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古人谈古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可耻
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重要
C.学而不厌厌:满足
D.却只漫浪诵读漫浪:随意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默而识之如井蛙之窥天
B.心不在此此三者缺一不可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乐园。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①。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

诸儿竞走取之③,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④,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

②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头都压坏了。

③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

④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

⑤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

1.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乐园。

怀素练字
怀素是唐朝有名的和尚。

他从小入庙出家,可他始终坚持了对书法的爱好,他的代表作《自序帖》可谓草书史上的典范之作。

成就的取得,是他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的结果。

能有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为僧人的本职是事佛、坐禅念经,要练字,就要把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全占满。

这一点,怀素完全做到了。

他的毅力是令人赞叹的。

练字还需文房四宝俱全。

寺庙中的生活本来就是清苦的,买笔买墨就得不少钱,还哪有钱去购买砚台、纸张呢?可这并未难住怀素。

聪明的怀素想出了一个省钱的办法——以芭蕉叶代替纸张。

长沙的气候温暖、潮湿多雨,非常适合芭蕉的生长。

芭蕉叶子又肥又大,代替练字的纸倒也凑合。

于是,怀素在房前屋后的隙地上栽了上万株芭蕉,以供摘取叶子挥洒笔墨。

他给自己掩映在芭蕉丛中的庵堂取名为“绿天庵”。

由于怀素练字过勤,芭蕉叶子不够使用。

他又找了块木板,刨平后刷上油漆。

每年在
芭蕉叶子没长成之前,他就用木板练字。

写满一板后,擦掉之后再写。

如此反复不已,时间长了,一场木板竟磨穿了。

练字离不开笔,怀素对笔十分爱护,每写完字都把它洗得干干净净。

他没有合适的盛水器皿,便就地取材;到屋外的一个小石头池子里洗笔,拿它当了“笔洗”。

日久天长,池子里的水全都变成了黑水。

人们就叫它“墨池”了。

怀素每天在芭蕉叶、木板上耐心地写着字,笔用秃了一支又一支,几年后,用秃的笔有一大堆。

怀素对这些笔感情很深,把它们葬在山下。

他还为这些笔树立了墓碑,名之为“退笔冢”。

怀素就是这样努力创造条件,勤习苦练,终于练就一手用笔盘旋、狂放,变化繁多而又挥洒自如的狂草,由一个爱写字的小和尚成为一名值得效法、赞颂的书法大师。

(1)文中有些词语我们不常见到,请你试着说一下它们的意思。

事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结果”加了引号,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3)短文的文章结构是,请你用曲线画出文章前后呼应的句子。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①(有志则
____);②(有识则_____,____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③(有恒者则_______)。

此三者缺一不可。

[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2]曾国藩认为,读书要“三有”,即有_______,有______,有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中的“志”是指“志向”,“识”是指“知识”,“恒”是指“恒心”。

(_______)
(2)“学问无尽”可以用现代成语“学无止境”来形容。

(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中的句子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

”时众盲各以手触。

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莱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背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

(注释)①告:告诉、说给。

②时:当时、此时。

③触:触及、摸到。

④类:好似、好像。

⑤莱(lái)菔(fú):萝卜。

⑥箕:簸箕。

⑦臼:舂米的石臼。

(1)短文写的是________的故事。

文中“时众盲各以手触”一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文中共有_____位盲人摸象,他们在摸象后说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他们最终谁也没说准象是何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蝴蝶泉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ji àn qiàn)。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xià jià)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东向漱根窍而出
东面( ) 向东( )
(2)清洌可鉴
照( ) 镜子( )
(3)过五月乃已
已经( ) 停歇( )
3.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倚崖而耸立( )
(2)东向漱根窍而出( )
(3)清洌可鉴( )
(4)五色焕然( )
(5)游人俱从此月(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洌——( ) 耸立——(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字词。

甚(________)诣(________)乃(________)未闻(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9. 古文阅读。

人生小幼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③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

②专利:专注集中。

③已:同“以”。

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

⑤坎壈: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___)
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
(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___)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
[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

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

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1)七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岁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10. 阅读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______》。

[2]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惠:①受到的好处。

②智慧。

③敬词。

甚聪惠(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为设果,果有杨梅。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B.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12.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甚:_____ 惠:_____ 诣:_____ 乃:_____ 为:_____
设:_____ 示:_____ 未闻:________ 家禽:________
[2]用/ 给短文划分节奏。

[3]用四字词语夸一夸杨氏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也会说:
①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


②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欲:履:度:遂:
[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
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
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
[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
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
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
[4]从“宁信度,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古人谈读书》选段,完成习题。

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

[2]用自己的话写写画“﹏﹏”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

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

C.第一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

[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