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引种试验初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
2018年7月·下
N
3
薄壳山核桃引种试验初报
鲍健青1 毛根松1 李杰峰2 涂川林1 程晓伟1
(1、浙江省松阳县林村林场,浙江 松阳 323400;2、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浙江 松阳 323400)
摘 要 薄壳山核桃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试验品种:104号、99号、11号、13号、21号、784号的引种试验表明: 6 个品种在浙江省松阳县生长结果正常,果实经济性状好,坚果具有个大、壳薄、出核率高等特点,因而这6 个薄壳山核桃品种适合在浙南地区推广。
关键词 薄壳山核;引种;病虫害
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核桃、碧根果,为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原产于北美大陆,是世界著名的、经济价值极高的果材兼用树种[1]。
浙江省松阳县林科所于1981年就引入薄壳山核桃实生苗种植,目前生长及结果性能良好。
但由于存在无性繁殖困难、优良品种缺乏等问题,至今未能规模化种植[2]。
浙江省松阳县林村林场于2011年开始薄壳山核桃的引种试验,引进了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的104号、99号、11号、13号、21号、784号等6个试验品种,经过几年的引种栽培和试验研究,对已结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开花结果性状、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评价,为浙南及周边地区的引种提供了一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浙江省松阳县林村林场薄壳山核桃示范基地,地处松古盆地边缘,年平均气温17.7℃ ,月平均气温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27.7℃ ,极端最高气温40.1 ℃ ;最低为1月,平均气温5.3℃ ,极端
最低气温-9.7℃ 。
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mm,以3-6 月为多雨季节,平均降水量816.8mm;7-8月高温晴热,易出现伏旱;11月份雨量最小,仅40-50mm。
全年无霜期约236d 。
试验地海拔250m,坡向南,中坡,土壤为砂壤土。
土层耕作层厚度30-40cm,土质疏松。
1.2 试验材料
供试的 6 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分别为104号、99号、11号、13号、21号、784号,均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引进。
2011年春定植后,株行距 3 m × 4 m,挖 80 cm × 80cm × 60 cm 大穴,每穴施20kg 有机肥。
林下间作茶叶,日常加强肥水管理及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调查记载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征特性、生长结果特性,并对其果实经济性状进行鉴定与评价。
1.3 试验方法
由于试验地坡向、坡位及土壤条件均为一致,加上主要是结合生产实际应用,因此没有进行严格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2.1 植物学特征
树皮纵裂呈片状剥落,奇数羽状互生复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
花单性,雌花着生于当年生新梢顶端,穗状花序下垂; 雄花生于上年生枝叶腋部,为三出柔荑花序,花药黄色。
开花类型为雌雄异熟,雌花可授粉期与雄花散粉期大多不一致[3],品种分为雄蕊先熟型和雌蕊先熟型两类[4]。
2.2 果实经济性状
6 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经济性状见表1。
坚果光滑,具有暗褐色斑痕和条纹。
平均单个果重(鲜果)27.0 -44.3 g,其中99号的最大,为44.3 g; 11号的最小,为27.0 g。
果纵径5.6 -7.2 cm, 其中104号的最大为7.2cm。
11号、784号的最小,为5.6 cm。
果横径3.1 -3.7cm 其中99号的最大为3.
7 cm。
11号的最小,为3.1 cm。
核纵径4.2 -5.6cm。
核横径2.2 -2.4 cm。
核重9.3-12.2 g,出核率27.3% -34.4%,其中11号的最大,为34.4 %; 21号的最小,为27.3 %。
平均株产11号最高为4.87kg,21号、784号为最低,分别为 0.96 kg 和 0.95 kg。
注:表中均为鲜果、湿核测量数据,平均株产为湿核产量
2.3 生长与结果特性
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生长状况见表
2, 6 个品种的生长势均较强,以主干疏层形整形,结果枝分布于主枝两侧。
5 年生的树高 3.67 -6.20 m,平均主干地径 6.5 - 11.4 cm,平均主干胸径
3.1- 6.4 cm,平均冠幅 5.01- 13.14 m 2。
其中11号的平均值胸径 11.4 cm、树高 6.4 m、冠幅 13.14 m 2,为 6 个品种中长势最为旺盛。
农业技术
2018年7月·下
N
4
2.4 物候期
薄壳山核桃品种的物候期见表 3 ,在林村林场种植的 6 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最早的784号在 3 月 22 日开始萌动,花期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
104号、99号、11号、13号、21号为雌先型品种,雌花稍早于雄花。
784号为雄先型品种,因此,合理配置品种是保证授粉良好的重要措施之一[5] 。
果实
灌浆期为 7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果实成熟期为10 月中下旬,11 月中下旬开始落叶。
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大约需160 d 左右,从萌动到全部落叶大约260 d 左右。
2.5 病虫害发生情况
通过几年来的观察发现,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发生,但所有病虫害都不构成严重性危害。
主要病害为黑斑病、白粉病,其中黑斑病危害较为严重,每年的6-8月,小叶斑块状发黑,同时造成大量落叶,最终导致落果以及种仁不饱满。
虫害主要有警根瘤蚜( Phyllo -xeranotabilis pergande) 、锯天牛( Prionus imbriconnis) 、美核桃象甲( Curculio caryaeHorn) 等[6] 。
警根瘤蚜主要危害新梢,可分泌一种物质,致使新梢、叶片及叶柄上产生豆粒大小的虫瘿,最终致使受害植株生长缓慢[7]。
3 小结与讨论
张日清等[8 -10]对薄壳山核桃原生境中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主要成分分析,指出浙江是薄壳山核桃种植的最佳适宜区。
浙南地区的纬度、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等地理生态环境条件均能较好地满足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的要求。
综合各主要表现性状可看出,在引种栽培中,6
个品种均能较好地适应浙江松阳的生态条件。
嫁接苗定植后的第3年,有部分植株开花结果,第4 年进入结果期。
其中11号长势旺盛、胸径、树高、冠幅、株产均高于其他5个品种,早果丰产性较强。
这6个品种从前期表现看,有望成为适宜浙南地区推广和发展的薄壳山核桃品种。
参考文献:
[1]吴耕民. 中国温带落叶果树[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19 -729.
[2]李永荣,吴文龙,刘永芝. 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27) :13306 -13308.
[3]董凤祥,王贵禧. 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 北京: 金盾出版社,2003:33 -35.
[4]胡芳名,谭晓风,刘惠民,等. 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J].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68.
[5]吴国良,张凌云,潘秋红,等. 薄
壳山核桃及其品种性状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2003,20( 5) :404 -409.
[6]刘广勤,吴志华,张勇,等. 薄壳山核桃早果丰产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09( 1) :47 -49.
[7]周蓓蓓 ,臧 旭 ,朱海军,等 . 薄壳山核桃良种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10,22( 10) : 47 -48.
[8]张日清,吕芳德,何方. 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划研究 I 原生境与新生境自然条件比较[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21( 2) :1 -5.
[9]张日清,吕芳德,何方. 薄壳山核桃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 4) :45 -47.
[10]张日清,李江,吕芳德,等. 我国引种薄壳山核桃历程及资源现状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3,21( 4) :107 -109.
通信作者简介:毛根松(1967.06-),男(汉族),浙江丽水人,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