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
质测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3)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4)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飞蛾趋光,夸父逐日,所有的事物都在寻找光明、快乐、正面的能量。
正能量让萎靡不振的你鼓起前进的勇气,正能量让迷惘无助的你拔开阴mái,重见阳光;正能量让自怨自艾.的你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怨自艾()阴mái()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4.“正能量”的意思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1)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2)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
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
(3)“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4)“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
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5)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6)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
(7)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8)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吧,从我这跑了的那个。
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
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9)“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
”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10)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11)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
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
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12)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
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13)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
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
(14)“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15)“还真不是。
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
”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
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
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
(16)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17)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后生可畏!”
5.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被迫备考律师-- --- --帮助穷人打官司6.简析第1段划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7.第12段中划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8.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9.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量的篇幅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选择题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D.《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C.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1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让有“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成了海内外各大蝶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使经济发展有持久的动力,使社会进步有牢固的基础,使国家长治久安。
C.2010年7月16日,法国格勒诺布尔市发生了骚乱,据警方统计,骚乱人群烧毁民
房、商铺908家,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欧元以上。
D.我国政府正准备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13.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在晚清那个思想太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作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
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1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
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
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
C.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批评,坐享祖辈、父辈成果的富二代置若罔闻
....,把那些批评全都当作耳边风,不予理睬。
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
....兴高采烈地走向目的地。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各题。
黄鹤楼
崔颢
苦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
的邈远。
B.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D.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葬于司马光。
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
(3)闻.安定胡瑷讲明道学___________________
(4)会.福唐刘彝赴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19.(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_______________(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_______________。
”
六、材料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是这样解释的:
(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
(2)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浅草才能没马蹄山河破碎风飘絮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
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浅、蹄、飘、絮、佳、繁、阴、庭。
2.yì霾
3.拔开拨开
4.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能量
【分析】
2.试题分析:“自怨自艾”是一个成语,拼音是zì yuàn zì yì,本义是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
“阴霾”,拼音是yīn mái,意思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
也可以说是心情不好,处于阴霾状态。
也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3.试题分析:“拨开”拼音bōkāi,意指把人或物向一边或两边推开。
点睛: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①语音辨识法,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②字形辨识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④结构分析法,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或者说做到“字不离词”;⑤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4.试题分析:“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从文段中来看,“正能量”能让萎靡不振的人鼓起前进的勇气,“正能量”能让迷惘无助的人重新看见希望,“正能量”能让自怨自艾的人重新振作。
据此可知,“正能量”指的是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能量。
5.想当摇滚乐手继续备考律师承揽死难矿工索赔
6.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为下文“我”和老李对年轻人的感慨作铺垫。
7.因为在报上看到常远的名字与事迹之前,我对他的爱好及经历已有所了解,所以说“熟悉”;但我所知道的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与父母反叛,不愿作律师的青年,现在他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让我惊讶,所以说“陌生”。
8.①他个性鲜明,有主见。
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
②他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
他到青海茫崖矿区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③他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
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矿工打官司。
9.①“我”和老李的对话构成小说的基本框架。
先写我们“上辈人”对他的不满,再写对他的佩服,先抑后扬,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②通过“我”和老李的叙述側面描写了常远这个有个性、敢于担当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给人以宽广的想象空间。
③通过“我”和老李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要正确看待年轻人这一主题
【分析】
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答出文中主人公常远的经历,考查的是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小说一开始写到常远被父亲逼迫考律师,然后通过老李的介绍知道他想当摇滚歌手,后来又写了常远去青海当摇滚歌手受到触动回到律所继续备考,接着写常远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最后交代常远参加律考的目的是帮助穷人打官司。
因为题干要求“按顺序补充完整”,所以考生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答出具体情节。
6.试题分析:从手法上看,“睡眼惺忪”描写的是人物的神态,“翻”写的是人物的动作;从内容上看,画线句子写了常远备考时的状态,他“睡眼惺忪”“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书,而不是认真读书,显然他的心思并没有在备考这件事上,这自然会引起“我”的疑问,为下文“我”和老李的谈话及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
点睛:本题考查赏析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例如,总领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
从上文可知,“我”对常远是了解一些的,知道这个名字,也知道他的一些经历,因此才说是“熟悉”的。
从第12段中“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可知,现在的常远与“我”印象中的常远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常远是“我”不了解的,因此又是“陌生”的。
考生解答时注意具体答出常远现在与以前的区别。
8.试题分析:“后生可畏”意思是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本文中这个评价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因此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来思考常远的品质。
首先常远原来的理想是当一名摇滚歌手,并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跑到青海酒吧去唱歌,表明他是一个有个性,有主见的人;常远发现矿工处境困难,又请不起律师,就毅然回到律所备考,立志做律师为穷人打官司,表明他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带领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不为名不为利,又表现出他的奉献精神。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说情节主要是通过“我”和老李的对话展开的,先写了“我”和老李对常远的不屑,后写“我”和老李对常远的佩服,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增加了情节的起伏。
从表现人物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我”和老李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属于侧面描写的手法,能够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
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我”和老李对常远态度的变化,代表的是对年轻一代人看法的变化,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10.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不当。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词而不是元曲。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11.B
【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①句中用来形容“经验丰富”的主教练,符合语境。
深思熟虑:指反复地深入细致地考虑,侧重形容人思考的深入、时间久,符合②句“经过几天”的语境。
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符合③句“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战略措施”的语境。
故选B。
12.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
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缺少主语,“去掉“让”;C项,成分残缺,在“直接经济损失”加上造成;D项,“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以及
社会保障方面”并列不当。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3.D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搭配与语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性,和前后的照应关系。
由答案对比得出,只有作为大智者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而作为传统的文人士大夫,跳不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所以排除A B。
再根据后文郭沫若的话,先是
近代式的头脑,然后感情是封建式的。
故选D。
14.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不合语境。
B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对象不当。
C项,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使用正确。
D项,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此处望文生义。
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思是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考查炼字;B项,总体鉴赏诗歌的风格;C 项,鉴赏诗歌颈联的内容;D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6.A
17.(1)两次(2)通“披”,穿(3)听说(4)恰逢,恰巧遇到18.(1)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2)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19.刻苦勤奋高洁操守
【分析】
16.试题分析:本题A项由上文可知,句子的主语是“徐中行”,而“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是他晚年教导学生的内容,意思是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应停顿为: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17.试题分析:(1)“主人日再食”意思是每天吃两顿饭,“再”是“两次”的意思;(2)“同舍生皆被绮绣”意思是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被”通“披”,“穿”的意思;(3)“闻安定胡瑷讲明道学”意思是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讲述阐明理学,“闻”是“听说”的意思;(4)“会福唐刘彝赴阙”,意思是恰逢福唐人刘彝入朝,“会”是“恰逢、恰巧遇到”的意思。
点睛: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