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阅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答案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答案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海珠玑,唐音永存20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我的导师霍松林先生逝世了,他逝世的消息一下子震动了学界,震动了艺坛。

先生走过了人生的第97个春秋,他的一生平淡而又非凡。

他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

”霍先生12岁以前是在父亲教诲下苦读、苦学的。

父亲先教霍松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然后循序渐进,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古文观止》《千家诗》等。

那些经过反复背诵、后来逐渐弄懂了的东西,涉及文史哲等许多方面,这就在不知不觉之中给他培育了广泛的学习兴趣。

1945年7月,霍松林考入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先生评价霍先生这段学习时说:“时胡小石、卢冀野、罗根泽各以一专雄长盘敦,松林俱承其教而受其益。

于诗尤得髓于汪方湖,于词则传法乳陈匪石。

”在大师级教授的熏陶下,他在文学的海洋中恣意畅游,对音韵学、训诂学、诗学、词学、曲学以及文学理论批评史等刻苦钻研,而且逐渐“由博返约”,形成了研究中国诗史或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的想法。

霍先生教书生涯长为70多年。

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辞世,他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半个世纪。

在文学院的文汇楼大厅,先生题写的“扬葩振藻,绣虎雕龙”八个大字寄寓着他对人才培养的热切期望。

20世纪50年代初,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当时,霍先生接手文艺学,无教材、无参考资料,但他克服困难,从头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至1953年秋,几经补充修改,先生完成了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

霍先生被教育界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

2014年,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发展与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先生被授予“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他随即拿出奖金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奖掖后辈。

重难点06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6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6 传记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60分钟)1. 文言文阅读试题分为两类:1.历史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文学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其中,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实词,文学散文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虚词。

2.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材料选择更加广泛,由过去基本取材于二十四史,扩大到其他各类文本,尤其是纪事本末体史书。

涉及政绩、谏诤、廉洁、经济、民本、治学、读书、孝道、修身等方面。

3.题型注重对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对作者写作目的、思路把握的考查。

一、阅读技巧1.先通读全文,由选择题协助,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进行推导。

4.需要读懂材料,并审清题干要求,立足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出信息。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一、【2022·上海杨浦·高三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齐国佐不辱命①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②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

”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高考现代文阅读人物传记

高考现代文阅读人物传记

高考现代文阅读人物传记篇一:高考语文人物传记类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含答案)高考语文人物传记类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含答案)(一)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

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吴晗的文章和诗吴晗早慧,有“神童”的美誉。

一个证明,是他六岁就写出一首《无题》——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

人人谓我读好书,吾谓耕者比我高。

文采之外,末句里表达的对农事内涵、平民本色的体认与尊重,为不少成人所不及。

他后来成为学界一流的历史学家、内战时曾与闻一多齐名的民主斗士,其来有自。

本是书生,遭遇放不下书桌的时代,为争取继续读书、写书、教书的机会,只有走出书房,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希望合力制止内乱。

内乱一日不除,就一日看不成书。

时代如此,正派、有骨气的文人实在难有更好的选择。

1946年12月4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写文章是愿意的,困难的是别人不把你当作可以写文章的人,被安排做太多自己才力所不愿作的事,于是一方面疲精劳神做牛马,吃力不讨好;一方面又颇想偷闲动动笔墨,成天要接见许多生疏然而是热诚可爱的面孔,说太多自己也记不起来的话;有时还得被牵上讲台,被挤上游行队伍前排,如此如此,就永远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读自己该读的书,然而,又能怨谁,只怪自己是生在如此一个时代。

”当时是黄裳写信约稿,吴晗遇到了知音,有了写文章的机会,自然高兴。

他表示情愿写《旧史新谈》,写短文章,几百字就是一小篇。

每天写半个小时,每个月写一两万字。

他很快就写出了四篇,寄给了黄裳。

大苦闷中,有了些小快乐。

小快乐抵消不了大苦闷。

吴晗写给郑振铎的信中曾有一句:“世界整个变了,我们也已经变了。

”当时的吴晗,用不少精力参与《民主》周刊,学术渐远,政治日近,乃至置身其中,奋力其间,欲罢不能。

”1947年6月30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我极喜欢你的趣味情调,二十年前我们相熟,你的现在也许就是我的过去。

那时代,我还喜欢写旧律呢。

现在都是梦了,想一想,成天是政治,说的,看的,写的,谈的,连做梦都是,就是剁烂了也分析不出一丝丝趣味,情调澈头澈尾的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十年真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十年真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十年真题(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

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2022年】(2022·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封汉广平侯。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传记类阅读相关常识技巧

传记类阅读相关常识技巧

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法
• 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

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

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
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

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
程更富有光彩.

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
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
塑造 人物形象
的方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表现人物 性格,使形 象血肉丰满
自然环境

环境

社会环境
他人
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法
• 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
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 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可以增 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 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点的方法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 • 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
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传记 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 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 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使之显得有血有肉,增加作品 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人物传记阅读专题练习(有答案)

人物传记阅读专题练习(有答案)

人物传记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永玉:大师之境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

十多年前,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年轻貌美的‎妻子和别人‎好了,他戴了“绿帽子”,眼含热泪,一脸的无辜‎无奈和委屈‎。

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太有性格、太有意思的‎一位老人家‎!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

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

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

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12岁那年‎,黄永玉独身‎一人离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朋‎友。

在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

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迫害:一位的老婆‎被保长凌辱‎了,一位被抓了‎壮丁。

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连夜干掉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那是在60‎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

23届上海高三一模传记阅读

23届上海高三一模传记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022·上海奉贤·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贾谊传(汉)班固①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文帝召以为博士。

②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

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③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坐谈于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④是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⑤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⑥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

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有删改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超迁( ) (2)专欲擅权(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集体教案)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集体教案)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集体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传记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物传记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人物传记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物传记的了解和阅读经验。

2. 讲解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人物传记是一种记录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的文学形式,强调其真实性和客观性。

3. 分析人物传记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传记中的生平和成就,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章节二: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

2.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人物传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

2. 分析和实践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他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 讲解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介绍如何关注人物生平事迹、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评价。

3. 分析和实践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让学生阅读一篇人物传记,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和理解。

章节三:分析人物传记的语言和风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语言和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人物传记的语言和风格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物传记的语言和风格特点。

2. 分析和评价人物传记的语言和风格。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物传记的语言和风格的看法。

2. 讲解人物传记的语言和风格特点:介绍人物传记通常采用客观、平实的语言,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

3. 分析和评价人物传记的语言和风格:让学生阅读一篇人物传记,分析其语言和风格特点,并评价其表达效果。

章节四:案例研究:一位杰出人物传记的阅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位杰出人物传记,深入理解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人物传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一位杰出人物传记。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天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杨继盛传杨继盛在七岁时失去了母亲,庶母妒忌他,让他去放牛。

他在里塾里遇到读书的孩子,很喜欢,就请求兄长让他跟着塾师研究。

兄长告诉父亲后,父亲同意了他去研究,但他还是得继续放牛。

十三岁时,他开始跟着师傅研究。

家里很穷,他更加自我要求严格。

后来,他被贬为狄道典史。

那里是杂居的地方,人们不常识字,杨继盛选了一百多个有才华的子弟,聘请三经师教他们。

他卖掉了自己的马和妇女服装,用钱购买田地,资助那些学生。

当地有一座煤山,被少数民族占据,当地居民需要从两百里外买柴火。

杨继盛召集少数民族,告诉他们:“如果杨公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也会帮助他,更何况这座煤山呢!”少数民族信任并爱戴他,称他为“杨父”。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卖④市:买⑤资:资助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继盛经里塾B.请得从塾师学C.年十三岁D.家贫,益自刻厉2.翻译文中加点的词庶母()里塾()狄道()3.文中杨继盛为学生筹资的行为体现了什么?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4.解释文中的“龂龂然”和“染溪”分别是什么意思?A.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B.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C.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D.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褚玠的官场经历和品性特点。

4.文中提到的“高宗”是哪个朝代的皇帝?至之市,无案牍之劳形。

久之,目似瞑,撤屏视之。

褚玠少年丧父,是叔叔褚随将他抚养成人。

褚玠小时就有美好的声誉。

由于中书舍人蔡景历的推荐,他出任山阳县令。

高宗一开始并不赞同,后来才勉强同意了。

山阴县民张次的、王休达与诸奸吏互相贿赂勾结,把丁口多的大户都隐匿起来,不交纳国家的赋税。

褚玠将张次的等人关押起来。

皇太子知道褚玠没有钱返回京城,亲自写信给他,并赐给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褚玠才得返京。

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先达多以才器许之许:才器许之许表示许多人都承认他的才能。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传记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传记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没有想到,他为了见一位远道而来的编辑,竟推迟
了前往长安县修改《白鹿原》的行程。你知道吗,当时修改 《白鹿原》远比见一位未曾谋面的编辑急迫、重要啊,如果 不能如期修改好,那一届的茅盾文学奖可能就失之交臂了。 ”其实,在见面之前,邓映如仅与陈忠实通过一个电话。
3.陈忠实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_示__例__:__①__困__境__中__坚__持__写__作__的__精__神__;__②__获__得__名__利__后__的__淡__然__自_____ _持__;__③__小__康__生__活__中__的__勤__俭__节__约__;__④__始__终__不__变__的__朴__实__本__性__;__⑤___ _平__易__近__人__的__待__人__态__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处直接引用陈忠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朋友的话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 __示__例__:__①__引__用__陈__忠__实__本__人__的__话__,__直__接__表__明__了__陈__忠__实__对__于__人__生__、__ __写__作__的__看__法__;__②__引__用__朋__友__的__话__,__写__出__陈__忠__实__的__淳__朴__农__民__形__象__;__ __③__正__侧__面__描__写__相__结__合__,__使__文__章__更__加__真__实__可__信__,__使__人__物__形__象__更__加__ __全__面__立__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学大师饶宗颐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

事实上,饶宗颐既非学院派,也非西洋派,而是一位受家庭浓厚的文化熏陶、自学成材的大学者。

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藏书楼自学。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虽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1949年,饶宗颐移居香港。

从1952年开始,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16年,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中国的学者没有地位。

但他对身外浮名并不看重,在学术的天地里,自得其乐,满世界留下了脚印。

要考证甲骨文,他就出现在日本;想要研究敦煌学,他便去了法国;要研究梵文,他就去印度。

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他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

学者称其“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则以“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这样气势磅礴的对联,来表现其开阔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

季羡林曾评价他最善于发现问题,绝不固步自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东西。

饶宗颐对国外的考古发掘以及研究成果信息灵通,研究视野无限开阔。

他的习惯是每一个问题都要穷追到底,40多岁学习梵文,60岁以后学同样有“天书”之称的希腊楔形文字,这些都是为了能直接读懂最原始的经典,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

不少人将饶宗颐与王国维、陈寅恪相比,认为他们在治学上既博且深,在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但王、陈二人皆没有饶宗颐在艺术上的成就。

饶宗颐精通古琴,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有人评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炼,他在技法上已经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他的性情与人生观,也圆通无碍地融在画中,使其画作成为了传说中极其罕见的学者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四校2011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

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

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口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

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

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

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

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

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

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

”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

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

”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说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是因他作为一名非职业作家却成为“五四”以来成就可观的诗文大师。

D.“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E.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一方面表现在他大力提携后辈上,一方面表现在他从不计酬劳,到处演讲,惠及众人上。

14.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答:15.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答:参考答案:13、BE(5分)(A、作者并不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把一些看起来似乎矛盾的现象放在一起,是为了凸显余光中的形象特征;C、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人们关注的集中点)”,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如何,而是因为余光中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等。

D、“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理解不当,“创作丰富”已成事实,这里是从影响上说,应理解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

)14、碰见话不投机的人,便正襟危坐,不与之交谈;遇到“可与言的朋友”,便口角生风。

(2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光中是一个既冷静又热情,喜欢有品位的谈话的,坦诚、直率的人。

(2分)(他希望朋友之间的谈话是不设防的,是无所用心的,足见其坦诚;他追求见识相当、彼此欣赏的交谈,追求与真正的知己交谈,不希望和俗人交谈。

)15、同意观点一: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

(1分)阐发要点:①他在写作上追求完美,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②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全神贯注,不能出错;③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④大力提携后辈,培养年轻人,到处演讲,却从不计酬劳,等等。

(5分)同意观点二:余光中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

(1分)阐发要点:①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时代,人的生活是多样的,有人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也是可以理解的;②人应该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李白、苏轼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性格才为后人所称道;③人需要宁静,也需要宣泄,余光中的生活因其追求完美而显得过于单一。

(5分)(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离开原文去谈。

从阐发的要点是否合理全面上考虑给分。

)福建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4分)丰子恺究竟为今天画了什么胡晓明上海图书馆邀请我来讲“丰子恺为我们今天画了什么”。

这个话题很好。

作为一位画家,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风景,都饱含着他看世界的一种眼光,饱含着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饱含着他对人生的一些非常真挚的感动。

看到丰子恺的画,觉得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

画面那么简单,那么写意,但是有浓浓的意思。

你看,天渐渐黑下来了,那痴痴地等着主人回家的小狗,都伏在门边睡着了。

在另一幅画中,丰子恺画了一个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扎的黄鳝,肚子成一个弓形,高高地拱起,黄鳝宁可让它的头烧焦,尾烧烂,但是它要保护肚子,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肚子里面还有一个小生命呀!在丰子恺的画中,能看到动物身上伟大的善良,对弱小生命的爱护,能看到一个个丰盈灵妙的世界,每一个小草,每一个杨柳枝,都是那样的有生命、有感觉、有情义,这是古代的一种哲学——“万物有情”,现在很多人都抛弃了这种观念。

丰子恺为我们究竟画了什么?我的回答是他画出了人心、人性、人道、人情,画出了文明的基本价值,画出来这些东西,就很了不起。

中国的文明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文明。

丰子恺所画的画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手,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传送富于人心、富于人道的生命气息。

中国的文明靠什么传承?就靠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

有人说,丰子恺的东西很软弱,是不能去和日本人抵抗的东西。

其实从长久的观点看,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平、善良、纯真,这样一种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其意义不亚于拿起机关枪去和日本人对抗,它同样是一种抵抗,是文明对野蛮的抵抗。

像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家在今天已经成为遥远的绝响。

他并不是完全为了艺术,或者说是笔墨,或者是某种色彩,他不是追求一种风格,一种形式,更不是追求一种话语权,或者是西方艺术的一些标准、时尚流行的符号,他的艺术是一种有生命担当的艺术。

丰子恺的作品,具有跟当代艺术不一样的概念,这样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所谓“艺术追求创新”的标准来看待。

这是一种具有古典圣贤心灵的艺术,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种做人的精神,有一种很高的境界。

在这样一种境界下面,艺术就会流露出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丰姿,不像我们后代的人去玩艺术或者去游戏艺术。

丰子恺的文字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美,他的文字很轻松,很温馨,有一种江南的气味,是一种宁静的、没有火气的、很温厚的气息。

江南文化有一个特点叫做“水做的男人,花一样的女人”,江南水乡多,水很多,水多就是柔,有一种轻轻淡淡的,春天或初夏的气息。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说“上善若水”,道家讲最好的心境就像水一样,水是最高的善,水是最高的境界,水是最不固执的,到哪里就随什么样的形状,到方就是方,到圆就是圆,水是最包容的。

丰子恺的艺术像水,他画画的时候,用的笔是毛笔,温厚的味道就出来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关于都市文明的画,他画的大概是上海,人与人之间有一种非常大的距离,本来是隔壁邻居,用了很大的铁栏杆,还是带刺的。

丰子恺的画追求温暖的人情,在人心沙漠化的城市文明当中,追求诚挚的心灵沟通,人性的温暖。

丰子恺还有一幅“阿宝做媒人”的画,画的是“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宝做媒人”,素材源自丰子恺的大女儿阿宝很小的时候,喜欢牵着弟弟瞻瞻、妹妹软软的手玩做媒人的游戏。

离上海华中师大很近的地方有一个茶城,茶城一个礼品店有丰子恺和李叔同的仿真作品卖,大概一两百块钱。

有一天我去买礼品,恰好碰见一件让我很惊讶的事。

那天我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哦,这不是阿宝么!”确实是阿宝,在那里签名售画,一低头,一举首之间,恍然就是她小时候的神情。

这是丰子恺艺术了不起的地方,很传神,他能够把小孩子的神态抓住,而且保留下来。

七八十年后,小孩已成老妇,那神态我们还可以在我们生活当中,活生生地感触到,这时我觉得丰子恺离我们非常近。

——(选自《名人传记》2009年第10期)16.文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中“中国的文明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文明”同“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平、善良、纯真”有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

[]B.丰子恺画中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扎的黄鳝宁可让它的头烧焦,尾烧烂,但是它要弓起肚子,保护肚子里的小生命,这给人心灵以极大的震颤。

C.世界万物有情有义,丰子恺的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根杨柳枝都是有生命、有感觉、有情义的,这是古代“万物有情”哲学观念的体现,现在很多人都推崇这种观念。

D.文中说丰子恺画的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手,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意思是说丰子恺的画还有些稚嫩。

E.从丰子恺的画中可以捕捉到他看世界的眼光,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理解,观察出他对人生的感动。

17.为什么说“丰子恺的艺术像水”呢?请简要分析。

(4分)18.文中“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这句话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6.恰当的两项是〔B〕〔E〕(A项是不矛盾的,前者是指中国文明的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影响力大;后者指文明的特点是温文尔雅的,具有长久生命力;C项不合原文“现在很多人都抛弃了这种观念”的意思;D项“像个小孩子的嫩手”是用来比喻丰子凯画的“柔软、轻盈、美妙”的风格特点,不是指作品稚嫩。

)17.这是用比喻的说法来表达丰子凯绘画的风格。

因为水是最高的善,水是最高的境界,水是最不固执的,水是最灵动的。

这样的艺术是一种具有古典圣贤心灵的艺术,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种做人的精神,有一种很高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