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组动态分析(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
日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油井开 井数 (口) 4 4 4 4 4 4 4 4 4 4
液量 (t) 449.0 397.8 366.4 399.6 410.0 407.8 415 423.5 430.0 432.4
日 产量
油量 含水
(t) (%)
54.3
87.9
1-204
1-173
2-196
4-141 3N17
3-179 3-196
3-172
3-105 1-207 1-22 2-216
3-182
3-192 3N202
2-228
2-215
4X175 3-229
3-219
2-245 2-28
4-252
3-245
水井
3-266
可修复的套坏井
大修停修井
分析步骤
(一)了解注采井组基本概况及开采
715
240.0 25.0 89.6
700
250.0 26.0 89.8
696
260.0 24.0 90.8
680
268.0 23.0 91.5
650
备注
9
270
22.0 92.0
620
矿化度3900mg/l, 水型NaHCO3
2# 井 生 产 数 据 表
生产 日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产能资料: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等
油 井
压力资料:包括静压、流压、油压、套压等 水淹资料:含水率 油气水物性资料:包括原油密度、粘度、水
动
型、矿化度等
态
作业资料
资
吸水能力资料:包括全井、分层日配注量
料 水 和实际注水量
井
压力资料:包括泵压、油压、套压、注水
压力、地层压力等
水质资料
作业资料
数据表 曲线
整理资料
油砂体数据表 井组生产数据表 油井生产数据表 注水井生产数据表 油水井阶段对比表(措施对比表)
井组生产曲线、采油曲线 注水曲线、注水指示曲线
图幅
油砂体平面图、构造井位图 油水井连通图等
油砂体平面图
油水边界线
图例
油井
3-932 2-40
3-105
3-118
2-9
2-408
2X911
1X167
2008年1月
56 3x7 39 6.3 83.6 801 21006
2008年2月 2008年3月
63+65
56 56
3x7 3x7
35 30
4.9 85.9 822 3.7 87.6 850
21221 21269
2008年4月
56 3x7 30 3.2 89.2 878 22069
2008年5月
平面矛盾
一个油层在平面上由于渗透率高低不一样, 连通性不同,使井网对油层控制情况不同, 注水后,使水线在不同方向上推进快慢不一 样,同一油层各油井的产量、压力、含水各 不相同,因而造成同一层各井之间存在差异
高渗带走向近北东向,顺着砂体的走向其孔隙度、 渗透率变化相对较小,向两侧迅速变差。
调整措施
渗透率 μm2 3.0 4.0 2.1 3.5 3.1 4.1 2.0 3.6 3.2 4.2
砂层厚度 m 5.8 8.5 5.5 6.2 5.5 8.0 4.2 4.8 5.5 8.9
有效厚度 m 5.0 8.0 5.0 5.5 5.0 7.5 3.5 4.3 5.0 8.5
5# 井 组 生 产 数 据 表
(2)在注水井上找原因
对比注水井各层段注水量,找出油井主要出水层段或层 段内的主要出水层,分析出油井产量随注水量变化的规律
日产油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分析产液量、动液面
油井
水井
分分
注水量下降
析析
油 井 工 况
抽 汲
地面因素 井筒因素 配注合理
配注偏低
参
数
日常管理 水质不合格 地层原因
调
大
加强管理 改善水质 改造地层 配 注
日产油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分析含水率、动液面 水井 注水量升高
地面因素 井下工具 井况 配注合理 配注偏高 控制注水 调小配注
(3)在相邻的油井(同层)找原因
分析有无井间干扰现象,如分析其相邻油井因生产制度 的改变及改变生产层位对本井的影响
改层、停产 调小抽汲参数
堵水
井间干扰
含
液
水
量
升
降
高
低
开井 调大抽汲参数
平面矛盾
完善井网
平面注采关系
调整注采关系 高含水油井堵水
改造低渗透井
层内矛盾
同一油层内部,由于各部位渗透率大小不均匀,造成注 水后各部位产量、压力、含水上存在差异,使高压高渗 透段干扰中低渗透段,中低渗透段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 分发挥;同时,由于地层油水粘度、密度、表面张力、
岩石表面性质等的差异,产生了层内矛盾
套压 MPa 11 10.5 11.0 11.2 11.1 11.0 10.5 10.7 11.1 10.8
21 配注 实注 m3/d m3/d 150 145 150 148 150 145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备注
3# 井 生 产 数 据 表
生产 生产 工 作 日期 层位 制 度
2000.12 21 - 34 70×3×9 2001.1
2 3 4 5 6 7 8 9
日产量 液量 油量 含水 (t) (t) (%) 84.0 11.0 86.9 69.2 9.0 87.0 65.9 8.5 87.1 65.9 8.5 87.1 86.0 11.1 87.1 87.5 11.2 87.2 88.0 11.0 87.5 90.0 10.5 88.3 92.0 10.0 89.1 91.2 9.4 89.7
34 配注 实注 m3/d m3/d 100 100 100 50 100 30 100 95 100 100 100 115 100 120 100 110 100 105 100 105
50.1
87.4
47.6
87.2
49.1
87.7
50.0
87.8
51.7
87.3
54.3
86.9
52.0
87.7
49.8
88.4
48.4
88.8
平均动 液面 (m) 669 674 680 683 656 678 655 646 639 630
备注
1# 井 生 产 数 据 表
生产
日期
2000.12 2001.1
要可对通井过组如中下各公单式井计的算生:产指标进行对比,找出主 要变化Δ井Q即L=典(型q井末-q初)(1-f初)
ΔQW=q末(f初-f末)
式中:ΔQL、ΔQW——分别为因液量、含水变化引 起的产油量的变化,吨; 吨;q初、q末——分别为指标对比初期、末期的产液量,
f初、f末——分别为指标对比初期、末期的含水率,%
56 3x7 26 2.5 90.3 902 22368
ΔQL=(q末-q初)(1-f初)
=(26-42)×(1-80.1%)=-3.2(t/d)
ΔQW=q末(f初-f末) =26×(80.1%-90.3%)=-2.6(t/d)
3、分析主要原因 (1)从本井找原因
判断层段划分是否合理;多油层合采的油井要找出主要 出水油层;单层生产油井分析其层内主要出水部位或主要出 水韵律层
2 3 4 5 6 7 8
生产 层位
21 - 34
工作 制度
电-12mm
日产量
液 量 油 量 含 水 动液面 (t) (t) (%) (m)
253.0 25.0 90.1
680
219.0 23.0 89.5
710
184.0 21.0 88.6
750
200.0 22.0 89.0
720
230.0 24.0 89.4
400
350
350
300 250 200 150 120 131 100
250 189
231
212
213
146
160 130
155 132
145 115
50
0
小层间非均质性较强,渗透率级差3.04,变异 系数1.6,层间发育稳定泥岩隔层。
调整措施
层间矛盾 划分合理开发层系
层间干扰
调整层间注采结构 分层开采 高渗透层堵水 改造低渗透层
动液面 (m)
711 708 700 680 670 690 700 700 702 700
备注
5# 井 注 水 数 据 表
注水 日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注入压力
泵压 MPa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油压 MPa 13 13.1 13.1 13.1 13.0 13.1 13.2 13.1 13.0 13.1
现状
1、注采井组在区块(或断块)所处的位 置和所属的开发单元
2、注采井组内有几口油井和注水井,它 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油井的生产层位和注水井的注水层位 及它们的连通情况
4、注采井组目前的生产状况
(二)统计对比生产指标 1、统计对比的指标
主要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率和动液 面,有时还要进行原油物性和水性的对比
动液面 (m)
535 545 549 545 520 510 495 480 482 480
备注
4# 井 生 产 数 据 表
生产 生产 工 作
日期 层位 制 度
2000.12 21 - 34 56×3×9 2001.1
2 3
4
5
21 56×3×6
6
7 8 9
日产量 液量 油量 含水 (t) (t) (%) 69.4 10.2 85.3 70.6 10.1 85.7 75.9 8.2 89.0 78.0 6.8 91.3 85.0 6.8 92.0 41.0 8.2 80.0 41.4 10.5 74.0 39.3 11.0 72.0 38.6 10.8 72.0 39.6 11.0 72.2
判断方法:正值为引起产量上升,负值为 引起产量下降;取绝对值,数值大的为引起产 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分析引起产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1号油井
日期 生产层位 泵径 工作制度 日产液量 日产油量 含水率 动液面 产水总矿化度
mm
Kgx103 Kgx103 %
m
2007年12月
56 3x7 42 8.3 80.1 788 20126
2、划分对比阶段
①根据注采井组日产油量波动趋势划分为:
常 用
产量上升阶段、产量下降阶段、产量稳定阶
的段
划 分
②根据注水井采取措施后,油井相应的变化
依 情况划分阶段
据 ③根据油井采取的措施划分阶段
(三)分析原因
1、分析井组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因 素2、除分了析对典注型采井井组生的产生产情指况标变进化行对的比主外要,还因素
调整措施
层间干扰
划分合理开发层系
调整层间注采结构 分层开采
高渗透层堵水
改造低渗透层 完善井网
平面注采关系
调整注采关系 高含水油井堵水
改造低渗透井
油井的增产措施如改换油井的生产层位、 放大生产压差等
例题分析
3# 5# 1#
4#
2#
井号 1# 2# 3# 4# 5#
5#井组油层基本数据表
层位
21 34 21 34 21 34 21 34 21 34
生产 层位
21
工作 制度 56×3×9
日产量 液 量 油 量 含 水 动液面 (t) (t) (%) (m) 42.6 8.1 81.0 750 42.3 8.0 81.1 748 40.6 7.8 80.8 749 40.8 7.8 80.9 745 40.0 7.8 80.5 740 39.3 7.5 80.9 740 35.6 6.8 80.9 730 34.2 6.5 81.0 725 31.6 6.0 81.0 720 31.6 6.0 81.0 720
坨142-28测井图
SP
ML
2600
孔隙度(%)
渗透率(X10-3μm2)
2610
2620 2630
1521 1522
2640
1523
1524 2650
(mV) -40 -20
0
1
2
3
4(Ω .m)
0
5
10
15
20
25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平均渗透率级差6.5,变异系数1.4
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 基础上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分析 判断工作。其“井组”的划分是以注 水井为中心,联系到周围一线受效油 井的油田基本开发单元。井组动态分 析就是对开发单元中注与采的关系及 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的 调整挖潜措施。
收集资料
生产层位、砂层厚度、有效厚度、射开厚度、 静态资料 渗透率、所属层系等
2X86 3-116
2X81 2X121 1X157 2-622 2-130
2-134
3-135
2-137
1-139
0-137
1N164 1-1306X2830-302
0-13 0-179
1-161 1-195
0-184 1X159
0-206
0-203
3-143
2-144 3-171 2N169
2-159
揭露矛盾
由于多油层的油田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 均质性造成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三大矛盾
层间矛盾
高渗透油层与中低渗透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等方面 存在差异性。高渗透层连通好,注水效果好,吸水能力强,产 量高,油层压力高,但是见水快,容易形成单层突进;中低渗 透层,注水见效慢,产量低,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高渗 透层合采时,会受到高压层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