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廊坊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雨渐渐大起来。
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
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
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
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
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
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
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
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
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
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
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简析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
”
(3)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中包含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莫怀戚《散步》)
本文第⑥段与链接材料中都有对孩子的描写,请说说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刻画的人物性格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1)示例1:一对母女雨中骑车打伞回家的情景。
示例2:一个雨天里,一对母女骑车打伞回家的温暖故事。
(2)“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与“嘭嘭直响”相呼应。
(3)不能删。
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颤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
(4)①有为女儿的乖巧懂事、体贴温暖而感动之情;②有为委屈了女儿而惭愧心酸之情;③还有感于自己为生活而艰辛拼搏的感慨之情。
(5)描写方法上的共同点:都运用了语言描写。
不同点:文中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人物性格上的共同点:乖巧懂事,聪明机灵。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
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本文记叙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打着伞骑车回家。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因为“砸”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与“嘭嘭直响”相呼应。
(3)本题是在记叙顺序上设题。
第四段插叙“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
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补充说明我节约的原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因此不能删去。
(4)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
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
从文章“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可以看出我流泪是因为我为女儿对我的理解所感动。
有感于小小的女儿便受我所累。
有感于我为了梦想,生活的艰辛,女儿却毫不埋怨而流泪.还有为了女儿的优秀而感动。
(5)本题考查不同文段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两篇文段的内容及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异同分析。
一般都是先分析相同点,再找出不同处.描写方法上的共同点:都运用了语言描写。
不同点:文中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人物性格上的共同点:乖巧懂事,聪明机灵。
故答案为:(1)示例1:一对母女雨中骑车打伞回家的情景。
示例2:一个雨天里,一对母女骑车打伞回家的温暖故事。
(2)“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与“嘭嘭直响”相呼应。
(3)不能删。
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颤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
(4)①有为女儿的乖巧懂事、体贴温暖而感动之情;②有为委屈了女儿而惭愧心酸之情;
③还有感于自己为生活而艰辛拼搏的感慨之情。
(5)描写方法上的共同点:都运用了语言描写。
不同点:文中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人物性格上的共同点:乖巧懂事,聪明机灵。
【点评】(1)此题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做这类题,要注意答题技巧,可采用什么人+什么时候+干什么或者什么物+怎么样,要学会筛选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并加以概括,还要注意语言尽量简洁,语意表达明确。
(2)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
做此类题,可以采用删词或换词的方法,如本题中的“砸”改为“滴”,就不能体现雨大的特点,再能体会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
还要联系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这类题,要考查的是文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可以从内容结构上分析: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深化主题,补充强调等方面,还可以从记叙的顺序方法上分析。
(4)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作用。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本题从内容上分析人物的情感,第三条学生可能不容易想到,因为生活阅历尚浅。
(5)做此类迁移拓展题,先审清题目再做答。
要掌握一般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还有人物的共性,应该是分析孩子性格的共性,要注意筛选概括信息。
2.阅读课文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选文第1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句中,“这点”指什么?为什么说“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完这篇文章后,你该如何来反驳这种观点?
【答案】(1)对比论证。
将白求恩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一班人”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的精神,点出学习这种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这点”指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因为有这点精神就会在工作中想着他人,尽自己所能为他人谋幸福,就是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3)表达了作者对与白求恩同志见面次数之少的遗憾之情。
(4)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人类共同形成了一个大的社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少一些为己,多一些为人、为社会。
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理念,将会恶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削弱社会的凝聚力。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也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如对比论证有突出论点的作用,比喻论证是为了通俗形象地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将白求恩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一班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这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突出了白求恩的精神,点出学习这种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阅读第二段可知:“这点”指的是“指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
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只”表达了作者对与白求恩同志见面次数之少的遗憾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然后结合“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来陈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1)对比论证。
将白求恩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一班人”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的精神,点出学习这种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这点”指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因为有这点精神就会在工作中想着他人,尽自己所能为他人谋幸福,就是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3)表达了作者对与白求恩同志见面次数之少的遗憾之情;(4)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人类共同形成了一个大的社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少一些为己,多一些为人、为社会。
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理念,将会恶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削弱社会的凝聚力。
【点评】现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有: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重要的词语、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够分析文章的标题和写作思路…因此,平时学习要围绕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做相关练习,弄懂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来,以便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
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ílín lín
分________水波________
(2)说说第③段划线句中划线字的表达作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第⑦段划线句属于________描写,在本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
(4)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 “我”母亲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儿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B. “母亲”开始要走大路,后来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C. “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D. 本文揭示了温馨和谐、尊老爱幼的主旨。
(5)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家庭,只要你用心观察,亲情无处不在,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要求:叙事表达亲情,语言表达流畅,30字以上,不得说散步)
【答案】(1)歧;粼粼
(2)“熬”是艰难度过的意思,表明母亲的身体不好,在这里指“我”庆幸母亲又度过了一个冬天,突出了我对母亲的爱。
(3)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路景色优美,生机勃勃,为下文全家人选走小路做了铺垫
(4)B
(5)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
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形近字的写法,要掌握3500个常用字,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本题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来赏析,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运用动词),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分析语境义,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注意作者的情感)。
(3)本题运用的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
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即可。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中“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一句话中可知:决定走大路的是“我”,并不是母亲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5)主观性试题。
围绕着家庭的“亲情故事”来写即可。
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
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有序即可得分。
故答案为:(1)歧;粼粼
(2)“熬”是艰难度过的意思,表明母亲的身体不好,在这里指“我”庆幸母亲又度过了一个冬天,突出了我对母亲的爱。
(3)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路景色优美,生机勃勃,为下文全家人选走小路做了铺垫。
(4)B
(5)亲情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是父亲劳累时孩子关心的话语,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的领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
恰当而巧妙的场景描写,是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起着重要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突出形象特点(性格);渲染环境,奠定基调;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发展线索;揭示或深化主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
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
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幺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
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
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
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
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荼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明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
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
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
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捅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
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那年中考,我也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2)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3)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4)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2)示例一: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出徐老师看“我”写的小说时的专注和着迷,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示例二: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栀子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3)用“建筑师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剑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
(4)从耐心看“我”写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投稿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2)A认真阅读句子,“ 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是对徐老师看我的小说时的动作描写,“ 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是对徐老师看我的小说时的神情描写,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徐老师看“我”写的小说时的专注和着迷,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笑”字把校园里的栀子树上的花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赋予栀子花人的情态,其实是侧面烘托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3)结合语境分析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的用意,“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名次,“我”对写作失去了信心,于是徐老师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是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
(4)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分析徐老师这个人物形象,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故答案为:⑴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