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政治制度++默写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中枢机构演变历程
时期发展历程
先秦(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
宗法制:核心是,“家国一体”,周王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秦朝(建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三公九卿制:设、、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下设诸卿分掌具体事务。
西汉(发展)
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建立,削
弱相权。
隋唐(完善)1.实行,标志着古代官僚制度的成熟;
2.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负责皇帝诏令),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负责诏令),尚书省是机构。
3.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从而相权。
4.宰相共同议政的地方叫,后改称中书门下。
它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了的趋势。
宋(加强)制(东府:中书门下;西府: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1)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
但宋太祖
唯恐宰相权力过大,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设枢密
院掌管,三司掌握大权,分割宰相的
权力。
(2)特点:职能性分割权力(分割相权,,强化
皇权)
(3)影响:①宰相人数增加,削弱,加
强;②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
局面;③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元朝(新发展)一省二院制: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管理西藏军政和全国佛教事务。
明朝(强化)明太祖废制度,设殿阁大学士协理政务;明成祖设,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内阁大学士逐渐拥有
权。
清朝(顶峰)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发展到顶峰。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趋势: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不断加强。
2.分封制对象、特点、目的。
3.皇帝制度的特点、三公九卿的内容。
4.文书制度的影响。
5.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意义。
6.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8.中央地方发展历程(自行绘制表格)
【名词解释】
1.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是一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
2.专制主义: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并废除。
3.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其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官僚制度:按照专业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之权力体系,它有别于中国古代早期的血缘政治,是历史的进步。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和评价
2.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政治制度
3.大宪章内容和意义
4.英国《权利法案》意义、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和影响
5.自行绘制美国制度关系图、1787年宪法的性质和评价
绘图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内容评价
2.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
3.三三制原则、意义
4.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性质、职能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实质、意义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评价
4.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