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的祛魅:施蛰存历史小说的讽刺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性的祛魅:施蛰存历史小说的讽刺艺术
荀利波;依金
【期刊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3)2
【摘要】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作者用比喻、夸张、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中,揭示“神性”与“人性”、“理性”与“本能”等矛盾,将历史故事中的“神”还原为人,将被历史神化的人物脱圣入俗,对女性角色的描写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关注以“事实”和“表现”的对照、呈现人性与文明的对立冲突,以及对神性的虚伪和表里不一的嘲讽。

这种在鲜明对比中的辛辣讽刺,不仅显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被封建观念压迫的人性解放的呐喊,也拓宽了文学表达的途径,更为历史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表现力。

【总页数】7页(P17-23)
【作者】荀利波;依金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讽刺色彩的历史图景中蕴涵着深刻的“内部现实”——施蛰存历史小说探析
2.1980年代乡土小说的神性复魅与祛魅
3.浅析施蛰存历史小说的讽刺色彩
4.从历史祛魅到神性附魅——论东北作家笔下的“跳神”
5.祛魅时代的艺术观念——评周计武《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