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 说明文文本内容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文本内容理解
【知识点精讲】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人的睡眠和觉醒过程是相对连续的。
自20世纪30年代起,科学家开始关注大脑,通过毁损与刺激动物特定脑区、在体记录神经元^(①)的电活动等方法,探索睡眠觉醒调节机制。
研究发现,睡眠最明显的特点是意识丧失或减弱,因此大部分睡眠研究者特别关注大脑。
有证据表明,睡眠介导^(②)了大脑的重要功能——学习记忆。
记忆不是发生一个事件后立即产生的,而是通过一些途径形成短期记忆,睡眠后再转化为长期记忆的。
关于睡眠和学习记忆间的相关性目前存在两种假说:睡眠的记忆巩固说和突触^(③)稳态假说。
前者认为,记忆在睡眠期间通过“重演”促进突触联系而得以巩固。
突触稳态假说认为,,以便开展下一轮学习。
因此,有学者将睡眠形象地比喻为大脑“重置过程”。
多数学者支持睡眠的记忆巩固说,而关于突触稳态假说,人们希望科学家们能提供更多的科学证据。
众所周知,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稳定情绪、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育,加快皮肤再生、有利于美容。
睡眠同水、空气及食物一样重要,任何人都离不开它。
更为重要的是,睡眠与人类的高级思维、与学习记忆也密不可分,充足的睡眠是人类获取记忆、思维敏捷的保证。
但是,人为什么要睡觉?至少这个问题在得到完美的解答前,无数的生物学家将夜不能寐。
【材料二】睡眠的突触稳态假说示意图
【材料三】失眠能影响学习记忆。
课题组考察了睡眠剥夺(每天强制减少睡眠4个小时)对成年及青春期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青春期大鼠睡眠剥夺后学习记忆水平显著降低,而成年大鼠未发生明显改变。
这说明,失眠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短期重复性睡眠减少将损害青春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这一发现告诫大家,通过减少青少年睡眠、延长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其效果适得其反。
【注】①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
②介导:指将一种“物质”传递给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和方式。
③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
它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1.根据上下文,结合【材料二】,给【材料一】的横线处补上恰当语句。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是否可行作出判断,并简要说说依据。
1.根据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并结合你目前的学习状况,为自己制定一个以睡眠提高记忆力的合理方案。
1
1.【答案】(示例一)学习时,一些突触的强度因为记忆得以增加,睡眠将突触强度按比例减弱,使其总体强度在第二天早晨得以恢复(示例二)每天产生大量的新记忆,而睡眠时为了避免大脑负载过多,按比例减弱,从而使它总体恢复至原来水平。
2.【答案】(示例)不可行。
要点:①这种强制减少睡眠、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不符合科学道理,反而会因此降低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学习效果。
②通过适当睡眠能够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提高人类的思维力,稳定人的情绪,恢复体力。
3.【答案】(示例)晚上尽量保证八小时睡眠;中午利用午休时间睡半小时,减除压力,增强记忆效果。
专题训练(教学指导——新课内容)
课题:说明文文本内容理解
一、导入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考察特点: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非连续文本特点。
2、对文本内容能清楚理解。
3、对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1、重点:对文本内容能清楚理解并归纳。
2、难点:结合课外材料及文本信息进行理解总结。
三、专题解题思路指导
1. 纵览全文,把握主题。
即阅读全部材料,重点关注几则材料围绕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注意:如果有,请注意标题、小标题,材料出处(一般在每则材料的结尾)。
2. 关注关系、结构,进一步明确各个材料各自论述的中心及其联系。
(1)关注材料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即明确各个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述这个问题。
(这样有助于答综合题的时候迅速确定答案会出现在哪则材料里。
)
(2)关注每则材料的结构。
例如“总-分-总”结构的文章,首段会出现中心论点,中间部分会涉及到分论点;举例子、列数字的前后会出现观点,等等。
(这样有助于迅速、准确地抓住每则材料的中心。
)
3. 关注重要词语。
例如关联词(例如“但是”等等),序数性词语(例如“首先”,“第二”“还有”“又”“更”等等),总括性词语等等(例如“由此可见”“从……方面……;从……方面”等等)。
4. 养成勾画习惯。
以上提到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在阅读的时候就勾画出来,避免遗忘。
5. 认真审题,精准定位,理清思路。
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题目要求,找准题目对应在原文什么位置,细致辨析;比较复杂的主观题,要理清答题思路。
专题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门,闻也,从二户,象形。
门的繁体字写作“門”,是两“户”相合,所以门是双扇的,户是单扇的。
门,以其“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的特性而成为我国建筑中最活跃的因素。
受礼制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从周代起,便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来规范其规模和形制。
对于标识居住者等级地位的“门”,古时的典章制度对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环用材、门钉数量等都有详尽的规范,仅从住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级地位,故有“门户之别”的说法。
例如,门的油漆颜色是很有讲究的,有红色、绿色和黑色。
红色一向被认为是正色、吉庆之色,正因为如此,红色也被赋予了高贵等级的意义。
它和门上的门钉、铺首一起共同组成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凡皇室宫殿的大门都是红门、金钉、金铺首。
除色彩装饰外,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
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群的设计中,均有严格的等级,唐代《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门只开一个门洞。
《周礼·考工记》通过“三室居中,左祖右社,面朝背市,五门、三朝、六寝”的空间设计,以壮丽威严的空间处理,反映了传统宫廷的空间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还可以是建筑主体以外的构筑物,如阙、牌坊等,它们归属于“门”类,但其功能已不在于“进出”,属礼仪崇尚的独立的标志性建筑。
例如,“阙”是中国古代城门、宫殿或者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
它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
根据汉代制度,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
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象征天下独尊之意。
【材料二】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豪门”“寒门”的概念也由此产生,至今还流传有“光耀门楣”“书香门第”“门户之见”等成语,“门”这个建筑构件就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
“门”最基本的功能是开关,人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某些抽象事物,也用与“门”有关的词语来表示,例如“心门”“国门”。
打开自己的心门,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有别于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学,有所成;打开国门,广泛地和别国进行交流,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1.下面是两幅古城门的图片,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推断其所属古城的等级。
图一图二
图一:图二:
2.西汉时,汉宣帝重臣霍光的墓前修建了三出阙,遭到了人们的非议。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其受非议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对“门”有了哪些认识。
1.【答案】都城县城
2. 【答案】(示例)“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有天下独尊之意。
霍光不是帝王,墓前却修建了三出阙,是越级的表现,因此受到非议。
3.【答案】提示:从“建筑构件”“等级秩序”“家庭标志”“词语发展”四个方面来回答,意思对即可。
复习巩固(相似题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题。
(共10分)
3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不过,由于生产生活改变等原因,北京的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困境。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雕漆工艺,其所耗原料与时间均不菲。
一克雕漆堪比一克黄金。
雕漆在胎上涂积漆料时必须逐层进行,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如此循环,每天只能刷一到两层。
涂漆完毕后,再以刀代笔,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
一系列工序下来,有些工艺品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曾是老百姓吃不起的奢侈品,以假乱真的蜡果因此拥有广阔的民间市场。
蜡果的制作工序复杂,从制作模具到灌蜡、上色、风干,一个蜡果的完工需要半个月左右,且对制作者有美术功底的要求。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蜡果的身影渐渐从百姓家庭中淡出。
面临严重挑战的还有一得阁墨汁的制作技艺。
这门传统手艺与车间工业生产不同,比起精准的参数,更依赖师傅的个人经验。
车间工作辛苦,骨胶味道难闻,技师要想获取丰富的经验,必须能够吃苦耐劳,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
【材料二】
意大利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大约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
也有人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
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
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形成于19世纪, 风靡一时。
但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电视的出现、西西里岛上城镇社会的变迁,到20世纪50年代傀儡戏已经呈衰落趋势。
现在意大利政府在抢救和保护西西里岛傀儡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们兴建木偶戏学校,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在国内外举办木偶展览。
目前在西西里岛的商店和摊头上到处都可以买到精美的木偶。
这些木偶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吸引着各方游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侵袭,韩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
在一大批民俗文化学者的积极倡导和参与下 ,1964年韩国启动了“人间国宝”工程,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授予“人间国宝”荣誉称号并确定其责任和义务。
政府按每人每月 100万韩元提供补助。
对于能培养出一个大师级人才的人 ,不仅给他薪水 ,以支持其提高技艺 ,而且还要给他研究经费和传承费。
经过40年的上下推动 ,韩国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全面保护和振兴。
在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最薄弱的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实际上它们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的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筹措300万美元的款项并提供技术援助,对它们在非遗方面的保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1.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请你说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哪些困境。
(4分)
答:
2.结合材料二,请你就北京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三条建议。
(3分)答:
3.目前,政府部门通过抢救性拍摄等形式,为非遗项目进行文化留存。
如果你是其中一名编导,你会拍摄哪些内容?(3分)
答:
答案:
1.成本高昂;社会变迁;后继无人;经费匮乏。
(共4分。
每个要点1分)
2.答案示例:兴建非遗项目传承学校(非遗项目进校园);在国内外举办非遗项目展览;为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放经费;把非遗项目开发成“城市名片”。
(共3分。
每条建议3分)
3.答案示例:项目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传承人及专家访谈。
(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课堂要点:
1、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归纳。
2、在归纳的基础上结合文本主要内容并结合补充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3、找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并进行提取归纳。
4、结合共同之处来按题目要求答题。
六、课后练习(作业):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 -3题。
(共9分)
【材料一】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正式称为年画。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历史悠久,产地众多。
在中国历史上,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的年画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
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古老的年画折射出了民族心理,也反映出了时代的变迁。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从早期神祗信仰、驱邪消灾,到后来的祈福纳祥、欢乐喜庆。
随着时代发展,年画还成为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的载体与工具。
传统文化是年画的根和魂,只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在传承,年画就不会消失。
年画也许会改头换面,但这种民俗艺术的根会永远存在。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传统制作年画工艺也受到了挑战。
潍坊年画艺人张殿英发明了“年画工具百宝箱”。
“百宝箱”里面有精美的杨家埠年画画册,还有刻刀、木版、拓纸、颜料等整套年画制作工具。
有了它,年轻人就可以自制贺年卡、生日卡、请柬、红包、名片等。
这是古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符合个性化时代文化消费趋向。
当地的一些年轻年画艺人以现代人思想要求和审美取向,探索创新表现现代生活内容的新年画。
他们尝试用油画、水彩画等现代绘画艺术手法进行年画创作,给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作品既富有现代设计感,又能体现古老民间艺术之美。
1.下面是画展中展出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寓意的一组年画,请你阅读【材料一】,根据这组年画的内容
配一段文字介绍。
(3分)
答:
5
2. 对【材料二】中年画艺人张殿英发明“年画工具百宝箱”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张殿英发明“年画工具百宝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制作年画工艺。
B .张殿英想借助“年画工具百宝箱”让传统制作年画工艺能够改头换面。
C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制作年画工艺受到了挑战。
D .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制作年画工艺已满足不了个性化时代文化消费需求。
3.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年画创作角度思考怎样才能让传统年画得以保护和传承,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4分)
答:
答案:
1.(3分)年画反映出了时代的变迁,折射出了民族心理——从早期神祗信仰、驱邪消灾,到后来的祈
福纳祥、欢乐喜庆。
(评分说明:共三个要点,每点1分,意近即可)
2.(2分) B
3.(4分)答案示例:传统年画得以保护和传承,需要创作者做到年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传统艺
术和现代元素的结合。
(评分说明:从两个结合的角度考虑,每点2分,意近即可)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题。
(共10分)
【材料一】
3D 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
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____
__________的打印方式,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3D 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
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 )、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材料二】
【材料三】
2015年,数栋使用3D 打印技术建造的建筑亮相苏州工业园区。
这批建筑包括一栋面积约1100平米的别墅、一栋5层居民楼和一栋简易展厅等。
负责人郑建向记者介绍,这幢约1100平米的别墅,从打印3D 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材料到“组装”成房子,仅仅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节约建筑材料30%到60%,工期缩短50%到70%,节约人工50%到80%。
郑建透露,江阴一家农家旅游公司正在和他们洽谈,未来有可能要造一些外形像“大萝卜”“大白菜”的房子。
“传统行业根本就很难造出这样的外形,我们可以_____地打印出你想要的样子,给你房子来个私人定制。
”郑建不无得意的说。
1.从【材料一】与【材料三】可以看出,3D打印技术目前具有①、②、③、
④四种特点。
(4分)
2.结合三则材料与前后语境,对两处横线上补充的内容,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逐层随心所欲
B.从轮廓到细节随心所欲
C.逐层游刃有余
D.从轮廓到细节游刃有余
3.为了使3D打印机在我们的未来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提三条具体有效的建议。
(3分)
【链接材料】
尽管3D打印的应用前景为世人看好,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材质问题。
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3D打印机,也就是说,暂时没有一种打印机能通吃所有材料。
同时,这个万能制造机在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麻烦。
比如,枪械机件的数码模型是十分容易传播的,也许一个文件装入U盘就能让万能制造机制造出极具杀伤性的武器,这着实会让人大捏一把冷汗。
另外,《经济学人》的文章也指出,3D打印机有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
如同音乐作品一样,数字文件更容易复制和扩散,如果新产品的设计构想一旦流入互联网,那么,被盗版的几率将大增。
答:____________
答案:
1.要点:节约时间(快速成型),节省成本,外形自由,应用广泛(共4分。
每空1分)
2.A(3分)
3.示例:研究能通吃所有材料的3D打印机;对危险性物品的打印进行立法规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