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课件)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精品课堂(上海沪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 3.2 直线运动
情景引入:观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请同 学们看看周边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
他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 有的运动的慢。
情景引入:思考
仔细观察左边两图,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列车沿直线运动
(3)根据信息回答:
SAB= 40 cm, tBC= 1 s,
vAC=
m/s.
分析:
50 m 6s
50 m 7s
全程 解:小明前 50 m路程s1=50 m,用时t1=6 s,后50 m路程s2=50 m,用时t2=7 s, 全程s=100 m,用时t=12s。根据公式和题意可得:
前50 m平均速度: 后50 m平均速度:
v1
s1 t1
50m 6s
8.3m / s
v2
s2 t2
1.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小车沿斜面下滑做加速运动。
2.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 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处在两者之间:v下>v全>v上.
讨论一下 1.在实验中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
不让小车滑得太快,方便测量时间。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3.速度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1 km
1m/s 1m 1000
=____ km/h
1s
1h
3600
汽车速度表
1.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人__在__1_s内__步__行__的__路__程__是__m________,合__________km/h。
根据公式:v3
s1 s2 t1 t2
计算。
3.各组速度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a.斜面倾角不同; b.运动情况不同; c.实验有误差。
课堂练习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测量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 B.当启动停表后再把小车放开,观察到它撞击金属片时立即停止, 读出的就是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C.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 均速度的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的斜面长就是小车通过的路程
50m 7s
7.1m / s
全程时间: t t1 t2 6s 7s 13s
全程平均速度:
v s 100m 7.7m / s t 13s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比__较__相__同__时__间__内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__,认为跑 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 __比__较__相__同__路__程__所__用__的__时__间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 学上采取__观__众____ (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 快慢。
A.由公式 v s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由公式 t s可t 知,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 C.由公式s=vt可v知,路程由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决定,在相等的
时间内路程不一定相同 D.物体通过任何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都相同
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 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讨论一下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 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特别提醒 在利用上述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我们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即: 让时间和路程中的其中一个量相同时,研究物体运动快慢与另一个量的 关系进而得到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运动越快;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 运动越快的结论。
测量平均速度(选学)
实验探究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s
v= t
三.需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s和时间t。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器材: 1.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2.停表的使用: (1)使用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2)读数方法: 使用前应观察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 单位是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
变速直线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
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 (12) )该 实实 验验 中是为根了据方公便式计时v,应st 进使行斜测面量的.
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1 200 m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0
10s
20s
30s
40s
0
300 m
600 m
900 m
1200 m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有时可认 为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 正比; 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不能说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 72km/h=__2_0_____m/s
3. 某物体在2s内走了10m的路程,该物体的速度是___5__m/s; 若该物体保持速度不变,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_3_0_0__m。
[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m/s)
蜗牛 自行车
约1.5×10-3 约5
雨燕
可达48
喷气式客机 约250
出膛的子弹
6.计算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下半段所用时间t3=t1-t2,记入表格,计算 出v3。
八.实验数据: 路段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全程 上半段 下半段 九.实验结论:
s1=90 cm s2=45 cm s3=45 cm
t1=5 s t2=3 s t3=2 s
v1=0.18 m/s v2=0.15 m/s v3=0.23 m/s
七.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 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 3.根据测得的S1 、 t1 ,算出小பைடு நூலகம்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 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小结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二、速度
速度
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1.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 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有
v s t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6.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
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B)
①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得快
②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③在10~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
④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 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约1000
步行的人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 超音速歼击机
约 约33 可达120 约700 3070
特新别知提探醒究
①速度公式中的v、s和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运动物体在同一运动
过程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②一定要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m/s=。 ③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 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 ④计算时带入的数据包含数值和单位两部分。 ⑤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无论是定义式还是变形式,都要注意单位的 对应搭配千米/时或米/秒。 ⑥1m/s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
D
5.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该车匀速 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 ,则:
(1)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2)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3)汽车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1)汽车的速度v=80 km/h。 (2)汽车通过的路程 s=13 601 km-13 561 km=40 km。
或汽车通过的路程 s=276 km-236 km=40 km。
六.注意事项: 1.搭建斜面时,将长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能运动起来,但又不太快.斜面 的坡度太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太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 差大.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 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程度不能变。 4.测量小车下滑路程时,起点从车头(或车尾)算起,终点也应该是 车头(或车尾)。
2. 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式: v s
t s表示通过的路程。t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 内或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特别提醒: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 的路程或在不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典型例题
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D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 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0
10 s
20 s
30 s
40 s
0
300 m
600 m
900 m
0
10 s
20 s
30 s
1 200 m 40 s
0 200 m 450 m
750 m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和v-t图像 (1)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s与t成正比,即 的s值不变。在同一坐标 图中,斜率越大,速t度越大(即v甲>v乙)。
(2)v-t图像:图像与t轴平行,v是定值。在同一坐 标图中,截距越大,速度越大(即vA>vB)。
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平均速度
1.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 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 (1)为了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 的快慢程度,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这一概念,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 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 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C )
A. 猎豹是地面上奔跑时冠军速度可达到100km/h; B. 旗鱼是海洋中游动的游泳冠军,速度可达到; C. 雨燕是空中的飞翔冠军,速度可达48m/s; D. 刘翔是110米栏世界冠军,最好成绩为顺风秒。
3.南京长江五桥于2020年底全线通车。 ①五桥全长约10.33__k_m_____(填单位)。 ②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__运__动___的。 ③通车后,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5 min,通过的路程 为多少米?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正确
课堂小结
比较运动
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直 线 运 速度 动
②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值叫做速度。
④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的分类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