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式内镜清洗和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式内镜清洗和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篇:硬式内镜清洗和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置于封闭、防渗漏的容器中送内镜清洗消毒室处理。
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送内镜清洗消毒室特殊处理。
二、清洗
1.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
3.内镜管腔应用高压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 5~10 min。
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轻柔刷洗。
三、消毒或灭菌
1.内镜的消毒可用煮沸消毒方法,水沸腾后计时 20 min。
2.内镜的灭菌可用压力蒸汽、等离子体和消毒剂浸泡等方法。
连台手术应具有快速灭菌条件,否则一套内镜一天限做一台手术。
3.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器械的轴节应充分打开,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常用消毒剂及作用时间参见《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四、冲洗
1.浸泡消毒的内镜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2.浸泡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五、干燥消毒的内镜可用气枪等设备干燥,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巾擦干。
六、储存
1.带包装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裸露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应储存于密闭无菌容器中,有效期不超过 4 h。
3.裸露消毒的内镜应储存于密闭消毒容器中,有效期不超过 1 周。
第二篇: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清洗消毒内镜时工作人员防护要求
1、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2、穿戴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袖套、手套、戴防护面罩。
二、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1、送洗
①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清洁湿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钟。
②关闭内镜图像处理机器电源。
③盖上防水帽,置于内镜存放盒或运送车送至清洗消毒室。
2、测漏
①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
②进行内镜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3、初洗
①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至干净;纱布一用一换。
②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进行清洗,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各孔道;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吸引器管道分别从45°、90°刷洗),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④正确安装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将全自动灌流器中的注液口与内镜口连接,轻触全自动灌流器的“启动”键,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洗。
⑤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4、酶洗
①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多酶洗液,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内镜折卸后部件用超声清洗机清洗 5~10分钟。
④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5、次洗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次清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5分钟。
②彻底冲洗内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③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内腔,去除残留的多酶。
6、消毒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②胃、肠镜、喉镜用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消毒时间不少于45 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7、末洗
①更换手套。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末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卸下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及全自动灌流器。
④内镜消毒后,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8、干燥
①将内镜及各类按钮置于内镜干燥台,用高压气枪干燥各孔道。
②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③每日诊疗结束用75%酒精或洁净空气吹气干燥。
9、备用
①每日诊疗结束将干燥后的软式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或镜房内,垂直自然悬挂。
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
次消毒。
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诊疗。
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10、附件清洗与消毒
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等)使用后,按上述程序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进行初洗—加酶超声—漂洗—干燥—按要求包装—灭菌—备用。
三、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机操作步骤
按《规范》索证,使用按说明书。
程序应具备:机器自检—预清洗—酶洗—消毒—漂洗—酒精注入—干燥。
四、内镜清洗消毒设施及储存设施消毒
吸引瓶、吸引管、注水瓶及连接管消毒;每日诊疗结束用500mg /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 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消毒槽:每日诊疗结束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清水冲洗,备用。
专用洁净柜或镜房:每日保持清洁干燥。
五、内镜清洗与消毒注意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2、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六、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及监督管理
1、内镜清洗消毒每日必须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日期、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事项。
2%戊二醛消毒剂必须每日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发现浓度不符合要求需立即更换。
2、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内镜消毒液、消毒后内镜及附件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对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篇: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秒。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
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内镜放入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
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手,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
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浸泡2~5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
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
五、清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人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内镜的外
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2、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再手75%乙醇擦拭消毒。
3、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使用说明。
4、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也可用环氧乙烷或者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其他灭菌方法。
5、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复用的口圈再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日更换。
6、使用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应先按照预处理、测漏、水洗、酶洗、清洗的要求对内镜进行清洗。
七、冲洗
1、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将消毒好的内镜取出,并用气枪或注射器吹出各管腔内的消毒液。
2、将内镜转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3、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八、干燥
擦干内镜外表面,吹干各孔道水分,支气管镜还需要用75%的乙醇或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九、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或镜房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擦拭清洁消毒1~2次。
十、其他
1、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刷洗后用消毒剂擦拭。
3、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
第四篇:2015.10.24.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文档
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
硬式内镜常用的有咽喉镜、腹腔镜、胸腔镜、纵隔镜、输尿管镜、膀胱镜、阴道镜、肛门直肠镜、关节镜、宫腔镜、鼻窦镜、脑室镜等。
【目的】
手术器具,通过彻底清洗、消毒,保障消毒灭菌质量,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用物准备】
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内镜专用清洗刷、纱布、棉棒、清洗剂、多酶洗液、内镜消毒剂、75%乙醇等。
【操作方法与步骤】
1.使用后置于封闭、防渗漏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或送内镜清洗消毒室处理。
2.手工清洗/超声清洗
2.1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
2.2将内镜置于多酶清洗液中浸泡,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时间按使用说明。
2.3液面下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管腔开口端用棉签反复擦洗以清除污渍。
然后用高压水枪(自来水)反复冲洗。
2.4置于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2.5用软化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漂洗、终末漂洗。
高压水枪(纯化水)反复漂洗管腔内部。
2.6.放入煮沸槽中煮沸消毒。
温度90℃,时间5分钟。
2.7.将清洗洁净的内镜放入烘干箱内进行烘干。
温度70—90℃,时间30-40分钟,管腔内用高压气枪吹干。
2.8检查清洗质量。
3..机械清洗
3.1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
3.2将内镜置于多酶清洗液中浸泡,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时间按使用说明。
3.3液面下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管腔开口端用棉签反复擦洗以清除污渍。
然后用高压水枪(自来水)反复冲洗。
3.4将内镜装入专用内镜清洗架中的合适位置。
3.5 启动内镜清洗程序。
3.6检查清洗质量。
【质量标准】
1.外观目测內镜表面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手柄与功能部功能良好、手柄与功能部连接处无褶皱及断裂。
【注意事项】
1.彻底清洗内镜各附件、管腔充分刷洗、高压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清洗。
刷洗的毛刷刷毛软硬度适度,防止划伤镜面。
具体清洗操作流程应符合国家《内镜清洗消毒规范》2004的要求。
2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3.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4.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5.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规范(2004)》中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按使用说明。
6.浸泡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5.储存
5.1带包装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5.2裸露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应储存于密闭容器中,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5.3裸露消毒的内镜及附件应储存于密闭容器中,有效期不超过1小时。
6.遵照原则
6.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
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6.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6.3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6.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6.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6.6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
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內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技术规范.2004.
3.胡必杰,郭燕红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46.
第五篇: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1、内镜室内要合理分区:应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等;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设备应分开并分室进行。
2、使用合格消毒液与消毒器械,并应按规范使用、检测与登记。
3、严格遵守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原则。
对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须灭菌;对进入人体消化道的胃肠镜要高水平消毒。
4、严格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进行。
如当天工作前对要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每检诊一位病人要按规范(擦拭、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冲洗、干燥)程序清洗消毒。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行终末消毒。
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在按规范清洗、干燥
的基础上行灭菌处理。
5、规范清洗、消毒及使用内镜诊疗相关用品:治疗单、检查床单、枕套、口圈、弯盘、活检钳、内镜注水瓶及用水、注射器及注射用水、清洗纱布、吸引瓶与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内镜贮存柜。
6、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