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ppt演讲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 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 清辉的景象作为铺垫,“荡荡空中景” 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 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 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 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 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 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 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相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 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 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 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 眠知夕永。”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 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 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 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 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问题探讨八: 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
的角度比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 首》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问题探讨六: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 者何种感情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 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 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 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 影成三人。”大约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 飘逸而豪放,风味不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 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有限,有志却 得不到施展。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 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 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骋二字,皆极具力度 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 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 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 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 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问题探讨五: 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
何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意 阮诗:清幽冷寂 境
陶诗:空阔悲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情 阮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表露隐晦曲折。
陶诗: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哀,感情表露较为 直接,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艺 阮诗: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思 陶诗: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 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 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 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 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 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 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 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 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 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意 象
阮诗: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
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 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
征内心的孤寂。
陶诗: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
渊明宽广坦荡的胸怀。“风 来”照应下文“气变”,引 入“不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 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 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 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 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 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 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 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 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 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 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 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 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 “素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问题探讨四: 开头四句营造一种怎样的意境? 西阿是否可以换成西山,明月 是否可以换成素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诗人为什么“悲戚”?
“日月掷人去,有志 不获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问题探讨三: 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的? (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问题探讨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问题探讨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问题探讨七: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
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 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 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杂诗十二首 (其二)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杂诗 十二首 其二》p pt演讲 教学
参考译文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 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