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安水文化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淮安水文化的知识
淮安是一块“漂在水上的土地”,是全国水系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淮河、京杭大运河、盐河、苏北灌概总渠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也在淮安境内.
现在,淮安市区有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和盐河四水穿城而过,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懂得淮安的历史文化,就必须了解淮安的河流,“石蕴玉”,“水蕴淮安”,淮安可以说是一座由河水蕴育出的城市。
本文的“河渠志”不是史学的,而是文学的,只是想借着一些现存的材料,来抒写对这个城市的一点理解。
淮河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
它位于中国的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条大河之一。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长1000公里。
淮安则地处淮河的下游,淮安古名称淮阴,意为淮水之南。
水是生命的源泉,河流则是人类的摇篮。
1954年,考古学家曾在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发现了青莲岗文化的遗址,并断定青莲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这就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在这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了。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当时的淮河两岸是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地方。
中国古代把中原之外称为“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淮安在当时属于“淮夷”——东方的淮水边上的人们。
下面,我们还会看到淮河与淮安人民的生活是如何地紧密关联着的。
邗沟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与东南地区之间没有河道相通,因此,淮河流域与长江流流之间是相隔的。
这样一来,南船北上,就要由长江入黄海,由云梯关淮水而上至淮阴,向北可由泗水而达齐鲁,这样的行程,可以说是既绕路而又危险。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伐齐,从扬州西长江边航道向东北沿途拓沟穿湖,而至淮安旧城五里,并在与淮水相接处设埝,以便于通航,此后称末口。
邗沟的开挖,使长江与淮水相接了,中原地区与东南地区之间有河道可通,这样,作为古代南北交通枢纽的淮安,便更繁华了,经济文化也随之发达起来,汉代淮安便出现了文武
双杰——军事家韩信与文学家枚乘。
盐河
盐河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原通涟河的基础上开浚的,这是一条入海水道,其目的是用来转运淮北盐场的盐来内销的,所以它又有运盐河之称。
现在的盐河从淮安市淮阴水利枢纽起,向东北而行,贯通六塘河、灌河、新沂河等河,而达于连云港市新浦,汇于临洪河,全长175公里。
沿途所经重要市镇有淮阴区王营镇、涟水县朱码头、灌南县新安镇和灌云县伊山镇等。
当年,海边的淮盐,就是由此河从海边的盐场运到淮安的,而淮阴区的王营镇就是当时海盐的集散地,而淮安区河下镇则是当时有名的盐商汇集之地。
河下的盐商们通过运河把盐船运到南方,空船回来时,则用南方的石头压舱。
回河下镇后,则用压舱的石头铺路,河下镇的石板路就是这样来的。
盐河现在已经成为了一条穿越市区的河,盐河风光带正在建设中;河下镇,则早已成为了淮安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