题材料的选取不拘一格、四面八方、 来源丰富、形式多样;到文字、地图、图片、目 录、公式、表格等材料的交相辉映,各美其美。
• •
第3,人才不只是精英专属。 当今世界既需要少数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 大量做普通事的大众化人才。任何人只要他遵纪 守法,对社会有所贡献,被这个社会所接纳或需 要,他就是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多元化 和个性化,人人都是爱因斯坦,乔灌各擅其美,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不可缺乏的人才。即使是一 只笨鸟,上帝也为他准备了一根矮树枝。因此, 当今的教育考试与高考命题就必须伴随着社会的 进步与发展,从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考试体系走向 “素养”为中心的教育考试体系,让考试不再只 是为选拔和培养少数几个精英分子服务,它必须 面向所有学生,为所有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 服务。当考试是为所有学生成长成材服务时,试 题难度就必然降下来,让所有学生普遍受惠。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思路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思路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思路1.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
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
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4.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
当前的高考历史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分析其涉及的基本理论,选择题也不例外。
考生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题目进行深人分析。
5.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
高考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化,都可以。
高中历史的复习的策略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
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
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
高考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
历史高考选择题的一般审题思路
历史高考选择题的一般审题思路作者:鞠凡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期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鞠凡在历史高考中,选择题是两大题型之一,而且所占分值比重大,选择题的得分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历史总分。
近几年的高考中,历史选择题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考点覆盖面广、命题角度灵活多变;二是题型多样,可以分为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判断型选择题、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等;三是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全面,可以考查知识与能力,也可以考查过程与方法,还可以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以,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选择题的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审题又是特别关键的一步。
本文主要从选择题的一般审题思路角度,并结合最新高考题加以论述。
一、审题思路——四步审题法一要审清题干或材料的时间和空间信息,确定答题范围。
二要审清设问词,明确答题方向。
看清问的是原因还是结果,是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是肯定还是否定等。
三要审清题干关键词或材料的主旨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关联词和特殊的标点符号,如果材料较长,一定要认真阅读,并且对材料加以简化理解。
四要审清选项。
近几年高考,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要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二、典型例题1.重视时间信息例1.(2015年山东卷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1925年处于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的时期,到了1928年9月,国民党右派已经叛变革命,所以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C符合题意。
2016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
[键入文字]
2016 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
2016 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历史篇
回归教材落实基础注意热点专题训练
华师一附中历史教研组长、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陶涛
【命题趋势】
近年高考历史试卷,不少命题的角度和材料可以在新教材里找到;“文明史观”呈现出逐渐成熟、理性的特点;选择题难度有明显加强,且灵活度在加大。
【备考建议】
关注重点专题
以下专题值得关注: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转变(传统朝贡体系的崩溃与被动接受近代国际关系规则);近代中西方新闻传播、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近代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政府职能的变迁、近代大国崛起中政府的作用、近代中国政府在民族振兴中作用的缺失、现代中国建设中政府职能的体现和问题等等);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各国在民主政治演化过程中的贡献,尤其是英美法、民主政治若干元素的演进);私人资本发展过程的比较折射中西发展路径的不同(工业革命前中西私人资本的命运,近代中国官僚资本和私人资本之间的关系,新中国建立之初私人资本的发展);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古今中外人口的迁移与社会发展;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与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注重培养解题能力
首先要培养表达能力,一些考生在文字表述时容易丢三落四;其次还可自主组织专题,自主命题,自己考自己,激发创造热情;还应注重培养材料解析能力,材料首选课本,尽量将课本涉及的材料地毯式地扫描和落实,包括彩页。
最后冲刺复习
1。
【高中历史】揭秘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揭秘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中历史命题的特点,熟悉了这些高中历史特点之后。
我们才能从这些点逐步入手,从而在高中历史考试中拿到高分,也为以后高考的过程中实现目标。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及解题方法。
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命题模式:⒈拟定:就是确定整卷考查的主要考点及其能级要求。
2.选择:是筛选包装试题所需的新材料。
⒊改编到原创:(1)就单题而言,就是理解、掌握和运用调整难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多项选择题。
⑵就整卷而言,就是要参照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布特点。
4.作弊:利用作弊概念和嫁接为候选人的推理、分析和判断制造障碍。
5.因果倒置:将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听。
6.舍本逐末:用肤浅的现象和幻想掩盖和否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用琐碎、无关的叙述取代根本和主要因素。
7.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8.鱼目混珠: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实和观点并列,是非交错,鱼龙混杂,扰乱正常思维。
9.似是而非:表述含有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内涵不透彻。
10.答案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备选方案与问题的主旨无关。
解题方式:一、排除。
这是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第一种方法。
通常,可以排除1-3个干扰选项。
有三种类型的排除依据:⑴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错误或有部分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用审题第5招 3. 结合史实说明…… 实例7:2013年山东卷第36题第(2)问:“结合史实,说明清 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实例8:2013年山东卷第37题第(1)问:“试分别说明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实例9:2013年广东卷第38题第(3)问:“结合史实说明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审题思路] 凡这类设问,要说明的问题(论点)往往体现在 材料中,需要借用的史实,多在材料之外,大多在所学知识 中,要注意调动所学教材中的知识来回答。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命题解题
主流命题意识与通用审题思路5
1.命题考向
①深度理解“冷战”与当前国际“冷战”思维
命题意识一(关注热点——乌克兰政治危机) 2014年3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冷战的幽灵突然卷土重来了 。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激发下,一些保守派人士要求奥巴马总 统勇敢面对普京,保持美国之前的总统同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 等前苏联领导人剑拔弩张的伟大传统。冷战在现代史上是一个 令人不安的名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 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与题干中“建 国初”要求不符,故选D。1.命题考向源自③关注重大时政热点的命题价值
命题意识二(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世界观念)
“睦邻友好”,谋求建立和谐的国际社会关系一直是中国 的外交原则之一,下列各项中具有这种效果与影响的现象 有( )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提出“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1.命题考向
③关注重大时政热点的命题价值
命题意识一(“一超多强”下的中俄关系)
2014年2月8日,新华网载:中俄关系的发展注定“精彩非 凡”。 中俄两国领导人如果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友好交 往的话题应不包括( ) A.毛泽东访苏 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亚太经合组织中密切合作
【解析】欧洲“冷战”、亚洲“局部热战”是二战后世界局 势的重要特点,故B项表述错误。
1.命题考向
①深度理解“冷战”与当前国际“冷战”思维
命题意识二(主干知识——对冷战的认识) 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兴趣小组分工查找相 关史料,与下列分组内容相关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第一组: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 第二组: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美苏两国 第三组: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始末 A.美苏冷战 B.和平与动荡并存 C.“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D.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 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是冷战带来国际关系的紧张,局 部地区发生战争。C项正确。A项表述不全面;B、D两项没体 现。
1.命题考向
②深度认识国际关系格局变动
命题意识一(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国际关系的必然趋势) 两极格局瓦解后,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相伴随的,还 有“非极化”趋势——“极”以外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 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这是 因为 ( ) ①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全 球化总体上有利于中小国家的发展 ③新的科技革命给中小 国家带来的机遇 ④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三世界兴起于20世 纪五六十年代,时间不符,排除①;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 达国家,排除②,故选B项。
【解析】“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而提出的政 策,是内政问题,与外交无关。
2.通用审题第5招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说明)…… ——非选择题最常用的设问句式
非选择题的设问句式对答题思路有重要引导作用。常见的设问 句式有如下几种: 1. 根据材料……指出(说明、分析、归纳)…… 实例1:2013年广东卷第38题第(2)问:“根据材料,13到18世 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 实例2:2013年安徽卷第36题第(1)问:“依据材料一,概括查 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实例3:2013年山东卷第28题第(1)问:“据表一,说明这一阶 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审题思路] 凡设问中只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问题,思 考答案时主要关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答案。
1.命题考向
②深度认识国际关系格局变动
命题意识二(世界格局的趋向——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关于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 ”(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 “六极论”(美、日、欧、俄、中、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 上反映了 ( ) A.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B.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美国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解析:之所以会有“三极论”“五极论”“六极论”这样的分歧 和争论,是因为世界政治格局仍然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新的政 治格局依然没有形成,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国际政治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A、C两项只是出现多极化的原因之一,都不是题 干反映的本质问题;D项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B项符合题意。
2.通用审题第5招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实例4:2013年全国卷Ⅰ第40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海洋利用的特点。” 实例5:2013年全国卷Ⅰ第47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 原因。” 实例6:2013年全国卷Ⅱ第40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审题思路] 凡是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问题的设问,在思考答题方向时,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材料中的信息往往是教材知识的补充,而所学知识往往比材 料中的要点还多。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要点才会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