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ab7831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5.png)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其中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至关
重要。
下面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
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
并鼓励他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实际
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工具。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
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与实际问
题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数学竞赛和
活动通常包含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动脑策划、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
问题的意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他人的问题给予关注和帮助。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提供帮助和解答疑惑。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问题,
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6920d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5.png)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好奇心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动力之一。
老师应该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资源和材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并引发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被引导去质疑和质疑,而不是简单的接受。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
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积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积累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进行实地勘测、测量,让学生通过实地实践,感受几何知识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000字】。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d5656dc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7.png)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中的问题和难点。
比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在教材加入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于新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问题会涉及到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让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和思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来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问题意识,这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会有良好的效果。
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创造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生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将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培养出良好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实现对数学问题的灵敏觉察和敏锐的分析能力。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4056a8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a.png)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工具性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天生好奇,对未知事物和问题充满了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个简单的数学规律。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其问题意识。
二、教师提问导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
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切入问题本质,思考问题的关键点。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1+1=2?”这个简单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数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逐步理解数学中的规律和原理。
教师的提问还应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地球上,我们可以用甲、乙、丙数三种颜色来标志地球的大洲,你能告诉我甲、乙、丙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色彩和地理知识的思考。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供多元化的解题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e2379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9.png)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场所。
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宽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施策略。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通过创设具有情境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使用图片等方式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看到一组水果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如总数、平均数等等。
2. 注重启发性思维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些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方法。
3. 提供多样化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尽量提供多样化的题目,涵盖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问题。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性,促使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和探索更多解决方法。
4. 强调问题解决过程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不仅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让他们能够清晰地描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辅导他们将问题意识转化为解题能力。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5. 培养合作解题的意识合作解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题,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启发。
通过合作解题,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能够看到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1761b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1.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氛围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样的良好学习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问题,并且愿意提问和探究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中的更多规律和内在关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慢慢培养起自己的问题意识。
2. 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且给予充分的回答和解释。
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小,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
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提问是有价值的,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或课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们发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并激发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的动力。
4.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并且学会用逻辑和思维去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讨论问题。
通过和同伴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起问题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25721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c.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思维,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呢?下面我们就从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和具体实践来进行探讨。
一、培养方法1、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现象、展示有趣的数学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穿插数学趣味小实验、数学趣味小游戏等,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问题意识。
2、鼓励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怕提出问题,即使是看似很简单、很愚蠢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尊重和认真对待,不能嘲笑或者一笑了之,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并一一解答。
只有学生敢于提问,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引导独立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答案。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
4、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思路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培养起问题意识。
二、具体实践1、注重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数学竞赛、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产生问题意识。
2、教师主动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新的问题。
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引导、课后复习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a619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6.png)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场所,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施策略,帮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一些优选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拆解,提出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教师还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推理、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轻松、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勇于提出问题。
教师还可以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竞争中产生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主发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六、注重反思与总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d2c70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b.png)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实施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提供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和推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观察题或者举例子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
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形、图表或者实物,鼓励他们观察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通过观察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不断追问,提高问题意识。
四、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者伙伴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学生的数学项目或者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六、提供适当的反馈教师在提供适当的反馈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积极关注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反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f0dca5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4.png)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孩子数学学习的起点,对于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数学知
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追问和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它是学生认知发
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来源。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
意识,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的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来源: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真
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把具体的问题
转化为抽象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从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入,讲述清楚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算法,同
时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
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疑惑,让学生不断尝试和探究,从而促进学
生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4.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
或实例,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根据自己的思考来探究答案,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营造良
好教育环境的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让学生在
课堂上积极探究、大胆提问,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e7fff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c.png)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实施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创建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入手。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认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的榜样,鼓励学生勇敢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
注重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引入课题、提出挑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出现问题和疑惑。
教师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可以再提出一些更高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3.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具有迷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样设计的问题,学生会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问题意识。
4. 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让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讨论、研究、探究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答。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5. 注重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数学的实际应用问题更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意识。
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量度、运算、比例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
培养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兴趣。
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01657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8.png)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实施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出示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如何推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资源和工具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工具支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尺规等工具进行实验和探索,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书籍、视频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观看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如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5. 鼓励学生的错误和改错机会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犯错误,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
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犯错的现象,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错误的例子,并引导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6.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趣味数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5c26e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5.png)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具体实践三个方面来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结构和找寻解决方法,这些思维过程都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
二、培养方法1. 提出引导性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引导性问题是指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 组织问题解决活动组织问题解决活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并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会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具体实践3. 建立学习小组学校可以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提问、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启发、交流思想,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55d001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5.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学科,学生必须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供例子和引导,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
例如,在授课前,先用某个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后,让学生讨论并思考这个例子中的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审视相关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其中一些问题往往是比较有挑战性的,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解决。
但是,切记不能让学生过度追求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除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外,教师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这种方法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数学知识的预习材料,然后让学生自行学习,把问题整理到课堂上与教师一起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在提升问题意识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
4. 多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现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实践中实现数学课堂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主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5. 鼓励学生提出“不易想到的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问题多数是重复的、单一的、缺乏创意的,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易想到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1b9842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e.png)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场所,而问题意识培养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数学问题。
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未知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已知条件寻找未知量,进而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提问,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形成提问和解答问题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实验、数据收集等方式,深入研究问题,并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多样化的问题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问题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除了传统的计算和推理问题之外,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开放性问题、辩论性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
这样的问题形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五)注重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注重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提问的方式等来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
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的问题意识需要多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开展探究性学习、多样化的问题形式和注重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等。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34d9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b.png)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帮助小学生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
1. 强化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关键能力之一。
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事物,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如,通过送和拣、拼图等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物体的性质,发现事物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感知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为学生发展问题意识提供良好的机会。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完毕后的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上写下关于问题的总结和疑问。
除此之外,开设讨论环节也是有效的方式。
老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式学习、计算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
4. 利用媒体引发问题小学教学中,利用媒体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媒体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能够刺激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的信息跟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学生可以通过媒体中的信息获得大量的知识,同时,在观察新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搜寻当前热点话题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技能和习惯。
相信有了这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28726e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6.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困惑或不理解的情况下,能够敢于表达并提出问题,从而促进自己的思考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 鼓励学生提问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给予及时的回应。
这样能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问题,促进思维的转变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别具一格的思考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拓宽学生思路。
3. 倡导合作学习
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观点,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可以使学生在别人的理解和帮助下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
4.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其问题意识的重要一步。
如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融入数学教学,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
5. 参考其他科目
其他科目如语文、自然等,都是可以对数学教学有所借鉴的。
如语文教学中讲究文化背景,自然科学教学中重在实践课程,数学教学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历史背景,引导他们产生更多的问题和疑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让学生敢于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倡导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参考其他科目,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1e0d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c.png)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问题引入法。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每天吃一个,第几天才能吃完?”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抽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
抽象化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方法,通过抽象化,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10个苹果,每天吃一个,第几天才能吃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设x为天数,苹果数量减少的规律为10-x”,然后解方程找到x的值,从而得出答案。
通过这样的抽象化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培养问题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0f48fd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9.png)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是教师们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具体操作,以及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 正文2.1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环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提出开放性问题或引导学生讨论具体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促使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综合来看,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2.2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和启发性。
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应该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e8b812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9.png)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道有趣的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他3个苹果,然后小明又从小李那里拿了2个苹果,最后小明手里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解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有10座城市,每座城市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有10栋楼,每栋楼有10层楼,每层楼有10个房间,那么这个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房间?”这种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探究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问题解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是指通过数学语言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如制作数学模型、设计实验、进行调查统计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还能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有问题的人才能创新。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让他们发现新的图形,并提出问题来解释这些图形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发现问题、数学问题解决的活动以及培养创新意识等方式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
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
而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正如爱因
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结合小学数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
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提问题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和基础。
有了这样轻松的
环境氛围,学生心理就有了安全感,提问就会无所顾忌,轻松思考,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
所以,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要以“权威者”自居,而要“蹲下身子”与学生
平等交流,正确看待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小学生好奇心所引起的“问题”潜能,相信每个学生
都能提问。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者、合作者与讨论者,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畅所欲言。
然后,教师要学会聆听,正确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
天开,最大程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营造积极、自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大
胆质疑,敢于提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提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疑”中问。
问题不是凭空而来,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
发现问题,进而才能提出问题。
因此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学
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中。
比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时,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
第一组学生量出课本大约是一枝铅笔长,第二组学生量出大约两个手掌长,第三组量出大约
一个文具盒长,第四组量出大约五个橡皮擦长。
这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各组量出来的数不同、量也不同,怎么办?有的学生就会提出“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长度标准”这样的问题。
于是
就得出了结论:需要统一的标准长度单位。
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标准单位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2.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趣”中“问”。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土壤,让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做
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情境,
从而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人工智能的发展如
在教《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一天,喜洋洋与懒洋洋等一起玩捉迷藏
的游戏,不小心,喜洋洋躲到灰太狼的家里来了,灰太狼正饿着呢,看到喜洋洋真是太高兴了,心想可以饱餐一顿了。
但是灰太狼为了表示它很仁慈,就给喜洋洋一个机会,它们赌一把,喜洋洋输了就要被吃掉,赢了就可以被放走。
它们赌的是一道数学题:用篱笆(规定篱
笆长度,即周长一定)围一块长方形的花圃,谁围的花圃面积最大谁就是胜方。
同学们,你
能帮助喜洋洋逃离险地吗?这里利用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为背景,深深吸引
了学生,那种好胜心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3.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在“奇”中问。
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在新课
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来诱发学生揭露秘密的问题意识。
三、指导方法,让学生善提问题
要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就会出现提出简单、幼稚甚至可笑的问题的情况,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
因此加强双基训练,打牢扎实的知
识和能力基础,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通过课余与孩子们谈心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想提问但又不知怎么提。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使学生会问,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提问的方法。
1.直接式提问。
概念、法则、公式教学常用到直接式提问,即就同一概念、法则、公式从不
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学习四边形”时,学生可以从“什么是四边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等方面提问。
2.比较式提问。
计算、数的读写教学常用到比较式提问。
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知识的相同
点与不同点,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进而达到对知识
融合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在学习小数的读法时,先让学生读几个整数,通过对比,孩子们明白了小数的小数部分是按读车牌号码的方法读。
从而明白了区别,加深了印象。
3.联系式提问。
几何图形教学常用到联系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开拓思维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如推导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正方形去铺一铺的方法得出结论。
同时再联系正方形
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提问。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
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比老师更需要问题能力。
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提高质疑水平,使学生从
小养成敢问、乐问、善问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