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0(上)电气控制技术参考 (2)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侨大学电气控制技术试卷A(参考答案)
专业:电气项目及自动化07(A/B班)测试日期:2009年12 月22日
姓名:班级学号:
一、简要分析下列问题(36%)
1、配电线路与电控系统的常见的保护类型有那些?
答:保护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为保证在故障工作状态下线路及设备的安全。

其二为保证人身安全。

常见有:(1)过、欠电流保护;(2)过、欠压(失压)保护;(3)电动机的断相保护;(4)漏电保护。

(5)其它保护,如温度保护、限位保护、速度保护等
2、继电器与接触器都是控制电器,结构原理上有何区别?
答:从执行机构看,接触器通常有主触头与辅助触头之分,主触头用于大容量电路或主电路,有较强的灭弧措施,而辅助触头用于控制电路等辅助电路,没有额外的灭弧措施;继电器没有主辅触头之分,用于小容量辅助电路,最多存在灭火花电路。

从感测器官看,绝大部分接触器是单一的电压信号,而且动作值正常使用时不用整定。

继电器的感测信号可能是电量,也可能是非电量,动作值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设定。

3、交流接触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线圈过热或烧损试分析不少于6种的原因。

答:(1)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2)线圈技术参数(如额定电压、频率、负载因数及适用工作制等)与实际使用条件不符(3)操作频率过高(4)线圈制造不良或所以机械损伤、绝缘损坏等(5)使用环境条件:如空气潮湿,含有腐蚀性气体或环境温度过高(6)运动部分卡住(7)交流铁心极面不平或去磁气隙过大(8)交流接触器派生直流操作的双线圈,因常闭联锁触头熔焊不释放、而使线圈过热。

4、分析变频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构成与作用。

答:变频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构成有:(1)变频器主控制电路:由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构成。

主要完成输入信号处理、加减速率调节功能、运算处理、PWM波形处理;提供主电路控制信号。

(2)检测电路:将变频器或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反馈至微处理器。

(3)外部接口电路:与系统中的其它部件连接的接口,如顺序控制指令输入电路,频率信号或模拟信号、通讯接口(如RS232、RS485、现场总线)等。

(4)数字操作器:人机界面,提供设定与显示。

(5)变频器的保护电路:对各种信号进行处理与运算,提供相应的保护。

5、简述CNC系统管理软件与控制软件的作用。

答:CNC系统是一个实时计算机系统,其软件包括管理软件与控制软件两大部分。

管理软件:用于系统自检与故障判断、机床状态与报警;加项目序的输入、输出、显示加工零件、刀具位置、系统参数等。

控制软件:用于控制机床运动,包括译码、刀具补偿、速度控制、插补运算、位置控制等。

6、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采用那7层结构?DeviceNet现场总线采用何种结构?
答: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DeviceNet现场总线采用采用7层结构中的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二、下图为实现电机带漏电保护的、采用时间原则的反接制动控制线路,指出并说明图中的错误,给出改正后的线路图。

(10%)
答:错误1:漏电保护应采用断路器QF而不是转换开关QS,
错误2:电机要实现漏电保护,机壳应接地。

错误3:与SB1常开并联的触点没有文字符号,按设计要求,此处应为KM1。

错误4:KM2常闭控制KM2线圈,KM2无法保持得电,按设计要求,此处应为互锁,改为KM1常闭。

错误5:时间继电器线圈与触点的类型不一致,按设计要求应为断电延时,触点图形符号改为断电延时。

改正后电路如下所示:
三、图示说明软起动器的原理图,简要说明斜坡恒流升压起动方法。

(10%)
答:电子式软起动器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强电和弱电结合起来的控制技术。

下图软起动器的原理示意图。

实际上是一种电子降压起动。

软起动器原理示意图图斜坡恒流起动
斜坡恒流升压起动方式是在晶闸管的移相电路中,引入电机电流反馈,使电机在起动过程中保持恒流、起动平稳。

这种软起动方式是应用最多的起动方法,尤其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起动。

起动曲线如图所示。

四、图示为采用时间原则控制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电阻起动,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若采用电流原则,作出相应的控制线路图。

(12%)
答:按下SB2,起动时KM得电,转子串最大电阻(1RQ+2RQ+3RQ)起动,KT1得电计时。

KT1时间到,KM1得电,旁路切断1RQ电阻,电机串电阻(2RQ+3RQ)起动,KT2得电计时;KT2时间到,KM2得电,电机串电阻3RQ起动,KT3得电计时;KT3时间到,KM3得电,电机全压起动并运行;停止时,按下SB1,KM失电,所有电器失电,电机失电,依靠惯性停转。

采用电流原则时,控制电路如下所示,KA1、KA2、KA3为检测起动电流的过流继电器,KA1
设定值>KA2设定值>KA3设定值。

五、某一控制要求如下:
(起动按钮)电机正转起动(程序1)正向起动(程
序2)起动,正向失电(程序3)失电;1分钟
后反转、失电进入(程序1)。

系统无起、制动要求,试用
一般设计法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并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失压保护与停止功能。

(16%)
解:所设计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六、图示为从一地运货到两地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其中系统的某一功能对应的控制要求如下:开机时小车不处于于SQ1处,则闪烁报警(闪1秒,灭1秒,周期为2秒),此时起动按钮SB1按下无效。

若小车位SQ1处,按下起动按钮SB1,车斗上料位SQ4动作则直接右行,否则YV1动作装料到上料位SQ4动作,YV1失电后右行,SQ2处卸料(YV2动作3分钟),然后小车左行返回到SQ1处;继续装料到上料位SQ4动作,小车右行至SQ3卸料(YV2动作3分钟),小车再左行到SQ1处,构成一个工作周期。

开机后自动工作30个工作周期后,停在SQ1处;若正常停(SB2)则完成当前周期后停在SQ1处。

若急停(SB3)或小车电机过载(FR1)故障,系统停止工作,如上闪烁报警。

试设计PLC应用系统的I/O安排与状态流程图。

(16%)
答:I/O安排与相应的状态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华侨大学电气控制技术试卷B(参考答案)
专业:电气项目及自动化07(A/B班)测试日期:2009年12 月22日
姓名:班级学号:
一、简要分析下列问题(32%)
1、交流电磁机构与直流电磁机构有那些基本区别?
答:直流电磁机构恒安匝,吸合过程中稳态电流不变,而交流电磁机构在吸合时电流最大,吸合后电流最小。

因此,频繁起动的场所应采用直流操作线圈。

交流电磁机构存在铁耗,铁芯与衔铁采用叠片;而直流可采用整块钢。

交流线圈应考虑散热,做低矮型的,直流线圈则做成瘦高型的;
转动式交流做成绕转轴运动的,直流可做成绕棱角运动。

交流电磁吸力存在过零,对单相电磁机构应装设分磁环,而直流不用。

2、刀开关、熔断器、断路器这三种配电电器,应用上有何区别?
答:刀开关是一种手动电器,主要用于隔离电源用的,大多数不能直接载流操作,对于负荷开关只能通断正常电流。

熔断器感测器官与执行机构为同一体,即熔体,用于电流性质的保护,可用于反时限安秒特性的过载保护与短路瞬时保护。

断路器是一种多感测器官(各种脱扣器)配电电器,其作用主要是分闸,合闸方式有手动、电磁铁、电动机等方式。

作为电流性质的保护有反时限的过载保护、带延时的短路保护、瞬时的短路保护,而且有的还可选择。

此外,还有失欠压保护、漏电保护等其它性质的保护。

3、热继电器使用后出现误动作,试分析不少于6种在原因。

答:(1)整定值偏小或选型错误;(2)电动机起动时间过长;(3)系统操作频率过高(4)有
强烈外部冲击振动(5)没有考虑温度补偿。

(6)热元件联接导线截面太细或没有搪锡处理。

(7)安装形式错误。

4、变频器有那些逆变器开关方式与控制策略?
答:变频器逆变器开关方式有:PAM(脉幅调制)变频器与PWM(脉宽调制)变频器。

变频器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得到的调速性能、特性及用途是不同的。

控制方式大体分为开环控制及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有U/f电压与频率成正比的控制方式
闭环有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

现在矢量控制可以实现与直流机电枢电流控制相媲美,直接转矩控制直接取交流电动机参数进行控制,其方便准确精度高。

5、什么是插补技术?CNC实现边插补边加工是如何完成的?
答:在已知运动轨迹的起点与终点坐标、轨迹的曲线方程,由数控系统实时地计算出各个中间点坐标的过程,称为插补。

其本质是用一小段直线或圆弧来拟合加工对象的曲线。

CNC是边插补边加工,在每个插补周期内必须计算出下一个处理周期的位置增量。

位置控制由相应的软件或硬件,在每个采样周期内,将插补计算的理论位置与实际位置比较,用差值控制进给电机,从而拖动工作台或刀具运动。

6、现场总线按其传送数据的通信宽度来分有那些结构?
答:按其传送数据的通信宽度来分:
①传感器总线(sensorbus):数据宽度为位(bit),如AS-i和Seriplex等;
②设备总线(devicebus):数据宽度为字节(byte),如Interbus和DeviceNet等;
③全服务的现场总线(fieldbus):数据宽度为数据流或模块(block)。

以报文通信为主,除了
对装置进行读取数据外,还包括一些对装置的操作和控制功能。

如FF总线、Lonworks总线、Hart总线等。

二、下图为变频器应用系统电控结构图,分别说明图中数字标示部分元部件的作用或容量选
择。

(10%)
答:(1)变压器:若单独供电,选为变频器容量的1.5倍左右。

(2)配电用断路器;漏电断路器:容量为变频器额定电流的1.5~2倍,应带漏电保护;(3)电磁接触器MC1:当过载继电器THRX动作时切断变频器电源以保护变频器
(4)电磁接触器MC2、MC3:当变频器故障时或与电网相同频率运行时,电机直接投入电网,就注意电机停止后才能切断MC2,除非选用具备电网电源切换功能的。

(5)噪声滤波器:所以PWM逆变电路频率高与变频器带有微处理器,可降低电网与变频器间相互的无线干扰与感应干扰。

(6)输入输出AC电抗器:输入电抗器实现变频器与电源的匹配,降低高次谐波的影响,改善功率因数。

输出电抗器,则降低变频器输出谐波对电机的影响,避免电动机运行噪声。

(7)热继电器FR:电动机过载时通过MC1切断变频器
(8)电网电源切换接触器:变频运行与工频运行方式的选择。

三、图示并说明DeviceNet现场总线媒体访问单元的结构。

(12%)
答:DeviceNet媒体访问单元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媒体访问单元包括收发器、连接器、误接线保护电路、稳压器和光隔离器。

收发器可采用市面上的集成CAN收发器或通用的微处理器设计,注意需保证符合DeviceNet
规范。

误接线保护(MWP)电路如下图所示,要求节点能承受连接器5根线的各种组合的接线错误。

连接器采用5针结构,即1对信号线、1对电源线和1根屏蔽线。

包括密封式和非密封式连接器。

四、图示为液压系统用三个液压油缸分别用于左、右滑台进退及工件夹紧的控制。

电磁铁YA1、YA2用于左滑台进给和后退,YA3、YA4用于右滑台进给和后退,YA5、YA6用于工件的夹紧与放松,压力继电器SP检测夹紧状态。

KM3为控制液压泵电动机,SA为点动选择开关,系统在工件未夹紧时点动调整;SB4用于滑台向后调整;按钮SA4、SA5用于左、右滑台进给选择开关。

SB6用于工件放松。

按下SB5(夹紧运动),当夹紧结束后,放开SB5,左滑台进退工作,试分析左、右滑台进退及工件夹紧的控制与相关电器的工作过程。

(10%)
答:装上工件,按SB5→YA5线圈通电,夹工件→夹紧后SP继电器动作→松SB5、YA5线圈断电;(加指示)→KA5线圈通电→KA1、KA3线圈通电自锁→电磁铁线圈YA1、YA3线圈通电,左、右滑台快进;
分别压下各自的液压行程阀转为工进;正向终点分别压下SQ3、SQ4→KA1、KA3、YA2、
YA4线圈断电→KA2、KA4线圈通电自锁→电磁换向阀YA2、YA4线圈分别通电→左、右滑台快退;
退到原位→压下SQ1、SQ2→KA2、KA4线圈分别断电→YA2、YA4线圈断电,循环结束。

五、一控制系统要求有二台三相笼型异步电机拖动。

电机M1采用时间原则的星三角起动,无制动要求,SB1、SB2为起停控制按钮;电机M2直接起动,可双向运行,正反转起动按钮为SB4、SB5,停止按钮为SB3,停止时,正反转都采用速度原则的能耗制动。

运行时要求有漏电保护、过载保护与短路保护。

试设计该系统的电气控制线路。

(16%)答:
电机M1控制线路电机M2控制线路
六、图示为三种液体的混合搅拌装置。

其中某一功能的控制要求如下:
开机自动排空:按下起动按钮SB1后,若SQ1动作,则闪烁报警(闪烁灯亮1秒,灭1秒)YV4得电,当SQ1复位,后继续排空5分钟后,YV4失电,排空结束进入工作过程;若按下起动按钮SB1时,SQ1处于复位状态,则直接开始工作。

工作过程如下:YV1得电注入A种液体至SQ1动作后YV1失电,而SQ1动作时YV2得电注入B 种液体至SQ2动作后YV2失电,同样YV3得电注入C种液体至SQ3动作后失电。

此后搅拌电机M1工作10分钟后,YV4得电,开始排出产品,当SQ1复位后继续排空5分钟进入下一工作周期。

每一工作班为30个工作周期自动停止。

当急停或搅拌电机过载时,系统停止工作并闪烁报警(闪烁灯亮0.5秒,灭0,5秒),PLC重新开机,故障闪烁报警自动消除。

试设计PLC应用系统的I/O安排与状态流程图。

(16%)
答:I/O安排与相应的状态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