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试题(火箭班)(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
调研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力不计),体积由V膨胀到V′.如果通过强不变的过程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1,传递热量的值为Q1,内能变化为△U1;如果通过温度不变的过程来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2,传递热量的值为Q2,内能变化为△U2,则
A. W1>W2,Q1<Q2,△U1>△U2
B. W1>W2,Q1>Q2,△U1>△U2
C. W1<W2,Q1=Q2,△U1>△U2
D. W1=W2,Q1>Q2,△U1>△U2
【答案】B
【解析】第一种情况,根据可知,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因此温度升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第二种情况,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第二中情况下,压强减小,体积变化相同,因此,且
,因此,故选B.
2. 如图所示,A、B两容器容积相等,用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相连,两容器内装有不同气体,细管中央有一段水银柱,在两边气体作用下保持平衡时,A中气体的温度为0℃,B中气体温度为20℃,如果将它们的温度都降低10℃,那么水银柱将
A. 向A移动
B. 向B移动
C. 不动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假定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变,即V1,V2不变,所装气体温度分别为273k和293k,当温度降低△T时,左边的压强由p1降至p'1,△p1=p1-p'1,右边的压强由p2降至p′2,
△p2=p2-p′2.由查理定律得:,,因为p2=p1,所以△p1<△p2,即水银柱应向A移动.故选A.
3. 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b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a=2m和x b=6m,
图乙为质点b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为1m/s
B. 质点a经4s振动的路程为4m
C. 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y方向
D. 质点a在t=2s时速度为零
【答案】D
【解析】ab两点间的距离为,振动从a传播到b的时间为半个周期,为
,所以波速为,但是b点该时刻的振动方向是沿y轴正方向,由微平移法可知波向-x轴方向传播,A错误;质点a振动4s,是经过了半个周期,质点运动过的路程为振幅的2倍,即为1m,B错误;此时刻b的振动方向是向y轴正方向,ab间相隔半个波长,振动步调完全相反,所以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y方向,C错误;在t=2s时,质点b在正的最大位移处,ab两质点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反,所以质点a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此时a的速度为零,D正确.
4. 对单摆的简谐运动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单摆摆动中,摆球所受的绳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
B. 单摆摆动中,摆球所受的绳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就是回复力
C. 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D. 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的回复力为零
【答案】D
【解析】当单摆的摆角较小时,摆球的回复力由重力沿摆球运动轨迹切向的分力提供,是摆球所受的绳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量,故A B错误;单摆运动中,摆球在最低点做圆周运动,所以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小球的向心力,故C错误;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小球的向心力,而摆球的回复力等于0,故D正确,故选D.
5. 如图是一个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F、G、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虚线EE1、FF1、GG1、HH1平行于半径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
A. 只能从圆孤NF1射出
B. 只能从圆孤NG1射出
C. 可能从圆孤G1H1射出
D. 可能从圆孤H1M射出
【答案】A
【解析】由临界角公式,得,设圆弧的半径为R,则有,则当光线从F点入射到圆弧面点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当入射点在的右侧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将发生全反射,光线将不能从圆弧射出;当入射点在的左侧时,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不发生全反射,光线将从圆弧面射出,所以光线只能从圆弧射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 如图所示,甲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参与波动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cm/s
B. B.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
C. C.经过0.5s时间,质点P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2m
D. 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3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甲读出该波的波长为λ=4m,由乙图读出周期为T=1s,则波速为
故A错误.在乙图上读出t=0时刻P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在甲图上判断出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B错误.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并不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故C错误.由于该波的波长为4m,所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3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D。
二、多选题
7.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T1、T2温度下发生等温变化,相应的两条等温线如图所示,T2对应的图线上A、B两点表示气体的两个状态,则
A. 温度为T1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T2时小
B. A到B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
C. C.A到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D. A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次数减少
【答案】CD
【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V=CT,PV之积越大表示温度越高,故T1>T2,温度为T1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T2时大,故A错误;A到B的过程是等温变化的过程,所以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故B错误;A到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E=W+Q可得,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正确;A到B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则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变;气体的体积增大,分子密度减小,所以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减少.故D错误;故选C.
8. 如图所示,a、b是一列横波上的两个质点,它们在x轴上的距离s=30m,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当a振动到最高点时b恰好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经过3s波传播了30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速度一定是10m/s
B. 这列波的周期一定是0.8s
C. 这列波的周期可能是3s
D. 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24m
【答案】AD
【解析】这列波的速度一定为,故A正确;由题意知,当a振动到最高点时b恰好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则有s=(n+)λ,(n=1,2,3---),得, 由可得:,(n=1,2,3---); 由于n是整数,所以周期T不可能等于0.8s 和3s.当n=1时,波长;故BC错误,D正确.故选AD.
9. 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4.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0.10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
B. 在t=0.25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C. 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m
D. 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
E. 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10πt(国际单位)
【答案】BCE
【解析】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知在t=0.10s时,质点Q正从平衡位置向波谷运动,所以点Q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A错误;在t=0.10s时,质点Q沿y轴负方向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此时P点正向上运动.由图b读出周期T=0.2s,
从t=0.10s到t=0.25s经过的时间为△t=0.15s=T,则在t=0.25s时,质点P位于x轴下方,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故B正确;由甲图知波长λ=8m,则波速为:,从t=0.10s到=0.25s经过的时间为△t=0.15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
△x=v△t=40×0.15m=6m,故C正确;从t=0.10s到=0.25s经过的时间为△t=0.15s=T,由于t=0.10s时刻质点P不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处,所以质点P通过的路程不是3A=30cm,故D错误;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Asin t=0.1sin t m=y=0.10sin10πt(m),故E 正确.故选BCE.
10. 如图甲所示,一个单摆做小角度摆动,从某次摆球由左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对于这个单摆的振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摆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8sin(πt)cm
B. 单摆的摆长约为1.0m
C. 从t=2.5s到t=3.0s的过程中,摆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D. 从t=2.5s到t=3.0s的过程中,摆球所受回复力逐渐减小
【答案】ABD
【解析】由振动图象读出周期T=2s,振幅A=8cm,由,得角频率,则单摆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故A正确;由公式,代入得到L=1m,故B正确;从t=0.5s到t=1.0s的过程中,摆球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重力势能减小,故C错误;从t=1.0s到t=1.5s的过程中,摆球的位移增大,回复力增大,故D 正确;故选ABD.
11. 利用发波水槽观察波的衍射现象时,看到如图所示的图样.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可采用的办法有
A. 缩小挡板间距
B. 增大挡板间距
C. 减小波源频率
D. 减小水波的振幅
【答案】AC
【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本题水波波长不变,适当缩小挡板间距相当于增大了波长,衍射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B错误;在同一介质中v一定,适当减小波源的频率,能增大波长,使衍射现象更明显,故C正确;衍射现象明不明显与振幅无关,故D错误.故选AC.
12. 如图所示,O1O2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关于O1O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图如图所示.MN是垂直于O1O2放置的光屏,沿O1O2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玻璃体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折射率小
B. 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
C. 在该玻璃体中,A光比B光的速度大
D. 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
【答案】ACD
【解析】B光的偏折程度比A光大,则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说明B光的频率较大,由知,A光的波长较长,故AD正确,B错误;根据得,A光的折射率较小,则A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较大,故C正确;故选ACD.
三、实验探究题
13.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玻璃板,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面积
请指出错误或有遗漏的步骤,并改正其错误:
错误的步骤:________;
有遗漏的步骤:________;
(2)实验中,用a mL纯油酸配制成b mL的油酸酒精溶液,现已测得一滴溶液c mL,将一滴溶液滴入水中,油膜充分展开后面积为S cm2,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为________ cm.【答案】(1). 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测出它的体积(2). 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3).
【解析】错误的步骤是②,应为:要测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即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有遗漏的步骤是③,应为:为了使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散开后界面比较清晰,要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2)据题得: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一滴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cmL,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
14. 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A.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
记下此时图2乙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________mm.(3)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公式
λ=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m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 E、D、B (2). 13.870 (3). 2.310 (4). (5). 6.6×10﹣4
【解析】(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色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缝.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EDBA.(2)图2甲的读数:固定刻度读数为2mm,可动刻度读数为32.0×0.01mm,两者相加的读数为:2.320mm;图2乙的读数: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13.5mm,可动刻度读数为37.0×0.01mm,两者相加为13.870mm.所以
;(3)根据,得波长为,代入数据得:
.
四、计算题
15. 如图所示,光线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AB上,在这个边与空气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与AB边的夹角为60°,折射光线与AB边的夹角为45°,要使折射光线消失,求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转动的角度.
【答案】顺时针转过15°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光线在介质中的入射角为:,在空气界面的
折射角是,所以:,,应该将入射光线顺时针转过。
16.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A→B过程放出热量Q,T A=T C,则B→C过程气体吸收还是放出热量?热量是多少?
【答案】吸收热量为Q﹣p2(V2﹣V1)
根据,知B→C过程气体的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则气体的内能增大.气体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吸收热量
B到C过程,气体对外做功的值为:
A到B过程,气体的体积不变,不做功
由A到C过程,根据得:
解得:
即B→C过程吸收热量为
17. 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cm.O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1)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2)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答案】(1)周期为4s,波速0.075m/s,波长0.3m(2)或
【解析】试题分析:(i)设振动周期为T。
由于质点A在0到1 s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1/4个周期,由此可知T="4" s①
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
λ="30" cm③
(ii)(国际单位制)
18. 如图,一底面积为S、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向上,内有
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活塞A和B;在A与B之间、B与容器底面之间分别封有一定量的同样的理想气体,平衡时体积均为V.已知容器内气体温度始终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现假设活塞B发生缓慢漏气,致使B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求活塞A 移动的距离
【答案】
【解析】设平衡时,在A与B之间、B 与容器底面之间气体的压强分别为和,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①
②
漏气发生后,设整个封闭气体体积为,压强为,由力的平衡条件有:③由玻意耳定律得④
⑤
式中,是原来A与B之间的气体在漏气发生后所占的体积。
设活塞A移动的距离为l(取升高时为正),按几何关系有⑥
联立可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