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白杨》优质课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新课学习
1.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
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2.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
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3.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4.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5.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

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

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6.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当堂完成课
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7.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
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8.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9.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10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1.学生交流讨论。

12.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

②指思想、
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三、结论总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三、课堂练习
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

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
么呢?
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第三次沉思》
四、作业布置
1.摘抄或背诵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画出你理想中的未来西部的美好蓝图。

3.自选一个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杨”为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
白杨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