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摘要] 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少子化现象,经济发展不平衡下的人口流动以及
现代化思潮下的个人主义等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我国应在政府牵头带领下,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实现多措施保障的农村“空巢”家庭养老。
[关键词] “空巢”家庭;养老问题;保障;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与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老年化现象在我国愈加普遍,老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70% 生活在农村。
1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首先,受城乡二元化体制、农村农民发展落后收入限制大,集体养老资源有限以及传统观念等各种制度政策、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农村老人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有劳动能力,仍然需要从事体力劳动来维持生存。
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表明,农村老年人从事农业劳动的比例占到36.4%。
其次,即使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但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农民的收入有限,子女的资助也有限。
子女为生活所迫,外出打工、经商,老人被迫留在家中的“无奈型空巢老人”大有人在。
另外,农村空巢老人长期与子女分离,仅与老伴为伴或独自一人生活,子女的帮助微乎其微。
他们缺乏精神慰藉,不能享受天伦之乐,还要饱受思念之苦。
根据2006年全国性的调查数据显示,38.7%的农村老人有轻度抑郁症,18.6%和7.4%的人有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
他们通常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常年在外的子女是他们的全部寄托。
2 关于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2.1 一如既往地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实行倾向性保护政策
第一,国家应着力保障农村以耕地为主要经济收入的传统模式。
例如,通过兴修农村公共设施来加强农村与城市间的联系,为剩余农产品的价值转换提供条件。
第二,改革土地、征地制度,实行土地流转,推行以土地换社保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养老功能,解决丧失劳动能力的无力耕种土地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第三,放宽农村集体养老资源的适用条件,降低农村集体养老资源的使用门槛,使年老的着实困难的农村空巢老人能够享受养老服务,解决养老之忧。
第四,适当提高新农合的待遇水平,扩大农村低保的对象,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经济基础。
2.2 各方主体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努力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弱势外来农民工)的利益,减少“准城市化”现象,让外出务工的子女为在农村养老的父母出一份力。
一是司法部门应严格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收入,使其有经济基础来供养在农村的空巢老人;严厉打击阻碍相关惠民政策落实的人员以及变相落实相关政策、以权谋私等情况,切实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劳动部门、税务机关等应积极履行职责,督促各企业组织积极交纳相关的社会保险,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2.3 想办法提供就业岗位,为部分劳动力的回流创造条件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巢家庭出现的直接原因,为引导部分劳动力回流,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施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让有一技之长者有更好收入预期。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创业。
如建立农民工创业资金支持系统,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拓展农民工创业空间,引导返乡农民工把长期打工生活中学到的技能、积累的资金、磨练的市场经验以及社会关系网络资源运用于自主创业之中,积极兴办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产品深加工等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引导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三是开发建设项目,安置就业。
四是在尊重经济发展客观现实的前提下将在城市买房的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使部分农民工实现就近市民化。
2.4 倡导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主要倡导建立“四层次”保障模式:第一层次是完全由政府出资的基本保障部分,第二层次是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基本保障部分,第三层次是个人与家庭作为主要出资人的强制补充保障部分,第四层次是个人与家庭作为主要出资人的自愿性补充保障部分。
可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老年人救济体系,加大对农村商业保险的宣传,对商业保险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以便有经济条件的农民能参加商业保险,建立健全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2.5 发扬传统孝道文化,顺应农民安土重迁的思想习惯,实行社区养老模式
发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维持传统“反哺”或“反馈”的老年人赡养模式。
通过孝道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减少农民养儿防老的风险,促使年轻一代合理分配老一代和小一代代际之间的资源,保障上一代的养老问题有着落。
另外,要发挥农村熟人社会之间的互助协作,就地实行保障,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整”(把特别困难的空巢家庭老人集中起来,统一在养老院供养)“散”(让一般空巢老人散居在家中,但他们依旧可以享受社区养老成员的基础待遇)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3 小结
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应该建立以家庭为主要责任主体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但不应仅局限于此,要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让各方主
体共同参与,通过间接措施和直接引导使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提升生活情趣,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之路的同时,全面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