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体 传播
土壤中的介体
1、真菌 除少数芸薹油壶菌为游动孢子体外带 毒外,大多为孢子内带毒,属于持久性传毒。 2、线虫 非持久性传毒,大多引致环斑型症状。
螨类介体
主要是叶芽螨和蛛螨 若虫期获毒后才有传毒能力,带毒蜕皮后仍能 传毒,经职业摩擦可穿,不经卵传。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
使病株的汁液通过机械造成的微 伤进入健株体内使它发病,又称 为机械传播。
所有全株感染的植物病毒在凡是 可以进行任何方式嫁接的寄主植 物之间都能有效的通过带病嫁接 材料传给感病的亲和性植株。 防治:无病毒接穗和砧木。
汁液 传播
种子 传播
非介体 传播
嫁接 传播
菟丝子 传播
包括:种子和种用无性繁殖材料 豆科、葫芦科、菊科最为普遍 种传病毒是农作物病害的重要初 侵染源,大多为检疫对象。
普通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毒简介
前言/PREFACE
目前已研究和命名的植物病毒达1000多种,其中许多为重要的农作物 病原,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真菌病害。一种作物可以被多种病毒侵 染,一种病毒也可以为害多种作物。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植物病毒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首先,其基因组 很小,易于研究和体外操作;其次它与寄主关系密切,通过病毒的研究 可以了解寄主的许多生理过程;再者,在处理植物病毒时对实验者无危 险。
目录
CONTENTS
1
病毒概述
2
植物病毒一般性状
3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4 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5
检测与病毒病害
病毒概述
病毒 概述
病毒定义
是一组(一种或一种以上)DNA或RNA核酸分子包围在蛋白或脂蛋白 内,在合适的寄主细胞借助于寄主蛋白质合成体系,物质和能量完成复 制,伴随核酸突变发生变异的非细胞生物。
卫星病毒、拟病毒卫星RNA必
须辅助病毒才能侵染植物并进行 复制增殖。
卫星病毒有自身的外壳蛋白,可
加强辅助病毒症状。
拟病毒及卫星RNA不编码蛋白
质,前者环状,后者线状,能减 轻辅助病毒症状。
感谢您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双链RNA(dsRNA)其中一条链 有mRNA的作用。植物呼肠病毒
4、单链DNA(ssDNA)复制时单链 DNA先合成双链DNA,再常规转录 生成mRNA。联体病毒,双生病毒
5、双链DNA(dsDNA)与高等动、 植物的相同,为互补的双链DNA。 花椰菜花叶病毒属、杆状DNA病毒属
蛋白质
基因编码—CP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 运动蛋白基因等。
构成
球状、杆状及线状病毒表 面由一定数目的蛋白质亚
基构成。 CP(protein coat)蛋
白质衣壳。
二、病毒组分及其生物学功能
核酸
1、正单链RNA(+ssRNA)具有侵 染性,可以直接翻译,起到mRNA作 用。
2 、 负 单 链 RNA ( -ssRNA ) 不 具 侵 染性,必须先转录成互补链,才可能 翻译蛋白。植物弹状病毒
协生、颉颃、交互保护
颉颃作用:一种病毒对另一种病 毒产生抑制作用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
介体 传播
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 及侵染。多数植物病毒在自然界是经生物介体进行传播的。 介体:昆虫、螨类、真菌、线虫及菟丝子。
植物病毒从患病寄主经机械方式或健株细胞的有机结合传播到无 病植株。 包括:汁液传播、种子传播、嫁接传播、菟丝子传播
病毒种类
寄生植物的病毒——Plant virus 寄生动物的病毒——Animal virus
医学病毒——人类病毒
真菌病毒
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噬菌体(Bacteriophage)
病毒特点
1、结构简单(核酸+蛋白或脂蛋白衣壳) 2、严格专性寄生(依赖寄主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系统) 3、非细胞生物(分子寄生物)
植物病毒的命名
1、植物病毒属名以-virus结尾,常由模式种寄 主名称+主要特征描述+virus组合而成。如烟草 花叶病毒Tobamovirus。 2、科-viridae;目-virales
目录
CONTENTS
1
病毒概述
2
植物病毒一般性状
3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4 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5Baidu Nhomakorabea
检测与病毒病害
二、植物病毒病害特点
协生作用
混合侵染后,引起的 病害症状比两种病害 单独侵染更为严重。
颉颃作用
一种病毒对另一种病 毒产生抑制作用。
交互保护作用
先侵染的病毒保护植物 不再受另一种病毒的侵 染。
六、亚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亚病毒
卫星RNA 卫星病毒
类病毒:单链环状RNA,可以侵
染植物,引起或不引起病害,农 具、嫁接道具和种子传播。
经胞间连丝的转运最为普遍 速度缓慢,平均每天不超过1 mm
长距离转运
分生组织很少含有病毒
病毒分布
种传病毒少数
生长旺盛的分生组织,生产上用
于无毒苗培育(也需要反复测定,
在用于繁殖无性系)
病毒相互
作用
维管束输导组织的运转
大部分为韧皮部进行,甲虫传播可 以经木质部传播 接种叶片—韧皮部—根部—植株顶 部—全株 速度快,韧皮部筛管5min可以达到 15 cm
病毒增殖
1、病毒核酸的复制(replication),病毒的基因传递 在植物病毒复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形状的内含体(inclusion body),是病毒种属鉴 定的一个参考鉴别特征。 2、病毒基因的表达(gene expression),即病毒蛋白的合成
二、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
病毒在植物叶肉细胞间的移动 胞间转运
非介 体传 播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
昆虫介体
(同翅目:蚜虫、叶婵、飞 虱等)
1、非持久性病毒 依附于口针,随同唾液进入 寄主植物体内,无循回期,传毒时间短。 2、半持久性病毒 介体体内无循回期,不能在 虫体内增殖,介体脱皮后不传毒。 3、持久性病毒 经过一定循回期,在虫体内增 殖,一次传毒后终身传毒,有的还可经卵传毒 给下一代 。
一、生物学检测
钝化温度
钝化温度(Thermal inactivation point, TIP):病毒在病株粗 汁液中,经恒温水浴 处理10min即丧失侵 染力的最低温度。
稀释限点
稀释限点(Dilution end point,DEP): 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 经若干倍的稀释后仍 能保持其侵染力的最 大稀释倍数,一般用 10-1、10-2……等表 示。
传毒性质和嫁接传毒相同。 可以将自身所带病毒传给寄主植 株,而且可以通过桥梁作用蒋一 株植物的病毒传给另一个寄主。 在亲缘关系大得植株间,可以传 毒。
目录
CONTENTS
1
病毒概述
2
植物病毒一般性状
3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4 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5
检测与病毒病害
四、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命名 分类
管理机构
国 际 病 毒 分 类 委 员 会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s,ICTV) 植物病毒分会负责。
植物病毒分类
1、”目、科、属、种”的系统分类等级 2、病毒种以下分为若干株系(strain) 3、一些新获得的病毒,不能确定其分类地位, 常称做“分离物”(isolate)
目录
CONTENTS
1
病毒概述
2
植物病毒一般性状
3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4 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5
检测与病毒病害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
形态
病毒粒体:是病毒存在的 单元。 大多数植物病毒粒体为球 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 弹状、杆菌状和双联体状 等;有些病毒呈丝线状, 柔软不规则。
多分体病毒
许多病毒粒体 不止一种,这种病毒 就称为多分体病毒, 必须有多种病毒粒体 组分同时侵染细胞, 才能完成生物学功能。
5
检测与病毒病害
一、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植物病毒侵 染
大多数植物病毒是从机械或传毒介体所造成的微伤(fine wound)侵入寄主,少数 直接经过内吞(endocytosis)作用,包膜病毒通过融合(fusion)方式进入寄主 细胞。
植物病毒复 制
植物病毒无细胞结构,通过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在组装成子代病毒粒体,这种特 殊的繁殖方式称为复制。
体外存活期
体外存活期: (Longevity in vitro, LIV)病毒在病株粗汁 液中,置于20-22℃室 温下,能够保持侵染 力的最长时间。
鉴别寄主
鉴别寄主:用来鉴别 某一病毒或其株系的 具有特定反应的植株。 凡是病毒侵染后能产 生快而稳定、并具有 特征性症状的植物都 可以作为鉴别寄主。 鉴别寄主谱。
结构蛋白:构成一个完整病毒粒体所 需要的蛋白,主要是衣壳蛋白(CP) 和囊膜蛋白,有些病毒还有基因组结 合蛋白(VPg)。
非结构蛋白:指病毒基因编码的非结 构必须的蛋白,包括病毒复制需要的 酶、参与病毒转运的运动蛋白等。
目录
CONTENTS
1
病毒概述
2
植物病毒一般性状
3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4 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