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鼓励科研机构切实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科研机构所有权和经营管 理权分离。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要明确规定科研机构为经济、科技发展所必须达到的承包指标,要使科研机构 和科技人员的利益,与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挂起钩来。技术开发为主的科研机构,确定承包指标要有利于提 高社会经济效益、科技水平和确保科研后续发展。要逐步推行在科研机构内部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竞争来 选择并确定经营管理者。对经营管理不好、效益很差的科研机构,可以转向、被兼并或撤销。科研机构的承包指 标应逐级进行分解,按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落实到基层。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综合性 大院大所可以划分成若干独立核算单位实行承包。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过程中,科研机构要统筹兼顾各类任务 的安排,搞好收益的合理分配。要抓住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转机,对职工按在岗不在岗、编内编外等不同情 况给予不同的工资、奖励、福利待遇,以解决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低等问 题。
坚持战略引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长期制约我国 发展的痼疾。40年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最鲜明的战略取向,是贯穿改革全过程的一 条红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速推动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从“面向、依靠、服 务”到“融合、支撑、引领”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1年的39%左右提高到2017年的57.5%,从 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联动循环正在形成。
体制改革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决定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2年。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 改革。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定义
我国原有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其突出特点是政府拥有独立研究机构的技术和资源。该 体制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为科学技术自身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科技体制弊端日益突出。
改革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优化了 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
改革前,我国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资源主要集中在独立的研究机构,经过多年改革,形成了科研院所、高校、 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创新模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2007年企业研发经 费支出占全国的72.3%,企业研发人员占全国的68.4%。
过去,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确实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热情,促进了科技的产业化,使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的问题有了根本的改观。但由于实施的是渐进的、目标不断调整的模式,但改革到现在,中国的科技体制仍然面 临相当大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科研院所制度需要按照现代院所制度加以理顺。从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目标和促进科技为经济建设 服务的目标看,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已经大致完成。但由于相关的制度改革没有到位,虽然以建立符合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体制作为我们建设的重要目标,但在实施执行中,在“摸着石头过河”和缺乏经验的前 提下,一个研究单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单位。一个研究单位有了非常多的目标和体制。因此,我们有了“一院两 制”,高校的“教育、科研和产业”三条腿走路的口号。甚至一个研究单位出现了几种制度———事业单位制、 企业制、公益类制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科学目标和市场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的目标与单位的目标难以 区分。
改革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横向看,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的 差距明显缩小;从纵向看,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开始进入 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进程中,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推 动和保障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经验。除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牵引和有力支撑, 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是要放活研究所,使它在科技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研究所的作用在现实中被削 弱。扩大研究所管理的自主权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但在实施执行中,由于国家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政 府职能没有实行重大转变,研究所的微观管理依然受到各种限制。由于事业费减少,项目经费又由课题组掌握, 造成研究所资金严重短缺,整体实力下降,甚至难以维持日常工作的开展。研究所的整体功能在下降,研究机构 协调进行重大项目的成本增加,从事重大项目的能力在下降。
第二,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通过对开发类院所实施企业化转制,从体制上解决了大批应用开发类院所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的问题,科技 人员市场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歼10”飞机、超级计算机、核心软件、 集成电路装备、大型燃气轮机、超级稻育种技术、新药创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 撑。
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8年。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了“科 教兴国”战略,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开展了科研院所结构调整的试点工作,1998年在中科 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第三阶段:1998年至2004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化的决定》,对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这一时 期的主要政策走向。政策供给集中在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提高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
科技体制改革
从事对科学技术的机构设置、管理研究、 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整套国家
层面的结构体系和制度设置
01 定义
03 改革成效 05 国务院决定
目录
02 体制改革历程 04 改革中的问题 06 改革经验
科技体制是指从事对科学技术的机构设置、管理研究、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整套国家层面的结构体 系和制度设置。
第三,加强了公益性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配合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国家持续加大对公益科研的 投入,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人均事业费从过去的不足2万元,提高到目前的8万元左右,2007年国家新增“基本科 研业务费”、“修缮购置专项经费”、“研究生培养补助经费”、“增拨离退休人员费”合计19亿元。
改革中的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着力突破影响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体制存 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科技投入不足,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薄 弱;创新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等。正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为科技创新打破束缚、扫清障碍、释放潜能、 注入动力,我国才走进“科学的春天”,进而迈向创新驱动发展。
感谢观看
国务院决定
(一九八八年五月三日)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经 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也对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 际出发,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发挥科技优势,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进一步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 机制,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高技术产业的形成,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要 在继续贯彻执行已公布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同时,以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和深 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此,特作如下决定: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纲要》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体制改 革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支持鼓励企业成为 技术创新主体;二是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三是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全面推进中 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