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练习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后训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训练
1.“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
A.“近日洋布大行” B.“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C.“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D.“近闻已无纱可纺”
2.下图分别是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B.洋务民用企业发展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
3.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
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近代化
B.烟台开埠促使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开埠通商带来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外国殖民势力作用的结果
4.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这表明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5.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
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都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上述历史现象
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使中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增强
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洋务经济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农民负担减轻
7.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是近代洋务企业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8.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以下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逐渐被卷人世界市场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9.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便是增强了集权专制控制社会的能力,相应地减少了国民所能保留的自然权利,客观上为专制升级提供了物质条件。
这说明:
A.洋务运动是晚清加强专制集权的经济手段
B.洋务运动剥夺了民众的民主权利
C.洋务运动改变了晚清政治体制
D.洋务运动使清朝专制达到顶峰
10.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
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
”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D.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11.19世纪60年代,奕沂认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现在国威未震,亟宜力图振兴,使顺可以相安,逆则可有备,以期经久无患”。
奕诉主张
A.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积极应对日本入侵威胁
C.探索富民强国之路 D.增强国防解决内忧外患
12.“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
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C.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D.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而这段材料中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所以不能用来说明小农经济解体了,故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小农经济的解体·小农经济的解体的标志。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周代的宗法制。
根据趋势图的内容及所学可知,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减小,但棉纱进口值在增加,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生产能力在增强。
联系所学,这一时期洋务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故出现上述局面,所以应选B。
A、C、D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B。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工业的兴起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市场只是对烟台、山东、华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近代化的影响,不能体现出中国广大农村的近代化,因此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C项和D项叙述
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近代……男……奢华渐起……女……礼教鲜存矣”等关键信息可知,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
A、B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涉及男女的变化,C选项片面,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工业文明对传统思想的影响
5.B
【解析】
试题分析:五口通商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没有被完全卷入,中国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但中国农民种植丝、茶等经济作物,其产品外销,自然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故②对;种植经济作物,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自然经济被进一步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③④对。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肯定法,也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两者相结合。
观察下面的选项,至少有3个备选项是对的,也就是只要排除一个,①明显错误,排除①,答案就出来了。
6.D
【解析】
试题分析:表中农业税收入比重虽然减少,但数额在增加,所以不能看出农民负担减轻,故选D。
由题干数据中工商杂税收入数额和比重都在增加结合题干的时间可知B、C正确,由农业税收入比重减少结合题干时间可知A正确。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化
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
依据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不是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而是洋务企业;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870以后的事了;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江南制造总局与大生纱厂都是才有的机器生产,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所以应选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企业的作用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从表格的内容可知,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故②
③符合题意。
①④从表格中不能看出。
所以应选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洋务运动既没剥夺了民众的民主权利,也没改变了晚清政治体制,是军机处而不是洋务运动使清朝专制达到顶峰,增强了集权专制控制社会的能力、为专制升级提供了物质条件足以证明洋务运动只不过是是晚清加强专制集权的经济手段,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指的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指的是洋务派的“西学为用”
指的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来解决“物质……有缺陷之处”,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中“他们”是指洋务派,而在本题中属于洋务派的活动的只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
兴起•洋务派的江南制造总局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奕沂是洋务派重要人物,材料中的引文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目的,故选D.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会同东阁大学士桂良、署步军统领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提出:“现在国威未振,亟宜力图振兴。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使洋人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以期经久无患。
”此奏折可以说是是发起洋务运动的证词。
1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注定不能达到目标的,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定带来“思想和制度的变化”。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训练
1.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4.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5.图8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
A.美苏冷战 B.欧共体成立 C.马歇尔计划推行 D.苏联解体
6.史学家评论说:1991年“八一九”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这表明“八一九”事件
A.加速各加盟国离心的进程
B.导致了“独联体”的形成
C.使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实权
D.其实质标志着苏联解体
7.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 欧盟成立
C.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 两极格局
的形成
8.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9.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10.美国《新闻周刊》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美国之外的世界正在崛起。
下列观点与之不相符的是
A.欧盟成立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B.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性大国C.俄罗斯走出低谷,仍在挑战美国的支配地位D.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11.历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
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
请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推断这届奥运会主题口号是
A.“欢迎回家”B.“永远的朋友”C.“点燃心中之火”D.“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12.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分)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9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3分)有哪些主要表现?(6分)
材料三: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
“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
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
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3分)
【答案】
(1)原因:二战结束,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势力膨胀,积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对立。
(2)含义:多种力量中心重新崛起。
表现:西欧、日本重新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强大。
(3)说明: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受到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两极格局。
根据材料“1945年5月9日晚”“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并结合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变化及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就可以得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
“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见为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多种力量中心重新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3)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材料““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受到世界局势变化的影响。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