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 常识讲义笔记整理(中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常识(笔记)
【说在课前】
今天晚上主要讲解中医常识,“悬壶济世医考生,妙手回春解杂症”横批“包治不上岸”。

今天晚上的主讲老师为粉笔老中医李卜,字时珍,号仲景。

中医相对来说是非常专业的学科,常识中考查的较为简单,课上有些知识点是初中高中历史中学习过的内容,因此不会讲解过于专业的中医知识,本节课只针对常识考试。

【思维导图】
【梳理】
中国古代医学:
基础理论:理论特点(同其他体系有何不同)、脏象学说(脏象指器官,研究人体器官的基本组织)、病因学说(研究正常的人为什么会生病)、疾病防治原理(了解生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药性理论、针灸。

中医史:名医名著(历代名医、著名的医学著作)、常考典故(同中医相关的典故)。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解析】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把人看成统一的整体。

如甲头晕、腰痛、腰膝酸软,中医看病可能不会调理甲的头和腰,会调理甲的肾,原因:中医把人看成统一的整体,腰痛有可能是肾虚。

辨证论治:证指原因、机理,弄清楚病的原因和机理,同一种病可能是不同的原因和机理造成的。

如每个人的感冒不同,有可能是风寒,也有可能是风热,因此在治疗中可以辨别清楚、对症下药,会更快的治愈。

中医被誉为我国的“国粹”,我国一共有三大“国粹”,另外两个为京剧、国画。

注意针灸、昆曲不是“国粹”。

(二)脏象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解析】
脏象学说,中医把器官分为: 1.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考点:记住五脏六腑分别是什么。

三焦是中医中特有的功能性器官,实际是不存在的,指人所有的器官一起代谢水液的功能。

帮助记忆:肠、胃、胆、三、胱。

主要器官的功能: 1.心:
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形成血压
【解析】心的功能:
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的跳动即为心肌的收缩和舒张,一收一舒产生动力,把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

心脏没有储存血液的功能。

可以储藏血液的器官:脾(储血功能最强大,被称为“血液仓库”)、皮肤、肝。

形成血压:人的心脏有两部分,心室和心房,其中心室形成血压。

心室形成高压:肌肉收缩;心室形成低压:肌肉舒张。

2.肝:
(1)解毒、代谢、免疫、分泌胆汁(2)人体最大消化腺
【解析】肝的功能:
解毒、代谢(肝最强的功能,被称为人体的代谢中枢)、免疫、分泌胆汁
(注意,胆不能分泌胆汁,主要是储存胆汁,之前医学不发达,解剖胆之后发现大量胆汁,认为是胆分泌胆汁,后进一步研究,发现是肝分泌胆汁)。

注意:唾液腺分泌唾液。

功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肝属于消化系统,为人体最大消化腺,成人的肝有1.5公斤。


结构:十二指肠——盲肠——肛门
小肠:消化吸收主要场所;大肠:排泄
【解析】肠:
结构:小肠(起点为十二指肠,结束在盲肠),大肠(起点为盲肠,结束在肛门)。

小肠是人体最长的器官,也是最长的消化道,成人的小肠长达 3 米,食物在其中停留的时间最长,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连接肛门,将人吸收不了的食物直接排出体外,即为排泄。

【思维导图】
【梳理】1.心:
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不能储血。

血压:心室收缩,收缩压/高压;心室舒张,舒张压/低压。

2.肝:
功能:解毒、代谢(代谢中枢)、免疫、分泌胆汁。

最大消化腺。

胆汁:促进脂肪消化。

3.肠:
小肠起点:十二指肠;终点:盲肠。

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最长的消化道。

大肠起点:盲肠;终点:肛门。

功能:排泄。

真题演练:
1.(2009-913联考)一个国家中的文化精华,称其为“国粹”。

中国的三大国粹为()。

A.儒学、国画和针灸
B.茶艺、昆曲和武术
C.瓷器、书法和儒学
D.国画、京剧和中医
【解析】1.D 项正确:国画、京剧和中医。

【选 D】
2.(2017辽宁)关于人体常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体唾液是舌头分泌的
B.人体内易于疲劳的肌肉是骨骼肌
C.人的大肠比小肠长
D.当心房收缩时测得的血压是低压
【解析】2.A 项错误:唾液腺分泌唾液。

B 项正确:人体的运动依靠骨骼肌的牵引,即使躺下不动,骨骼肌依然在牵引,因此骨骼肌易于疲劳。

C 项错误:小肠是人体最长的器官。

D 项错误:心室形成血压,心室收缩形成高压。

【选 B】
3.(2017-422联考)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胃吸收酒精的能力较强
B.胆汁不具有促进脂肪消化的功能
C.大肠的作用是排泄未吸收的食物
D.肝被誉为“物质代
谢中枢”
【解析】3.A 项正确:人体中小肠可以吸收 40%的酒精,胃可以吸收 20%,表述正确。

B 项错误:胆汁的功能为促进脂肪消化。

C 项正确:大肠连接肛门,功能为排泄,表述正确。

D 项正确:表述正确。

【选 B】
(三)病因学说
六淫(外感):风、寒、暑、湿、燥、火
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
【解析】病因学说:
六淫(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大自然的六种气候,又称六气。

其中“暑”指夏天的湿热,“火”指干热。

六淫过于强大、人比较虚弱时,会导致人生
病,如夏天(三伏天)人容易中暑。

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体的七种情绪,凡事有度,情绪过头也会引起人体疾病,如范进中举高兴过头,当场失心疯,最后是岳父的一巴掌让其清醒。

佛教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四)疾病防治原则1、预防原则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早期诊治、防止传变。

【解析】
预防原则:考试中可以区分预防和治疗的原则即可。

未病先防:没有生病时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水果蔬菜,防止生病。

既病防变:已经生病,不要灰心丧气,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变。

2、治疗原则
正治反治
标本兼治
扶正祛邪
调理阴阳
调理气血津液
调理脏腑
三因制宜
【解析】治疗原则:
正治反治:正向治疗、反向治疗。

标本兼治:表面的和深层次的一起治疗,“治”指治疗。

扶正祛邪:邪指六邪,邪气侵入人体导致人生病,把邪气驱除出人体,驱除的过程就是治病的过程。

4.(4)(5)(6):阴阳、气血津液、脏腑都是人体的物质或者器官、机能,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调理,只需要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才开始调理,让人回归正常,调理的过程就是治疗。

三因制宜:因人而异(小孩和成人的感冒治疗方法不同,治疗小孩比较温柔,治疗成人用药较重),因地而异(同一个季节,北京地区有可能是风热感冒,西藏拉萨地区可能是风寒感冒,治疗方法不同),因病而异(辨证论治,同一种病,可能机理不同,要辨别清楚)。

根据字面意思,有“防”,属于治疗原则;有“治”“驱邪”“调理”,属于治疗原则。

(五)药性理论: 1、四气
又称“四性”,指药物寒、凉;热、温四种不同的药性。

2、五味
指药物的真实滋味。

包括辛、酸、甘、苦、咸。

薄荷酸枣仁海藻山药野菊花
【解析】
药性理论研究药物的性能和功能,中医分为: 1.四气:
又称“四性”,指药物寒、凉;热、温四种不同的药性。

寒、凉:都可以治疗温热病,不同之处在于程度不同,如上火是温热病,可以用寒性的石膏、凉性的栀子治疗,不同之处用石膏见效更快,用栀子见效较慢。

热、温:可以治疗寒凉病,不同之处在于程度不同。

五味:
指药物的真实滋味。

包括辛(麻、辣,如果一个药是麻辣的是辛)、酸、甘(甜、淡)、苦、咸。

生活中的五味:酸、甜、苦、辣、咸。

相应的药物属于哪种味道:薄荷(辛)、酸枣仁(酸)、海藻(大海中生长的海藻,咸)、山药(甘)、野菊花(苦)。

药物: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植物药:
带木、藤、根、香、草、叶、花、子、皮、仁等字眼的药。

特殊:穿山龙、牛膝、淫羊藿、狗脊。

动物药:带有动物字眼。

特殊:五灵、五灵脂、夜明砂、地龙、玳瑁、瓦楞子。

矿物药:
带砂(朱砂)、石(磁石)、硝(火硝、芒硝)、矾(白矾、黑矾)等字眼的,都是矿物药特殊:龙骨、龙齿。

【解析】
药物的来源: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考查方式:给出药物选择是哪种药物来源。

植物药:带有明显“植物”字眼和特殊的药物。

比较常规的植物药:带木、藤、根、香、草、叶、花、子、皮、仁等字眼的药。

这些都属于药物的具体部位,如种子、根、果皮。

特殊植物药:
①穿山龙:注意与穿山甲(动物)区别,穿山龙是一种植物,因长得像龙、在山中生长而得名。

②牛膝:带有“牛”字,好像是牛的膝盖,但属于植物药。

③淫羊藿:是一种草,因羊吃了可能比较淫荡、不太正经得名。

“藿”提示是植物药。

④狗脊:长得像狗,是一种植物的根,全身披金毛,属于植物药。

动物药:
比较常规:带有动物字眼,如穿山甲、蛇等属于动物药。

比较特殊:
①五灵脂:“五灵”是一种老鼠,五灵脂指一种老鼠的屎,属于动物药。

②夜明砂:不是矿物药,是蝙蝠的屎。

③地龙:是晒干之后的蚯蚓,因长得像龙、同时在地下活动得名,属于动物药。

④玳瑁:古人通常用作装饰品、比较奢华,是一种海龟闪闪发光的壳,属于动物药。

⑤瓦楞子:“子”一般指植物的种子,此处是花甲壳(花蛤壳)。

矿物药:简单理解为用石头入药。

(1)比较常规:一般带有“石”或者“石”偏旁部首的归入矿物药范畴。

带砂(朱砂)、石(磁石)、硝(火硝、芒硝)、矾(炸油条用的白矾、黑矾)等字眼的都是矿物药。

(2)比较特殊:龙骨和龙齿指恐龙、猛犸象等远古大型哺乳类动物灭绝后变成化石的骨头,属于矿物药。

(六)针灸: 1、分针、灸。

2、2010 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析】1.针灸:
概念:针、灸是两种治疗方法的统称。

不是一种治疗方法,分针、灸两种治疗方法,即“针”是用针刺激穴位,“灸”是用艾草做成的艾条熏灼穴位。

意义:2010年针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记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可。

中医是三大国粹之一。

2.刮痧和拔罐:不是中医比较认可的治疗方法。

真题演练:
1.(2013-北京多选题)中医预防疾病的原则包括()。

A.未病先防
B.扶正祛邪C.标本同治D.既病防变
【解析】1.本题是多选题,AD项正确:预防疾病说明要带有“防”。

BC项错误:属于治疗原则。

【选AD】
2.(2013 国考)关于中药,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辛味药:连翘、杏仁
B.甘味药:当归、人参
C.酸味药:陈皮、黄连
D.苦味药:黄柏、乌梅
【解析】2.本题考查药物在味道方面的归类。

A项错误:入药的杏仁是熟的、味道比较甜,属于甘味药;根据“双黄连”味道比较苦,判断连翘是苦味药。

B 项正确:当归和人参通常被用作炖汤,如果干吃味道有点甜,所以是甘味药。

C 项错误:陈皮是酸味药;根据“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判断黄连是苦味药。

D项错误:乌梅是酸味药。

【选B】
【注意】苦杏仁与杏仁不同:杏仁生吃是苦的、有毒;入药的杏仁是熟的、味道是甜的。

3.(2016-重庆下半年)中药材的主要来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动物类药材()。

A.田七、阿胶
B.地龙、牛黄
C.龙骨、鸡内金
D.决明子、蝉衣
【解析】3.A项错误:根据田七牙膏可以判断田七是植物药;阿胶是用驴皮熬制,所以是动物药。

B项正确:地龙是蚯蚓,所以是动物药;牛黄是动物体内的结石,根据“牛”也可以判断是动物药。

C项错误:龙骨是龙的化石,所以是矿物药;鸡内金是鸡胗的一层膜,根据“鸡”也可以判断是动物药。

D项错误:根据“子”确定是植物的种子,所以决明子是植物药;“蝉”是知了,蝉衣是知了蜕下的壳,所以是动物药。

【选B】
二、中医史
(1)名医名著
【解析】
考查内容:
历代的名医以及医学著作/医书。

①历代名医:主要考查生活的朝代和贡献。

②医书:主要考查对应的朝代、成就、作者。

考查典故:考查相关人物、行业和代称。

扁鹊:原是上古黄帝时期一个著名的神医,真名是姬缓(姓姬名缓)、氏是秦,字是越人。

因为其医术非常高超,所以人们拿扁鹊这一上古神医的名称对其进行尊称。

生活年代:战国时期。

创四诊法:
①望:看,通过观察辨别疾病。

如《扁鹊见蔡桓公》中指出“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
深”。

②闻:听,要听病人陈述身体不适的具体情况(身体存在的问题)。

比如李某去医院向医生陈述其肚子不舒服,医生通过听病人的陈述来辨明病人的病情。

③问:询问,如病人拉肚子,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昨晚的饮食情况来辨别病因,
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④切:指切脉、把脉,切得是血管,即桡动脉。

人的三种血管是动脉、经脉和毛细血管,其中动脉的脉搏跳动最明显。

脉学之宗:由于扁鹊是最早研究经脉学说的人,所以称为是脉学之宗。

典故:《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讳疾忌医和寡人无疾、病入膏肓。

相关的人物是扁鹊和蔡桓公,出处《韩非子》。

总结:生活年代、成就(包括四诊法的内容)和相关典故。

3.《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战国至西汉,出自很多人手,所以作者不可考。

传言是黄帝所写,但是黄帝时期还没有发明文字,是后人假托皇帝所写。

成就:
①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

②常见表述: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因为以前没有中医学专著,以前没有理论基础、不成系统化和理论化,《黄帝内经》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专著。

让中医从经验积累阶段过渡到系统化和理论化阶段(说明以前不系统、不理论)。

东汉时期:在我国的医学史上成就很高。

《难经》:
作者:不可考,干扰项是扁鹊(后人假托扁鹊所写)。

书名来源:“难”是问难的意思,即提出《黄帝内经》中的疑难问题,一共提出81个难题并给予解答,编写体例是答疑的形式。

《神农本草经》:
作者:不可考,当年还没有文字所以不可能写书。

成就:
①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区别《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专著。

②首创药性分类法: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即三品分类法。

但是三品分类法没有被
后世延用,后世按照自然属性进行分类(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

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是《神农本草经集注》,作者是南朝的陶弘景。

《伤寒杂病论》:
成书于东汉,作者是张机(字仲景),被称为“医圣”,传说是饺子的发明者。

成就:
①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理论特点之一,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让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考查方式:让中医理论指导实践的人是张仲景,书籍是《伤寒杂病论》。

②世界最早记载舌下给药:因舌下毛细血管更多,所以吸收更快和更好,如急救药要想见效快可以放在舌下。

③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在电影《战狼》有长镜头展示。

④重点总结:作者、成就、别称是医圣。

8.华佗:东汉末年。

给关羽刮骨疗伤,发明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属于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相对来说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最早运用到腹部手术。

擅外科,精手术:曾经想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所以被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

创五禽戏:是保健体操。

五禽戏
性质:保健体操
意义:开创运动仿生学先河模仿:虎、鹿、熊、猿、鸟
锻炼原则:任力为之,汗出为度地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析】
1.性质:保健体操,《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早上起来先练习一套保健体操五禽戏,依靠其延年益寿。

意义:开创运动仿生学先河。

模仿:虎、鹿、熊、猿、鸟。

锻炼原则:任力为之,汗出为度。

有多大力气练习多久,但是不要过度,出汗后不要再继续练习。

地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意】中医中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解析】
《脉经》:
作者:西晋王叔和,《神医喜来乐》中的大反派王太医名叫王天和(取自《脉经》)。

现存最早脉学专著(24 脉象)。

其中的雀啄脉非常神奇:类似小雀啄手,出现该脉象必死无疑,华佗和扁鹊(脉学之宗)在世都无可奈何。

《肘后备急方》:肘后-古人袖子里有放东西的口袋;备急方-本书用于临床急救。

作者:东晋葛洪,葛洪是道士,道士有独门绝技炼丹术,葛洪是其中的高手,杭州西湖葛岭是葛洪炼丹的地方,总结炼丹经验写成《抱朴子》一书。

贡献: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千金方》:又称《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作者:唐代孙思邈,孙思邈也是道士,被人称为药王。

贡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有治病、医学修养和很多药方,因为记载了很多药方故此得名。

《唐本草》:又称《新修本草》。

作者:唐代苏敬等。

本书由皇帝唐高宗(武则天丈夫)下令修订,挂名主任是当时皇帝的“七舅姥爷”长孙无忌,苏敬是当时的太医院院长。

贡献:世界第一部官修(国家)药典。

5.《洗冤集录》:
南宋宋慈(法医鼻祖),电视剧《大宋提邢官》的主角就是宋慈,提刑官主要管理破案,类似现在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三合一,解剖尸体寻找蛛丝马迹层层推理破案,好像在帮助他人洗刷冤情。

贡献:世界最早法医学著作。

6.《本草纲目》:
作者:明代李时珍。

李时珍曾经做过太医院院判,是副部级干部,相当于现在卫生部副部长。

但是李时珍追求不同,他认为“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之后李时珍从体制内辞职走遍千山万水学习“神农尝百草”,写出鸿篇巨著《本草纲目》。

贡献:
①系统总结 16 世纪之前的药学成就,之前关于药物的记载有很多错误,《本草纲目》一一勘误,收录前人经典药方,否则很多药方就会失传,如六味地黄丸。

②提供当时最先进药物分类法,如无机物和有机物、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包罗万象。

外国人认为其是医药学、博物学、生物学、化学著作,后来达尔文写
《物种起源》的时候讲到生物进化,其中的人工选择进化从《本草纲目》引用材料。

达尔文对《本草纲目》评价很高,即“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东方医药巨典” “人类绿色圣经”(明朝中晚期我国与西方交流很多)。

对中国科学史有深入研究的现代著名科学史专家、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李约瑟评价《本草纲目》为“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真题演练:
1.(2015-河南)下列关于中医著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黄帝内经》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我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伤寒杂病论》在世界上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的治疗方法
《神农本草经》是一本药物学著作,它改进了中国传统的药物分类方法 D.《难经》中的“难”是“问难”之义,该书是以问难的形式,即假设问题、
解释疑难的体例进行编纂的
【解析】1.选非题。

A 项正确。

B 项正确。

C 项错误:首创药物分类,无所谓改进。

D 项
正确:问难即问几个难题再一一回答。

【选 C】
2.(2014 浙江)下列名医与著作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华佗—《伤寒杂病论》
B.葛洪—《抱朴子》
C.孙思邈—《千金方》
D.李时珍—《本草纲目》
【解析】2.选非题。

A 项错误:张仲景写作《伤寒杂病论》,发明饺子。

B 项正确:葛洪:《抱朴子》《肘后备急方》。

C 项正确:又称《千金翼方》《千金要方》。

D 项正确。

【选A】
3.(2013 广州)根据下列叙述,这位人物是()。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他创造了“五禽戏”。

他被历来的医家推崇为“外科鼻祖”。

A.李时珍
B. 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解析】3.B 项正确: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称为“外科鼻祖”。

【选 B】
4.(2015-吉林甲级)中医的四“望”“闻”“问”“切”中,切是摸脉象。

这里的脉是指:
筋腱B.静脉C.动脉D.经络
【解析】4.C 项正确:具体说是桡动脉。

【选 C】
5.(2013-陕西)关于中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黄帝内经》是黄帝所著的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典籍C.中医四诊是指望、闻、问、切
D.针灸是两种不同治疗疾病方法的合称
【解析】5.选非题。

A 项正确。

B 项错误:后人假设是黄帝,后半句正确。

C、D 项正确:针刺穴位、艾条熏穴位,属于两种不同的诊疗方法。

【选 B】
6.(2008 广东)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温病条辨
【解析】6.B、C 项错误:医圣张仲景所作,合称《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杂病;《伤寒论》:伤寒。

D 项错误:明清时的温病学派,认为很多病因为温热引起,治病坚持去火消热。

【选 A】
7.(2017 江苏省考 A 类/B 类/C 类)五禽戏是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创编的一种传统养生健身拳法。

下列关于五禽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五禽戏的创编者是华佗
五禽戏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五禽戏模仿的是虎、鹿、熊、猿、鸟的动作D.五禽戏已经获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解析】7.选非题。

A、B 项正确。

D 项错误: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可以摸得着。

五禽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种技艺,可以打出来。

【选 D】
8.(2014-黑龙江)关于医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佗根据民间经验与自己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B.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五脏六腑是人体内的主要器官,胆是五脏之一
【解析】8.A 项错误:扁鹊。

B 项错误:医圣张仲景。

C 项正确:合成四大经典著作、中医四大医术。

D 项错误:胆是六腑之一。

【选 C】
第三节中医典故
【解析】
1.尝百草:神农。

神农尝百草:神农的年代没有药,得了病只能等死,神农尝遍百草中了很多毒之后知道哪些可以治病,称为“药学始祖”。

药食同源(中医相关典故):伊尹,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二者来源一样都是治疗疾病的东西,典故:“治大国若烹小鲜”一开始是商汤的厨子,之后称为名将,煮饭过程中发现哪些食物可以治病,如绿豆汤消暑。

言不二价:韩康,人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韩康是东汉时期富二代,家中有矿,有钱又有田,生活乐无边,卖药时期不在乎钱多少,别人买不买都随意。

歇后语:韩康卖药——言不二价。

中医代称:
岐黄:黄帝和岐伯。

黄帝吃饱了找自己的医官岐伯聊天,问“为何上古时期人们可以长命百岁,生病了如何治疗”,岐伯一一解答,二者对话被记录下来。

杏林:董奉。

东汉末年神医董奉治病不收钱,因为董奉喜欢吃杏,让人看好病之后在家门口种杏树,之后形成很大的杏林。

坐堂:张仲景。

他是神医和长沙太守(现市委书记、市长、军分区司令员),张仲景看病技术高,周末在衙门大堂给百姓免费看病,人们为了尊敬、怀念他称之为“坐堂郎中”。

青囊:华佗。

囊-口袋,华佗给曹操看头痛病,华佗说曹操的头痛是小毛病,做一个开颅手术即可,曹操疑心重,关押了华佗要杀掉他,华佗担心医术失传,把医术装在青囊中让狱卒送出去,让自己的医术后继有人,但是狱卒胆小最终没有送出去。

悬壶:东汉时期壶翁、费长房。

悬壶济世:传说东汉时期挂着大葫芦的老头在长安街头卖药,一边看病一边从葫芦里拿了药给人吃,不管是不孕不育还是跌打损伤吃了都会好。

费长房有心观察发现壶翁是神仙,晚上进葫芦里睡觉,费长房带着好酒好肉拜访并拜其为师,二人在街上卖药。

真题演练:
1.(2017 江苏省考 B 类)我国传统文化中某些行业有特定的别称。

下列别称指代行业错误的是:
A.“杏坛”指代教育
B.“梨园”指代戏曲
C.“杏林”指代木匠
D.“调鼎”指代烹饪
【解析】1.选非题。

A 项正确:相关人物孔子,孔子早年周游列国兜售观点,没人接受,很是失意,之后在杏坛下设讲坛讲课教书。

B 项正确:相关人物唐玄宗,唐玄宗在长安梨园教人唱戏。

C 项错误:杏林代指中医。

D 项正确:“大丈夫生当五鼎食”“钟鸣鼎食之家”,鼎是锅,锅中调味就是烹饪做饭。

【选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