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以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在0~4℃范围内,水具有温度升高收缩温度降低膨胀的性质
B.温度等于4℃时,同体积水的质量最大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E处的温度分别为0℃、1℃、2℃、3℃、4℃
D.湖水的温度只要达到0℃,就会凝固成冰
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D.甲的密度为0.5g/cm3
3.将酒精从水与酒精的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它们的()A.体积不同B.熔点不同C.沸点不同D.密度不同
4.小聪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阳光学业评价》,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B.图中的透镜到字的距离大于10cm
C.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字,所成的像将变小
D.图中的成像原理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望远镜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必备品进入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关于望远镜的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靠近眼睛的镜片叫目镜,利用目镜可以把景物的像放大,相当于放大镜
B.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照相机
C.第一个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D.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6.下列生活中的光学元件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凸透镜B.近视镜是凸透镜
C.投影仪镜头是凹透镜D.远视镜是凹透镜
7.如图是小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钱币真伪
B.乙图: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现象
C.丙图:雨后天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丁图: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8.如图所示,为我们教材上几幅插图,下面对这些插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影子游戏和水中桥的倒影都是由于光沿直
线传播形成的
B.镜面玻璃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而毛玻璃不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C.虽然我们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看到的图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粼粼波光和公路上的“海市蜃楼”都是由于
光的折射形成的
9.2020年6月21日下午14:36,合肥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

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
C.筷子弯“折”
D.雨后彩虹
10.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
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11.已知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340m/s,人耳能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大于0.1s。

有一段长18m的铁管,将你的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请人在另端敲击一下,请通过计算后判断你能听到击声的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
12.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55m B.25m C.15m D.5m
二、填空题
13.某钢瓶内装有气态氧,一次气焊中用去了一半,则钢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与原来相比______,剩余氧气的密度与原来相比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酒精的密度是0.8g/cm3,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______,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的体积比是______。

15.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16.如图所示,光电鼠标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亮鼠标垫,鼠标垫通过成像透镜在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上成像。

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电脑屏幕上的光标根据这些结果来回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为了使被照亮的鼠标垫在光学感应器上成像,鼠标垫应选用 _______ (填“粗糙”或“光滑”)的材料,使光在其表面上发生 ______ (填“镜面”或“漫”)反射。

如图所示中聚光透镜对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有 ______ (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2)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成 _______ (填“正立、放大的虚”、“倒立、缩小的实”或“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生活中 ______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当鼠标向前推移时,所成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 ______ (填“前”或“后”)。

(4)当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 ______ (填“上”或“下”)方,而且所成的像 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小明在家里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他看到的其实是吊灯
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3米,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_____米。

18.(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圆的直径是____cm。

(2)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性质制成的,如图乙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19.常见的伴奏乐器有竖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填“音调”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用力敲打铜锣,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20.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可知(如图),乙车速度为
________km/h;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________s。

三、解答题
21.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熟知。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为3×10﹣4m3瓶内装有0.1kg的水,聪明的乌鸦将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0.4kg的石块时,水面升到了瓶口。

那么: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为多少m3?
(2)小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22.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

23.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画出在正方体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区域,并计算出其长度为
__________.
24.“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

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

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25.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完成下列计算: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26.两地距离180km,一轿车先以75km/h的速度行驶了2h,停车休息了0.5h。

(1)若剩余路程以60km/h行驶。

问还需要多少时间?
(2)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由图像可知,在0~4℃范围内,水的温度越高,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所以,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根据
m
V
ρ=可知,温度等于4℃时,同体积
水的质量最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则A处的温度为0℃,4℃时,水密度最大,应沉在底部,则E处的温度为4℃,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的凝固点是0℃,水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才会凝固,所以当湖水温度达到0℃时,水可能凝固成冰、也可能是液态,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解析:D
A.图象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大,甲的质量小。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大,乙的体积小。

故B不符合题意;
CD .由图可知,甲的质量m 甲=2g 时,其体积V 甲=4cm 3,则甲的密度
332g 0.5g/cm 4cm
m V ρ===甲甲甲 乙的质量m 乙=2g 时,其体积V 乙=2cm 3,则乙的密度 332g 1.0g/cm 2cm m V ρ=
==乙乙乙 可见,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甲的密度为0.5g/cm 3。

故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3.C
解析:C
可以利用酒精和水沸点不同的特点进行分馏。

对混合物加热,并使其温度保持略高于78°C ,由于酒精的沸点是78°C ,所以酒精不断变成气态由混合液中逸出,把酒精蒸气收集起来再冷凝,就可使水和酒精分开。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4.C
解析:C
A .由图可知,图中的像比物体大且方向相反,所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成放大实像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故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 .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字,物距变小,像将变大,故C 错误, C 符合题意;
D .图中透镜为凸透镜,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可以应用于投影仪,故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5.D
解析:D
AB .望远镜的物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伽利略展示了人类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并绘制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图,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一般情况下,望远镜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目镜有凸透镜或凹透镜两种类型,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6.A
解析:A
放大镜、投影仪镜头、远视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7.B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体发光,所以验钞机可以利用紫外线的这一性质来辨别钱币的真伪,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的镜面反射,所以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故B错误,符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孩成像是小孔成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解析:C
A.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光在镜面玻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毛玻璃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故B错误;C.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D.粼粼波光是光的反射现象,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A
日环食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
A.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
B.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利用了透镜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弯“折”,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解析:C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酒精在常温下易蒸发,酒精蒸发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气体液化由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因为水蒸发时要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即有小水珠产生),说明降低温度可使气体发生液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所以其他条件相同时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A
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18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1118m 0.003s 5200m/s s t v =
=≈ 2218m 0.053s 340m/s
s t v ==≈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 ,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2.C
解析:C
【详解】
由题可知速度为
110000m 275110km/h m/s 3600s 9v ==
= 根据速度的定义s v t
=可得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275m/s 0.5s 15m 9
s vt ==
⨯≈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变小变小
解析:变小 变小
[1]某次电焊用去了瓶中氧气的一半,则钢瓶内剩余氧气质量为原来的一半,故剩余氧气的质量与原来相比变小。

[2]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等于瓶的容积),质量减小,由m V
ρ=
可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14.5:44:5
解析:5:4 4:5
[1][2]酒精的密度是0.8g/cm 3,水的密度是1.0g/cm 3,由m =ρV 得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
331.0g/cm 50.8g/cm 4m V m V ρρρρ====水
水水酒精酒精酒精
由公式
m
V
ρ
=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为
3
3
0.8g/cm4
1.0g/cm5
m
V m
m
V m
ρρ
ρ
ρρ
ρ
==⨯===
水水酒精酒精
水水
酒精
酒精
15.会聚发散
解析:会聚发散
[1]当光照到凸透镜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内偏折,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2]当光照到凹透镜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外偏折,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16.粗糙漫会聚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后下变小
解析:粗糙漫会聚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后下变小
(1)[1][2]为了使被照亮的鼠标垫在光学感应器上成像,鼠标垫应选用粗糙的材料,光在粗糙材料表面上发生漫反射。

[3]如图所示,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透镜后,光线会聚,所以聚光透镜对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有会聚作用。

(2)[4][5]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学感应器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当于生活中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6]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当鼠标向前推移时,所成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后。

[7][8]当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此时像距会变小,因为成像透镜和光学感应器距离是不变的,导致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的像变小。

17.正立虚6
解析:正立虚6
[1][2]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地面3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也应是3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6m。

18.1mm150热胀冷缩365℃
解析:1mm 1.50热胀冷缩36.5℃
(1)[1]图甲中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则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起始端值为1.00cm,末端刻度为2.50cm,因此该圆的直径是
D=2.50cm-1.00cm=1.50cm
(2)[3]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36.5℃。

19.音色真空
解析:音色 真空
[1]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他不能直接听到锣声。

20.40【详解】1根据公式可以算出乙车速度为2根据公式可以算出甲车速度为乙车追甲车的追击速度为乙车追上甲车还需时间为
解析:40
【详解】
[1]根据公式s v t
=可以算出乙车速度为 200m 20m/s=72km/h 10s s v t =
==乙乙 [2]根据公式s v t
=可以算出甲车速度为 10350m 200m =15m/s 10s
s s s v t t -===甲甲- 乙车追甲车的追击速度为
20m/s 15m/s 5m/s v v v =-=-=乙甲追
乙车追上甲车还需时间为
0200m =40s 5m/s
s t v ==追追 三、解答题
21.(1)2×10﹣4m 3;(2)2×103kg/m 3
解:(1)瓶内水的体积
4333
0.1kg 10m 110kg/m m V ρ-=
==⨯水水水 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V 石=V -V 水=3×10-4m 3-1×10-4m 3=2×10-4m 3
(2)小石块的密度是
33430.4kg 210kg/m 210m
m V ρ-===⨯⨯石 答:(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为2×
10﹣4m 3; (2)小石块的密度是2×103kg/m 3。

22.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S′,如图所示:。

23.4 3 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一定过电光源的像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补出第一条的反射光线交不透明物体右侧的地面于点B,第二条的反射光线交右侧地面于点A,则AB区域即为不透明物体右侧被照亮的范围.
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光源S的像点S′,因为S距离平面镜为2a,则S′距离平面镜也为2a,那么镜中的像S′与点光源S相距2a+2a=4a;连接SA,光反射到D点,连接S′B,光反射到C点
BE =2a ,S ′E =3a ,SS ′=4a ,由SC EB =''SS S E 得:2SC a =43a a ,则SC =83
a , SF =AF ,△SA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SD =4a ,则CD =SD −SC =4a −
8433a =a . 24.不会。

因为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液体才能沸腾。

不会。

因为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

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蛊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点睛】
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沸腾条件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要牢记并理解液体沸腾条件。

25.(1)85m ;(2)34m ;(3)42.5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为
1111340m/s 0.5s 85m 22
s vt ==⨯⨯=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为 2211340m/s 0.3s 51m 22s vt =
=⨯⨯=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的距离为
12-85m-51m 34m s s s ===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所用时间为
0.5s -0.3s 0.9s -
0.8s 2
t ==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为 3442.50.8m m/s s
s v t ===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为85m 。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42.5m/s 。

26.(1)0.5h ;(2)60km/h
(1)由速度公式计算出已行驶的路程,进而求出剩余的路程,根据s v t =求出需行驶的时间;
(2)先求出全程的行驶的时间,然后根据s v t =
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详解】
解:(1)由s v t
=得,轿车已行驶的路程 1175km/h 2h 150km s v t ⨯===
剩余的路程
s 2=s ﹣s 1=180km ﹣150km =30km
需要行驶的时间
22230km =0.5h 60km/h
s t v =
= (2)全程的行驶的时间 t =t 1+t 2+t 3=2h+0.5h+0.5h =3h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180km =60km/h 3h
s v t =
= 答:(1)还需要0.5h 。

(2)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60km/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