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道感染1111例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生殖道感染1111例调查分析
柴雅琴
【摘要】目的探究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原因与发病情况,并对该疾病的防治措施予以分析.方法择取该院门诊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11例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女性,对其予以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检查,分析影响该疾病发生的因素.结果 35岁以下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女性较多(P<0.05);学历越低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几率相对越大,初中学历发生该疾病的记录显著高于其他学历(P<0.05);性生活情况与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性交次数较多、性伴侣较多、性行为中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易发生生殖道感染;经期不洗涤外阴、使用未经消毒的月经垫、非每天换内裤、非每天清洗外阴的女性都是生殖道感染的多发人群.1111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086株,其中G+菌所占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病原菌(P>0.05).结论年龄越大、学历越低的女性越容易发生生殖道感染,性生活混乱、未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女性也是生殖道感染的多发人群,为了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应当加强对该疾病的教育宣传,提高女性的健康意识,一旦发病应当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加重.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5(012)027
【总页数】3页(P51-53)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
【作者】柴雅琴
【作者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生殖道感染较为常见,女性的发病率较高,原虫、病毒、细菌等都是诱发该疾病的微生物,一旦发病,育龄女性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虽然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其危害不容忽视。
生殖道感染疾病包括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外阴炎等,该疾病每年的新发例数能够达到3.33亿,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需
对该疾病予以足够的关注[1]。
该研究将以1 111例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女性为研究
对象,对该疾病的发病情况与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门诊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 111例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女性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患者的年龄在18~65 岁之间,平均为(32.68±8.51)岁;年龄 18~24岁 156例,25~34岁 572例,35~44岁 262例,45岁以上121例;学历为小学及以下326例,初中471例,高中234例,本科及以上80例。
所有患者均发生过性行为,经检查后确诊为生殖道感染。
1.2 调查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基本资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患者的年龄、学历、职业、卫生习惯、孕产史等。
另外,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前7 d叮嘱患者不要发生性行为,抗生
素以及引导治疗与检查均需停止。
检查时取患者宫颈、后穹窿以及引导的分泌物,然后送检,利用菌培等方法对病原体进行鉴定。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影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因素:患者年龄分布、学历分布、性行为情况、个人卫生习惯等对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影响;②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组针对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来表示,利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生殖道感染的因素
如表1所示,35岁以下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女性较多,与其他年龄段的女性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历越低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几率相对越大,初中学历发生该疾病的记录显著高于其他学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生活情况与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性交次数较多、性伴侣较多、性行为中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易发生生殖道感染;经期不洗涤外阴、使用未经消毒的月经垫、非每天换内裤、非每天清洗外阴的女性都是生殖道感染的多发人群。
2.2 影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病原菌
1 111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 086株,其中G+菌所占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病原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1 不同特征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n(%)]因素例数(n=1 111)年龄(岁)学历性行为情况性伴侣避孕措施个人卫生习惯18~24 25~34 35~44>45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本科及以上性交次数(次/周)≥3<3多个性伴侣未使用避孕措施经期不洗涤外阴使用未经消毒的月经垫非每天换内裤非每天清洗外阴156(14.04)572(51.49)262(23.58)121(10.89)326(29.34)471(42.39)234(21.06)80(7.21)866(77.95)245(22.05)837(75.38)912(82.09)
931(83.80)653(58.79)677(60.94)901(81.10)
表2 1 111例患者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n(%)]病原菌类型总株数(n=3 086)病原菌株数(n=3086)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真菌139(4.50)407(13.19)506(16.40)G-菌697(22.59)G+菌1337(43.32)白色念珠菌其他沙雷式菌属
阴沟肠杆菌枸橼酸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肠球菌A群链球菌浮生葡萄
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糖球菌其他139(4.50)407(13.19)426(13.80)80(2.59)31(1.00)89(2.88)28(0.09)432(14.00)105(3.40)12(0.04)160(5.18)157(5.09)222(7.19)401(12.99)324(10.50)73(2.37)
3 讨论
女性生殖道具有较为复杂的生理特点与解剖结构,加上女性个人的卫生习惯、性行为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较高[2]。
生殖道感染疾病包括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外阴炎等,该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患者可能会因此出现不孕或宫外孕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3]。
近年来,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对这一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35岁以下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女性较多;学历越低生殖道感染
发生的几率相对越大,初中学历发生该疾病的记录显著高于其他学历;性生活情况与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性交次数较多、性伴侣较多、性行为中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易发生生殖道感染;经期不洗涤外阴、使用未经消毒的月经垫、非每天换内裤、非每天清洗外阴的女性都是生殖道感染的多发人群。
这种病发特点主要是因为35岁以下的女性正处在性活跃阶段,由于近年来思想意识的变化,女性的性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性知识,缺乏对性病的关注,女性很可能出现性生活混乱或性生活不健康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多性伴侣与多性行为以及未采取合理的避孕措施等,因此在该疾病的防治中,应当加
强对这一年龄段的性教育,提高他们的性观念与性知识水平,提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4]。
此次研究的1 111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 086株,其中G+菌所占的比重远高
于其他类型的病原菌。
对病原菌的检查有利于为防止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提供合理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的菌群超过20种,此时女性阴道内可以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5]。
各菌群之间既存在着制约关系,也存在着依赖关系,而维持这种平
衡的菌种为乳酸杆菌,它能够使阴道环境保持酸性,从而避免外部病原体侵入到女性的体内[6]。
但是由于性生活不健康、未注意外阴清洁或滥用激素等原因,阴道
内的乳酸杆菌会受到抑制,其生长与繁殖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此时其它的卫生就可能生长并大量繁殖,继而诱发生殖道感染等疾病[7]。
有研究显示,对阴道予以冲
洗是导致菌群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女性,尤其是学历较低的女性会选择冲洗用品或用具对阴道进行清洁,她们错误的认为冲洗是清洁外阴的最佳方法,但是在冲洗的过程中阴道菌群会发生紊乱[8]。
为了防止该疾病的发生,应当加强对女性的健康教育,可发放宣传手册,普及女性健康知识,让女性了解生殖道感染的危害与症状,引起女性的重视,让女性能够关注自身的阴道健康,及早发现疾病的症状[9];其次应当加强对生殖道疾病防治方
法的宣传,让女性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自身进行保护[10]。
年龄、学历、性行为、个人卫生习惯等都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宣传人员应当根据女性群体的特征开展教育,语言要通俗易懂,保证宣传能够达到实际效果[11]。
女性不仅要注意对阴道的清洁,该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清洁方式,同时较提高自身的性观念,在进行性生活时要注意采取安全的避孕措施;在洗浴时尽量用淋浴取代盆浴避免生殖道粘膜与液体的接触。
通过上述途径,女性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几率将得到有效的降低[12]。
4 结语
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升高主要是因为35岁以下的女性正处在性活跃阶段,由于近年来思想意识的变化,女性的性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性知识,缺乏对性病的关注,女性很可能出现性生活混乱或性生活不健康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多性伴侣与多性行为以及未采取合理的避孕措施等,因此在该疾病的防治中,应当加强对这一年龄段的性教育,提高性观念与性知识水平,提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女性不仅要注意对阴道的清洁,选择合适的清洁方式,同时提高自身的性观念,在进行性生活时要注意采取安全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罗阳,孙瑞婧,范东,等.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知信行量表的初步研制[J].中国卫生
统计,2012,29(4):548-550.
[2]王明真,陈国荣,叶碧清,等.深圳市盐田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
妇幼保健,2012,27(22):3443-3446.
[3]孙玲玲.人工流产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
学,2012,19(9):1365-1366.
[4]蒋静平.外来务工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实用预防医
学,2014,21(7):855-856.
[5]张晓华,侯芊,曾彦,等.我国中西部4省(自治区)农村已婚女性生殖道感染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99-102.
[6]宋春岚,黄春燕,黄正英,等.平湖市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筛查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5):745-746.
[7]汤万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感染154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105-106.
[8]徐文,王丽丽,孟超,等.北京市海淀区2008-2012年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1):954-955.
[9]范美英,李艳丽.普查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筛查宫颈癌前病变[J].中国医学创
新,2012,9(18):88-89.
[10]王连英.北京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就诊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
学,2012,39(4):850-853.
[11]单平囡,卢志勇,谈素红,等.不同基因型解脲脲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分布[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2):104-105.
[12]雷莫章,尹福璋.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与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