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什么叫介质、
3、知道声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什么是回声。

【学习重难点】
1、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如何传播。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导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
发生变化。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二)导学释疑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你所听过的各种声音。

思考:生活中我们时时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被听到的?
【学点一】
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音叉,尺子、笔帽等;
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① 你用了哪些器材?。

② 怎样使它发出声音的?。

③ 怎样使它停止发声?。

④ 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

2、请你列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
【学点二】
声源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由固体发声的是由液体发声的是由气体发声的是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学点三】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1、思考: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靠传入同学耳中的?还有其他的哪些物质能传播声音?。

2、实验探究:请用现有的器材和身边的东西做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选什么器材?②怎么做?
③结论:
3、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波具有能量。

做一做:
(1)水波实验(2)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击起水波(3)声波使烛焰在摇晃,
【学点四】
声速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关于声速的内容及小资料,并完成下列题目:①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通过阅读小资料可以得出声音
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一般来说声速是(填写“相同”或“不相同”)的,通常情况下,比传声快,比传声快。

通过小资料给出的空气的三个声速,说明声速还跟介质的有关。

②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物理意义。

2、阅读课本的“想想做做”,分组讨论,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提示: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声)。

(三)拓展延伸
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3、将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上下不断跳动,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四)检测反馈(xx年常州)xx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
下成功撞月。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_______。

(五)巩固提升
1、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发声体的________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m/s。

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_________。

4、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________次敲击声。

5、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按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 km/h。

6、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 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m/s。

7、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8、在鱼缸边拍手,鱼儿会听见拍手声而游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隔墙有耳,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9、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
10、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递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六)教(学)后反思教后反思学后反思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学习重难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双耳效应
【导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
1、通过课本上的插图,了解人耳的构造。

2、耳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发声体振动→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形式传播→人耳接收到声波引起_______。

事实上人听到声音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的,即空气传导和_______。

(二)导学释疑
【学点一】
人耳的结构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跟踪练习:
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②听小骨⑥传递信号③听神经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④耳蜗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
【学点二】
骨传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跟踪练习:轻叩自己的牙齿,自己能听到叩齿声,但是别人
却听不到。

自己能听到的原因是因为叩齿声能通过传给听觉神经,从而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

【学点三】
双耳效应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跟踪练习: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内功深厚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来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条件反射
(三)拓展延伸
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 振动→ 振动→ 信号→大脑→听到声音
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
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
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
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
(四)检测反馈
1、一般人们不用坚硬物掏耳朵,是为了防止_______,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耳膜穿孔,这时会造成_______,可以通过
_______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2、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A、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C、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
D、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指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五)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
B、声源一定在振动
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
3、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旷野里空气稀薄
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当气温是15 ℃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A、340 m
B、170 m
C、34 m
D、17 m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
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体中传播
二、计算题
1、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 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
2、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 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 m/s)
3、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17 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11 s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们测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4、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 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
(六)教(学)后反思教后反思学后反思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