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包括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四个子目之间相互联系。

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能够收获生动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学会阅读、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从历史中获得感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重要史事及其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
2.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及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了解七七事变中赵登禹、佟麟阁和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人的英雄事迹,感悟中国军民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爱国精神,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信念。

(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

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书目)《佟麟阁全传》。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出示卢沟桥的图片,在北京西南郊外的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这座桥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又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悲壮。

日本是如何制造卢沟桥事变的?卢沟桥事变又有什么意义?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思考,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
1.说说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
六、学习任务四
南京大屠杀
教师活动:出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5—96页相关内容,列表梳理南京大屠杀的概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制作表格。

开始时间1937年12月13日
持续时间长达6周
被屠杀者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屠杀手段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
屠杀人数30万人以上
教师活动:南京大屠杀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知识,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体现了法西斯的残酷和野蛮。

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更加直观地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七、过程性评价
《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人民最终团结起来,进行了一场抗击日寇侵略的全民族抗战。

面对日军的挑衅和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

淞沪会战作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4年战争,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九、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