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娟学习《数学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数学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心理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说它熟悉,因为在上学时就已经接触过这门学科,而且感觉在工作中也一直用着它。
说它陌生,虽然一直在用,但又觉得掌握的不透彻。
以前有人认为,小学的数学嘛,应该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可依,真正实行了数学教学之后我才发现,数学教学并不如他人想象中那么简单,而真正要教好数学更是需要付出一番努力。
最近读了孔凡哲和曾峥两位教授主编的《数学学习心理学》,更加深刻地感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钻研,有时觉得很简单的事物越是值得我们去研究!
这本书从《学习与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经典理论概要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学习的一般认知过程》、《数学学习的特殊认知过程》、《数学学习的记忆与迁移》、《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思维及其规律》、《数学水平》、《数学学习的环境因素》、《数学学习心理发展专题选讲》十个方面实行分节阐述,每一章节结合了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细致分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并对如何改进教学和提升教学效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读后收获良多。
一、注重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心理
联系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好多学生有“注意力缺失”的倾向。
注意力缺失的典型表现是多动障碍,它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注意无法集中;二是多动;三是冲动。
他们很难专心做事,对事情很容易厌烦;活动量过大,无法安静下来;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
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后,我还进一步理解了注意力缺失与学习水平障碍的区分。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具有注意的水平称为注意力。
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
注意包括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和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儿童的注意力是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刚出生至1岁的婴儿,只出现被动注意,而且注意力极弱,只有较大的声响及鲜艳的色彩等较强烈
刺激才能引起短暂的注意。
1~3岁幼儿,开始出现主动注意萌芽,至4~5岁,主动注意有所发展,但此期小儿仍以被动注意占优势。
所以,学龄前小儿的活动主要是在被动注意参与下实行,对鲜明、新颖、具体的现象和变化着的事物较容易产生注意,故参加有趣的活动时注意力强于刻板单调的活动时的注意力。
6~12岁儿童(即学龄儿童)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均有所增强,并逐渐能把注意更多地与学习相连。
但是,与成人相比,他们的注意较差,表现为:
学习障碍是因为学习水平落后而造成在某科目上的困难,比方,具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在阅读水平的获得和应用方面出现障碍,不能有效地记忆所学的文字,从而导致读书的困难。
具有这个障碍的儿童不必然也具有注意力问题。
他可能仅仅在阅读方面困难,但在注意力和自控方面是完全正常的,他努力而又用功,但就是学不好。
孩子不专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通过阅读和查找,我也理解到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要老师和家长用心帮孩子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和成就。
首先,对刚上学的孩子的注意水平不能要求过高,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对注意力集中困难的学生多一些注重,通过适时的提醒帮学生维持注意力;教师还应该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组织一些专门的训练注意力的活动,促动学生注意品质的提升。
同时,多给这些学生以表扬鼓励,以此强化他们的适宜行为。
其次,专心其实是一种能够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但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培养。
我们能够在家里和孩子做一些专门的注意训练活动来促动注意品质的改善。
比方:
听觉注意训练:
1.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
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2.听数倒背: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426,孩子背出“624”。
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3.复述词语:家长从书中随意读出5个词,要求孩子复述;家长从书中读
出6个词,要求孩子复述;
4.数数法: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
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
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
然后看后一次数是否能快于前一次……
读书训练: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从头读起,看读书的时间能否加快,错误能否减少。
智力游戏训练: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找那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受这些训练时不感到枯燥,能够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也可和家长以比赛的方式来实行,这样能够增加训练活动的乐趣。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
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我想,这样的训练方法简单,易操作,假如时间允许在学校展开或组织,对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应该是很有益处的。
二、引导学生发现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实现让学生从会发现问题到发现有质量的问题,也需要实行长期指导,反复训练。
1、提供发现问题的示范。
学生是从模仿开始的,假如教师擅长提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发现的问题质量也较高。
所以,教师要言传身教,不但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的发现问题做出示范。
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发现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要发现得有价值。
问题的发现要“准”、要“精”。
对认真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提问,要鼓励学生对一些查阅资料也未能解决的问题实行多提问。
在学生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不但要即时的表扬,还要让学生将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其他同学分享,让更多是学生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3、教师要起到好的指导作用。
学生发现的问题可能在表述上不够准确,在把握上可能也不够精准。
此时,教师要实行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把握关键。
在学生闪烁思维火花,却是“雾里看花”时,教师的启发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中,教师要擅长捕捉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积极引导,把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应用于课堂教学,为促动课堂更精彩的生成服务。
总之,经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书中谈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我们再次回味,再次思考。
惟有反复持续的阅读,细细体会,用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更多地理解儿童,走近儿童,走进儿童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