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摘要: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社会发展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归宿和内在动力;人的个性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基础。
它们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着手,努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同时,个人也要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并在交往中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推动人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个性个性发展社会发展
社会是由现实的、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这些具有丰富个性的个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
而富有个性的个人又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发展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内在一致的。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必将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人的个性
(一)人的个性的界定
人的个性是一定历史、一定社会阶段中的个性,是在普遍的、全面的社会交往和丰富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本质力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表现,是现实中的人的个性,而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现实的孤立的人的个性。
对于人的个性,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如心理学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定势;社会学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与群体相对应的个别性。
而哲学上的人的个性是在生物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影
响下,现实的个人在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性,即差异
性和独特性。
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个人是特殊的社会存在物。
人作为类存在
物,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彰显出人的类特性,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可是人又是特殊的有着丰富个性的社会存在物。
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每个个人又都是具体的、完整的、自主的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个人的独特性是丰富多样的,不仅表现为社会中的每个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且还表现为个人作为
社会关系的个别存在和表现方式,如不同的群体、组织和民族的个性的独特性。
处于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每个人都要通过与他人交往来获得
各种规定性,而每个人的社会关系又是各有不同的,从而形成个人特殊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社会特征,形成不同个性的个人。
(二)个性的特征人的个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因而也就具有多样的特征,但是无论处于何种社会之中,无论处于何种历史阶段,它都具有它的一般特征,如主体性、独特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所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而已。
第一,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个人作为活动主体区别于活动客体的特性。
[1](P603) 人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个人在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的目的是控制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对象性关系,并且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掌握和占有。
但是,外部世界不仅不会主动地满足人的需求,反而会限制和制约人的活动。
因此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消除或支配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反抗力量。
其次,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个人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和范围下,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在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中,个人自觉地意识到自身对外部世界具有依赖性。
因此,个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目的、力量、方式和方法自主地选择对象、设定活动的目的并通过对象性的活动去超越各种被给定的对象性关系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在对自己的目的和事物运动规律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去改造事物,使自己在同外部世界所发生的对象性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最后,人的主体性还表现为个人的创造性。
个人的创造性是指个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非重复性和价值性,也就是说个人所从事的活动是别人没有从事过的能够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动,是有利于人类掌握和控制外部世界的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
人作为主体能够创造出自然运动本身所无法产生的事物。
人在自由的创造活动中,不仅创造了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属人的外部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自身。
在这种创造性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和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创造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因此,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是个人的主体性力量的充分展现,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境界。
由此可见,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个人的主体性的主要标志和特点,没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不可能有个人的主体性。
第二,独特性。
个人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处在一定社会中的个人虽然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职能,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但由于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形成了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社会特征和道德精神特征,从而获得了自己的独特性,成为与他人不同的独特的个人。
第三,社会性。
人的个性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社会
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着的态势。
可见,人的个性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一致的。
社会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
第四,历史性。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于其它时期的、特殊的物质生产方式,特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而,每个历史时期的个性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个性的历史性。
二、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一方面,社会发展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归宿和动力。
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社会,但是由无数具有丰富个性的人组成的社会也同样不能离开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人。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
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
了。
”[2](P320) 可见,社会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关系不过是个体活动的必然结果。
而个体活动过程就是个人在对象化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主体性的过程,也就是个人的个性的发展过程。
没有人的个性发展,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又是其落脚点,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作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个人的劳动能力是最基本的生产力,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个人能力及其多样化的发展是社会生产活动分工的必然结果。
随着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生产活动对个人的劳动能力的要求也是丰富多样的。
同时,个人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有多样化的个性才会有多样化的能力,有全面发展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才能满足分工的需要,促进分工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会反过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发展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动力。
每一个时代的现实的、有个性的个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追求更高的“自主活动”,都会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体能力,对现有的活动条件,如生产工具等进行改造,这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可见,社会的全面进步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个性发展。
没有人的个性发展,没有人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生产力就会因失去动力而停滞不前,社会也就无从发展。
另一方面,人的个性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基础。
人的个性是在社会生产中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的发展为人的个性的发展提供物质的、精神的历史条件和前提,决定并影响着人的发展的程度。
人的个性发展无疑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生活资料,使人摆脱了贫困状态,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引起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全面发展,从而“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为人类造就能够摆脱自然界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束缚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人。
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的个性发展就会缺乏物质基础;没有社会的生产关系及由此决定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发展,就不可能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以及观念文化结构的根本变革,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
可见,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施展以及人的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基础。
由此可知,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社会发展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归宿和动力,人的个性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基础。
脱离社会发展谈人的个性发展是不切实际的,脱离人的个性发展谈社会发展是空洞的、没有意义的。
然而,二者也是相互制约的。
人的个性不是生而就有的,它是个人实践和人类实践的产物,是社会交往普遍化的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可见,人不是单个的存在物,而是类存在物、社会存在物,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他所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生活条件之中,其个性发展必然要受制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
同时,社会也是人的社会,社会发展也要受到人的个性发展程度的制约。
如果人的个性发展水平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社会发展水平必然受到影响。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应处理好其与人的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不仅要认识到有个性的个人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个性发展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最终价值取向和内在动力,只有依靠个性充分发展的个人,社会才能进步、和谐;还要认识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推动人的个性发展,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们要尊重和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主体的能动性得以发挥,创造潜力得以应用,聪明才智得以调动,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可能。
三、人的个性发展的途径
我们的传统社会过分强调“一致” 的原则,把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
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集体,忽视个人;强调服从,忽视自主;强调集中,忽视民主。
这严重压抑了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和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体系的制约以及个体自身的智能、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等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个性发展极其缓慢且充满了坎坷,甚至产生个性的异化现象。
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促进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
从社会的角度讲,社会要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思想文化条件。
因此,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3](P95) 社会发展需要人的个性发展,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所创造出来的丰富的社会财富使人能够在基本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和享受,并为人的个性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不能解放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个性发展的”。
[4](P638)因此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人从一定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丰富自己的个性,从而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二,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人的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人才能自由地、充分地发展。
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完善民主制度,尊重人的个性,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然而,自由发展并不是没有限度地发展。
实际上,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强制性发挥着引导人们行为方向和个性发展方向的作用,从而使人的个性健康地发展。
第三,解放思想,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纠正人们忽视个性的错误思想,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
个性是不能与自由相脱离的,只有给人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个人的权利和意愿,尊重人的个性和首创精神,才能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发挥出人的创造力。
然而,自由是相对的,不是毫无限制的。
我们提倡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个人主义,而是合理范围内的自由。
第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先进文化,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自古以
来,教育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个体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马克思也认为,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不仅保证人的个性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可以使人的兴趣、特长、潜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从而推动人的个性发展。
传统教育往往强调社会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强调一味服从,忽视独立自主。
长此以往,受教育者会缺乏个性,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当代社会,传统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提倡素质教育,使人的素质得到提高,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增强,让具有个性的人以丰富的精神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个人的角度讲,作为自身发展的主体的个人首先应充分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优越条件,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人的能力是体现主体个性的基础和保障。
个人只有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并把知识和经验转化为素质和力量,才能激发人的创新能力,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施展,从而推动个性发展。
马克思也曾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
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的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
[5](P61) 因此,我们应把自身能力的充分、正确和有效发挥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并自觉付诸实践,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此外,个人还应在交往中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
富有个性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性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而社会不过是以交往实践为中介的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现形式而已。
因此,人的个性要发展,个体之间必须进行交往。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 [6](P515) 可见,交往对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其一,不仅人的个性是在个体之间的交往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而且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群体特征和类特征也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
这样,每个个体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的交往,把自己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
其二,交往不仅是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也能够激励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没有了交往,人就不会有自我意识,也就不可能具备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而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由于普遍的交往,人们才能真正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狭隘地域性的个人才能被世界历史普遍性的个人所取代,每个个人才能获得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
综上所述,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互为条
[6]
件、相互促进, 不可分割。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人的个性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 进作用,也要认识到社会发展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影响, 并努力为人的个性发展创 造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同时,个人也应努力增强自身的知 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交往中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推动自己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袁贵仁 .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 [3] [4]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