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衡水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衡水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氯磺酸(HSO3C1)是一种容易水解的一元强酸,可以在常温下用HCl+SO3=HSO3Cl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S03Cl与H20反应产物为H2S04和HCl
B.HSO3C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产物只有NaS03Cl
C.HSO3Cl也可以用浓盐酸与浓硫酸反应制得
D.O.1mol的HSO3Cl与HCl分别溶于水制得1L溶液,两者pH都等于1
参考答案:
A

2. 对于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 )
参考答案:
D

3.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了准晶体。

准晶体材料具有硬度高,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准晶体和非晶态物质
B.准晶体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态物质之间的固体C.准晶体材料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化学式为Al63Cu24Fe13的准晶体不可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
D

4. 金属钠能在液氨中溶解为蓝色的液氨溶液,蓝色据认为是生成了电子的氨化物,即
e(NH3)n-的缘故,有反应Na+nNH3=Na++e(NH3)n-。

小心蒸去氨可得白色固体NaNH2,而且有以下反应发生:2Na+2NH3=2NaNH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不能发生电离 B、液氨能电离出NH4+和NH2-离子
C、钠的液氨溶液是强还原剂
D、蒸发钠的液氨溶液时蓝色会逐渐褪去
参考答案:
A
5. amolFeS与bmolFe3O4投入到VL cmol/L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只产生NO气体。

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是Fe(NO3)3和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为
A. B.(a+3b)mol C. D.(cV-3a-9b)mol
参考答案:
A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
为3,7-二甲基-4-乙基辛烷
B.分子式为C8H8O2的芳香族化合物,其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C.油脂水解得到的醇是丙三醇
D. 醋酸和硬脂酸互为同系物,C2H6和C9H20也一定互为同系物
参考答案:
A

7. 在3BrF3+5H2O=9HF+HBrO3+O2↑+Br2的反应中,若有10 mol H2O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BrF3是
A.20/3mol B.2
mol C.8/3mol D.10/3mol
参考答案:
C
8. 工业制硫酸铜不是直接用铜和浓硫酸反应,而是将粗铜(含少量银)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

有关该制备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方法应用了原电池工作原理 B.该方法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C.该方法提高了硫酸的利用率 D.该方法提高了铜的利用率
参考答案:
D

9. 过氧化氢(H2O2)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易分解。

某试剂厂先制得7% ~ 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的溶液,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B.减压蒸馏
C.加压蒸馏D.加生石灰后常压蒸馏参考答案:
B
10. 在容积为2 L的3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 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4,则2c1>c2
B.若w3=w1,可断定x=4
C.无论x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
D.容器甲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平均速率为v(A)=0.3 mol·L-1·min-1
参考答案:
AC

11. 下列物质中,既可利用化合反应制取,也可利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A.Al2S3 B.Mg3N2 C.Fe(OH)3 D.CuS
参考答案:
答案:C
12. X、Y、Z、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Y 与Z 形成的化合物Z2Y3中,元素质量比m(Y):m(Z)=8:9;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原子和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和的一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B. 气态氢化物的沸点:Y<M
C. 原子半径Z>M>X>Y
D. 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参考答案:
C
X、Y、Z、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 为氧元素;Y与Z 形成的化合物Z2Y3中,元素质量比m(Y):m(Z)=8:9,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Z为铝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原子和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和的一半,而M原子序数大于Z,故X最外层电子数大于3小于6,若为4,则为碳元素,M为磷元素;若为5,则X为氮元素,M为氯元素;A. 若X为碳元素,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碳酸是弱酸,选项A错误;B. 无论M是磷元素还是氯元素,因H2O存在氢键,气态氢化物的沸点:Y>M,选项B 错误;C.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而下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Z>M>X>Y,选项C正确;D. 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X、Y、Z、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为氧元素;Y与Z 形成的化合物Z2Y3中,元素质
量比m(Y):m(Z)=8:9,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Z为铝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原子和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和的一半,而M原子序数大于Z,故X最外层电子数大于3小于6,若为4,则为碳元素,M为磷元素;若为5,则X为氮元素,M为氯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13. 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HNO3、98%的H2SO4和新制的氯水,三张试纸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A、白、红、白
B、红、黑、白
C、红、红、红
D、白、黑、白
参考答案:
D
略14. 将23. 8 g由Mg、Al、Fe组成的合金粉末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

第一份投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生成了 3. 36 L(标准状况下)气体。

第二份投入足量的稀硝酸溶液中,生成了 6.72 L(标准状况下)N0,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所有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则沉淀的质量是
A. 27. 2 g
B. 22. 1 g
C. 30 g
D.无法计算
参考答案:
A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石墨烯是一种比钢铁更强韧的新型材料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门捷列夫提出了分子论
D.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参考答案:
A
【分析】A.石墨烯比钢铁更强韧;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潮汐发电是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A.石墨烯比钢铁更强韧,是新型材料,故A正确;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污染土壤,故B错误;
C.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错误;
D.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潮汐发电是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高锰酸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强氧化剂,实验室制备高锰酸钾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MnO2熔融氧化:3MnO2+KClO3+6KOH 3K2MnO4+KCl+3H2O;
K2MnO4歧化: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已知K2MnO4溶液显绿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O2熔融氧化应放在中加热(填仪器编号).
①烧杯②瓷坩埚③蒸发皿④钨坩埚
在MnO2熔融氧化所得产物的热浸取液中通入CO2气体,使K2MnO4歧化的过程在如图装置中进行,A、B、C、D、E为旋塞,F、G为气囊,H为带套管的玻璃棒.
①为了能充分利用CO2,装置中使用了两个气囊.当试管内依次加入块状碳酸钙和盐酸后,关闭旋塞
B、E,微开旋塞A,打开旋塞
C、D,往热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未反应的CO2被收集到气囊F 中.待气囊F收集到较多气体时,关闭旋塞,打开旋塞,轻轻挤压气囊F,使CO2气体缓缓地压入K2MnO4溶液中再次反应,未反应的CO2气体又被收集在气囊G中.然后将气囊G中的气体挤压入气囊F中,如此反复,直至K2MnO4完全反应.
②通入CO2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滤纸上,观察到证明歧化反应已发生.
(3)将三颈烧瓶中所得产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自然冷却结晶,过滤,得到针状的高锰酸钾晶体.本实验应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来干燥产品,原因是.
(4)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高锰酸钾纯度分析,原理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现称取制得的高锰酸钾产品7.245g,配成500mL溶液,用滴定管量取25.00mL待测液,用
0.10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50.00mL(不考虑杂质的反应),则高锰酸钾产品的纯度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M(KMnO4)=158g?mol﹣1).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或烘干,则最终测定结果
将.(填“偏大”、“偏小”、“不变”)参考答案:
④A、C B、D、E
用玻璃棒蘸取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只有紫红色痕迹,无绿色痕迹
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
87.23% 偏小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综合实验题;实验评价题;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演绎推理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熔融固体物质需要在坩埚内加热,加热熔融物含有碱性KOH应用铁坩埚;
①该操作的目的是将气囊F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据此判断正确的操作方法;
②根据“K2MnO4溶液显绿色”可知,如果该歧化反应结束,则反应后的溶液不会显示绿色;
(3)蒸发溶液获得晶体时不能蒸干,避免固体飞溅;高锰酸钾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分解,需要低温下烘干;
(4)根据n=cV计算出25mL待测液消耗的醋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出25mL待测液中含有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含有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m=nM计算出高锰酸钾的质量,最后计算出纯度;待测液被蒸馏水稀释后浓度减小,测定的样品中含有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减小,纯度减小.
解答:解:(1)熔融固体物质需要在坩埚内加热,加热熔融物中含有碱性KOH,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钾反应,所以应用铁坩埚,所以④正确,
故答案为:④;
①待气囊F收集到较多气体时,需要将气囊F中二氧化碳排出到热K2MnO4溶液中,所以需要关闭A、C,打开B、D、E,轻轻挤压气囊F,从而使CO2气体缓缓地压入K2MnO4溶液中再次反应,
故答案为:A、C;B、D、E;
②由于K2MnO4溶液显绿色,所以用玻璃棒蘸取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只有紫红色痕迹,无绿色痕迹,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故答案为:用玻璃棒蘸取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只有紫红色痕迹,无绿色痕迹;(3)蒸发溶液获得高锰酸钾时不能蒸干,避免固体飞溅及高锰酸钾的分解,所以应该加热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并且应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来干燥产品,避免高锰酸钾晶体受热发生分解,故答案为: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
(4)50mL 0.10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中含有醋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1mol/L×0.05L=0.005mol,根据反应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可知,消耗0.005mol 醋酸钠需要消耗高锰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0.002mol,
500mL配制的样品溶液中含有高锰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0.04mol,
则样品中含有高锰酸钾的质量为:0.04mol×158g?mol﹣1=6.32g,
则高锰酸钾产品的纯度为:×100%=87.23%;
若滴定管用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或烘干,则导致待测液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87.23%;偏小.
点评:本题通过高锰酸钾的制备,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涉及了样品中纯度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制备原理等知识,明确物质制备原理及流程为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能力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金属X和非金属Y可:直接化合生成化合物XY,甲、乙、丙三人分别做X和Y的化合反应实验,充分反应时,每人所用X和Y的质量各不相同,但总质量均为12g,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示:
(1)利用表中数据判定X和Y恰好完全反应时,X和Y的质量比为:________ 。

(2)若丙同学在实验中只得到6gXY,试通过计算说明丙同学X和Y的用量分别是多少? 参考答案:
(1)3∶1
(2)若X过量,m(X)=10.5g ,m(Y)=1.5g
若Y过量,m(X)=4.5g m(Y)=7.5g

18. (2005·上海卷)31、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①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②
(1)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 g。

(2)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3)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 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参考答案:
(1)48
(2)m(Na2CO3·10H2O) = 572g
(3)①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m = 48g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m = 32g
设由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a mol
由NO和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b mol
或n(NaNO2):n(NaNO3) = 5:3
②设生成的n(NaNO2)为5x mol ,n(NaNO3)为3x mol
据Na+守恒:5x + 3x = 4 x = 0.5
m(NaNO2) = 172.5g,m(H2O)余 = 1000×78.8% - 688 = 100g
析出:m(NaNO2)(最大)=172.5 – 71.2 = 101.3g
本题综合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及溶解度的计算等知识,检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2NO2+Na2CO3====NaNO2+NaNO3+CO2↑Δm
106 g 69 g 85 g 22.4 L 48 g
22.4 L m
m=48 g
(2)根据Na2CO3质量守恒有:100 g×21.2%=m(Na2CO3·10H2O)·
m(Na2CO3·10H2O)=572 g
(3)①2NO2+Na2CO3====NaNO2+NaNO3+CO2↑Δm=48 g
②NO+NO2+Na2CO3====2NaNO2+CO2↑Δm=32 g
设由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a mol,由NO和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b mol
由得

a=0.75 mol b=0.25 mol
n(NaNO2)∶n(NaNO3)=5∶3
②设生成的n(NaNO2)为5x mol,n(NaNO3)为3x mol
据Na+守恒:5x+3x=4 x=0.5
m(NaNO2)=172.5 g,m(H2O)=1 000 g×78.8%-688 g=100 g
析出:m(最大)(NaNO2)=172.5 g-71.2 g=101.3 g
19. 某天然碱(纯净物)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

称取天然碱样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30 mL,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1)由第Ⅰ组数据中的CO2体积与样品质量之比,可以推测用2.49 g样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产生CO2mL(标准状况)。

(2)另取3.32 g天然碱样品于300℃加热分解至完全(300℃时Na2CO3不分解),产生CO2112 mL(标准状况)和水0.45 g,计算并确定该天然碱的化学式。

(3)已知Na2CO3和HCl(aq)的反应分下列两步进行:Na2CO3+HCl NaCl+NaHCO3
NaHCO3+HCl NaCl+CO2↑+H2O
由上表中第Ⅳ组数据可以确定所用的HCl(aq)的浓渡为mol/L。

(4)依据上表所列数据以及天然碱的化学式,讨论并确定上述实验中CO2(标准状况)体积V(mL)与样品质量W(g)之间的关系式。

参考答案:
(1)504
(2)由题意可知,天然碱含NaHCO3、Na2CO3
n(NaHCO 3)=2n (CO 2)=2×=0.01(mol)
n(Na2CO3)=-0.01=0.02(mol)
n(H2O)==0.02(mol)
∴天然碱组成:2Na2CO3·NaHCO3·2H2O
(3)2.5
(4)0<W≤4.98V(CO2)=202.4W(mL)
注:V(CO2)=×3×22400(mL)也给分
4.98≤W≤12.45V(CO2)=1680-134.9W(mL)
注:V(CO2)=×22400(mL)也给分
12.45≤W V(CO2)=0
注:30 mL HCl(aq)中所含HCl物质的量:
n(HCl)=×2+=0.075(mol)
C HCl==2.5 mol/L
和30 mL HCl(aq)完全反应的样品的质量:
×332=4.98(g)
样品中Na2CO3和盐酸反应完全生成NaHCO3时(没有CO2放出时),样品的质量:×332=12.45(g)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