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化学配套练习《溶液的形成》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基础达标】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2.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3.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 )
6.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
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7.将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溶质溶剂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碘酒
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____________而增强。

【知能提升】
( )
A.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
(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在A中加入下面的固体
和液体后,不会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
生的是( )
3.铁和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4.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5.学完有关溶液的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

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_________条件有关;
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

(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了衣服上,他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于是他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下表:
溶剂
溶解性溶质水酒精
苯(一种有机
物,有毒)
汽油
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g锌与5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求:
(1)稀硫酸中溶质、溶剂的质量;
(2)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探究创新】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白同学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白的方案为: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紧橡
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小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请你对小白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你的观点是什么?如不完善,如何改进?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C。

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而蔗糖、氯化钠、高锰酸钾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2.【解析】选D。

在溶液中反应物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能更好地接触,发生反应的机会较多,反应速率快。

3.【解析】选D。

有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另外酒精和汽油等也可作溶剂;有的溶液中的溶质有多种,如海水;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的,如蔗糖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

4.【解析】选B。

用自来水洗去蔬菜上的泥土,是利用水的流动,将蔬菜上的泥土冲走;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作溶剂,使碘溶解形成溶液;用稀盐酸除水垢是利用盐酸与水垢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使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从而随水流走。

5.【解析】选A。

碘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中,A错误;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难溶于汽油,B正确;水和植物油用力振荡能形成乳浊液,C正确;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D正确。

6.【解析】选D。

本题主要涉及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改变情况。

蔗糖、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没有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故选D。

7.【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溶液在命名时,通常溶质的名称在前,溶剂的名称在后;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稀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

答案:
8.【解析】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压强降低;NH4NO3溶于水,左侧玻璃管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侧玻璃管液面在加硝酸铵后比加硝酸铵前液面上升,说明加活性炭的试管在随温度降低时,压强降得更低,故低温时活性炭吸附能力更强。

答案:(1)减小(2)吸收(3)降低
【知能提升】
1.【解析】选C。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A 说法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与上层密度相等,故选项B说法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故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相同的,故选项C说法正确;静置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如泥沙水静置后有泥沙析出,但泥沙水不是溶液,故选项D说法错误。

2.【解析】选A。

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应使A 中气压增大,所以应有不溶于水的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升高使气体受热膨胀。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升高;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氧气;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同时会放出热量。

故选A。

3.【解析】选D。

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亚铁溶液,由于硫酸过多,所得溶液中含有硫酸溶质,硫酸亚铁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故选D。

【规律方法】(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来确定,而且还需根据信息判断原有的溶质是否完全反应,若没有完全反应,则溶质不止有一种。

4.【解析】选A。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故选A。

5.【解析】(1)由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可知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
关;由蔗糖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说明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2)由生活经验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温度有关,如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多。

在探究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时,温度是变量,需在选定溶质和溶剂的前提下,控制其他影响溶解能力的变量,如溶剂的量。

(3)碘难溶于水,达不到去碘污渍的目的;苯能溶解碘,但有毒;酒精不能将碘全部溶解;碘易溶于汽油,又汽油无毒,是最佳选项。

汽油把碘溶解而除去,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答案:(1)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
(2)温度溶剂的量
(3)汽油汽油除去斑点的原理是碘污渍溶解于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除去油污的原理是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使油污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6.【解析】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 + H2SO4====ZnSO4+H2↑
65 98 161
6.5 g x y
65∶98=6.5 g∶x,解得x=9.8 g
65∶161=6.5 g∶y,解得y=16.1 g
因此稀硫酸中溶剂水的质量为50 g-9.8 g=40.2 g,所得溶液中溶剂即是稀硫酸中的溶剂水。

答案:(1)9.8 g 40.2 g (2)16.1 g 40.2 g
【探究创新】
【解析】由于广口瓶内密封着一定体积的空气,当水流入广口瓶时,无论固体
溶于水是否放热,由于水挤压空气,总会在导管口出现气泡;改进后的装置应满足只有固体溶于水,温度发生变化时才会出现明显现象。

答案:小白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该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中时,会把广口瓶内的空气挤压出去,即使广口瓶内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导管口也会有气泡冒出。

改进后的装置图如下(装置1、装置2、装置3可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5分钟训练
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水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组成。

答案:氢元素氧元素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查水的组成基本知识。

对于水的组成,从宏观角度讲,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讲,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思路解析:实验现象是凭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如眼看、鼻闻、触摸等。

而选项A所描述的,确实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并做了直接描写,所以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而B选项所描述为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且它们的体积分别是2∶1,只能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不应算作实验现象,所以不能是题目的答案。

而C、D选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所以它们都不是本题的答案。

答案:A
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味道的____________体。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___℃。

水在___________℃时的密度最大,为___________g·cm-3。

水结冰时体积,所以冰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___________ 冰能在水面上。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答案:无无无液0 100 4 1 增大小于浮
10分钟训练
1.(经典回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思路解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由氢元素组成。

氢气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物是水。

A、B、C均描述了氢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D
2.关于人和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含水约占体重的70%—80%
—4 L—4 L水
C.人体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水,骨骼、肌肉中不含水
D.水不仅是人体的组成成分,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思路解析:水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并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8
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其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

答案:BC
4.小兰已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思路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做实验时一定要严肃、认真,大胆猜想,勇于创新。

答案:B
5.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氧气
B.蛋白质
C.水
D.脂肪
思路解析:人体质量的65%—70%是水。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要想很好地利用水,首先要了解水。

答案:C
30分钟训练
1.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思路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氧化物。

2.(经典回放)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思路解析:要求学生根据图示运用粒子的知识、氧化物的概念分析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必有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也就是说图中至少需含两种不同的原子。

图C只有一种原子,表达的肯定是单质。

图B虽含两种原子,但是两种原子构成两种双原子分子,表示的一定是混合物。

图D构成最复杂,它里面既有氧化物分子,又有单质分子,合起来表示混合物,既然是混合物就谈不上是氧化物,因氧化物首先要是纯净物。

所以选图A。

易混淆的选项是D。

因为图D中有氧化物,但又不全是氧化物分子,还有单质分子,所以图D应归为含有氧化物的混合物。

答案:A
3.(经典回放)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R.Boyle)指出: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和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得到的那种最简单的物质。

当时还没有电解技术,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

根据你的理解和现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思路解析:根据波义耳的说法,他所指的元素实际上是单质。

今天,我们通常说: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显然,元素和单质不是一回事。

电解水实验证实,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答案:D
4.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思路解析: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二者的体积比为1∶2。

答案:A
5.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
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思路解析:组成水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1。

答案:D
6.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
思路解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因此正极产物助燃,负极产物可燃。

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

答案:B
7.1 mL水约20滴,某容器若每秒漏2滴水,一昼夜所漏的水可供一个人补充水分多少天?(以一个人日补充水2.5 L计)
思路解析:某容器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
mL
/
20
/
2
/
60
/
60
24





小时

小时⨯


=8 640 mL
8 649 mL×10-3 L·mL-1=8.640 L
8.640 L÷2.5 L≈
答案:可供个人补充水分3.5天=8.640 L
8.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____________,右边为____________,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该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点燃。

由此可检验两种气体的存在。

其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

答案:(1)负极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氢气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该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木条复燃氢、氧两种元素
9.(1)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

(2)设计一简单实验,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1)①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受潮。

②从冰箱拿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水珠。

(2)①品尝一下味道,如果味咸,就是食盐水。

②如果将两液体分别放在蒸发皿中蒸发,若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蒸发的是食盐水;若无固体出现,则蒸发的是蒸馏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