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原训练与健康高峰论坛暨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庆祝建国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加强“一优两高”和体育强省建设,发挥青海高原的优势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2019年6月30日-7月3日,青海省体育局、青海师范大学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共同举办了“一带一路”高原训练与健康高峰论坛暨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
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瑞士、德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相关体育部门、科研院所、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奥运世界冠军等300人余参会。
会议本着“合作共享、创新发展”的主题,为推动中国健康战略建设、助力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为进一步推动高原训练与健康事业的发展,献言献策,取得了积极成果。
1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本次论坛作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和体育强省建设,促进体育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得到了省体育局、青海师范大学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并列入省体育局和青海师范大学2019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双方共有10余个相关处室和单位参与论坛的筹备工作,先后3次组织召开了论坛筹备协调会,对论坛有关工作进行了对接和沟通协调,明确任务分工,对各项筹备工作及进度时间提出了要求。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尕藏才让同志和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同志,多次组织筹备推进会听取汇报,对论坛的筹备、组织形式、会议流程、专家邀请、材料准备、安全保卫、食宿安排等作出了指示,提出了要求和给予了精心指导,并多次亲赴会议现场进行巡视和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承办单位青海省体科所、多巴基地、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青海高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及青海跃欣体育文化传播公司协调配合,精心策划,努力工作,确保各项筹备工作高质量完成。
同时共青团青海省委也积极参与论坛筹备工作,在奥运冠军与青海青年学生互动交流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也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以及省内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论坛审批及外国人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得到了省财政厅、省文化旅游厅、省外事办以及省军区、省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大力支持,并给予了诸多建议和指导。
另外,省文化旅游厅、青海省科协等在论坛经费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使得论坛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2 论坛规模大、规格高
本次论坛除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王钧、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主席李桦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冬季项目管理中心领导参会外,还邀请了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瑞士、德国以及中国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体育系统相关单位、地方科研院所、高校等共计56家单位的负责人、院士、专家和学者以及奥运世界冠军等,参会人数规模达到300余人。
国外的专家不仅是来自发达国家,也是国际上开展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研
“一带一路”高原训练与健康高峰论坛暨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总结
- 3 -
- 4 -
和新方法。
5名奥运世界冠军在青海师范大学与青海大学生和青年代表进行互动交流。
邀请法国丰罗莫国家高原训练中心高级教练布雷尔•尼古拉斯对我省柔道队训练进行了现场观摩指导,通过开展实践交流活动对国外先进的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吸收,进一步提升我省重竞技项目的高原训练科学化水平。
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展示最新的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成果,体现了一届高水平的论坛。
4 论坛学术水平高、研究成果内容广泛
本次论坛上来自国外和国内的20位知名专家做了专题讲座。
其中吴天一院士以《高原训练与藏族体能》为题,阐述了藏族人群在高原低氧适应、高原登山活动中的优势和取得的成绩,并认为在耐力性项目高原训练研究和实践方面藏族人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是今后开展高原训练研究的热点。
美国奥林匹克中心高原训练专家韦伯教授以《高原/ 低氧训练在奥运会奖牌成绩中实际应用》为题,分享了美国近年来在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实践情况,以及开展国际间交互合作的进展情况。
国家体科所副所长冯连世研究员以《中国高原训练现状与分析》为题,对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应重点加强高原特色体育、世居高原运动员选材与培养规律的研究,充分挖掘青藏高原运动员的竞技潜力。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格日力教授以《藏族人的遗传适应与低血红蛋白浓度有关》为题,针对藏族人群的血液特点与低氧遗传适应关联性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认为加强藏族人群低氧适应机理研究将为保护和提高高原旅行者和建设者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高原军事医学专家高钰琪教授以《高原军事医学研究进展—高原病的防治》为题,阐述了我国高原及高原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军事战略应用研究角度分享了近年来极端高原环境下缺氧适应以及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并提出了军事医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全民体质健康方面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瑞士圣莫里茨旅游局局长阿德里安•埃尔巴以《运动和高山旅游—成功的故事?》为题,从开展高原体育旅游的角度对
究的领先国家,其中有美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高级运动生理学家、美国海豹突击队高空作战顾问兰迪•韦伯教授,法国丰罗默高原训练基地布雷尔•尼古拉斯高级教练,瑞士圣莫里茨旅游局局长和圣莫里茨高原训练基地主任阿德里安•埃尔巴教授,瑞士联邦体育研究所的前高级科学家、洛桑大学研究经理和高级讲师拉斐尔•福斯日本田径联盟委员会委员,大阪市立大学运动环境生理学领域健康科学教授岡﨑和伸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运动与营养科学阿米莉亚•卡尔教授。
国内参会的单位有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台北市立大学、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青海大学、西藏大学等单位;参会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国家体科所副所长高原训练专家冯连世、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专家高钰琪教授、台北市立大学研发长郭家骅教授以及高原医学与健康格日力教授、临床医学吴世政主任医师等,几乎涵盖了国际国内从事和开展高原/低氧训练、高原医学、高原健康及高山旅游研究的顶尖机构和科研专家。
同时大会还邀请了中长跑奥运冠军王军霞、俄罗斯拳击奥运冠军列波佳克、射箭奥运银牌得主王红、游泳奥运银牌得主和世界冠军张琳、竞走奥运铜牌得主李春秀等5名奥运世界冠军出席论坛。
另有共青团青海省委员会、青海省科协等领导,以及来自全省各大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代表也参加了论坛。
应该说本次论坛是国际国内历史上举办的有关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学术论坛。
3 论坛形式新颖、活动内容丰富
论坛以展现体育最高水平的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展现和交流国际最近研究成果。
论坛设立了开幕式、大会主报告、面对面访谈、分会场专题报告以及圆桌论坛、以及签署多巴宣言、奥运冠军与青海大学生互动交流、教学观摩指导与交流等8个环节和内容。
论坛先后组织了8场大会主报告、12场分会场专题报告,以及“高原训练与健康的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圆桌会议,来自全国各体育院校和科研院所30余名专家、学者就高原训练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了诸多的新思路、新观点
圣莫里茨高原训练基地的设施条件,以及开展高原体育旅游项目及效果进行了介绍,并认为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丰富体育遗产是做好高原体育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
法国丰罗莫高原训练中心的布雷尔•尼古拉斯教授以《高原训练方法和应用》为题,对国际高原训练方法及应用情况,以及在法国丰罗莫高原训练中心拳击、柔道等项目最新专项体能训练方法进行了介绍。
日本大阪大学岡崎和伸教授《日本运动员最新的高度训练趋势》为题,对日本高原训练基地的基本设施条件情况,高原训练研究的趋势以及慢性应激、热环境和缺氧对高原训练效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日本仙台大学博士马冬梅《高原与健康(高原锻炼之下的产物)》为题,对日本高原训练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概况,特别是与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国际合作成果等进行了介绍。
另外,还有澳大利亚阿米莉亚•卡尔教授、德国黑莫•迈尔巴赫教授、瑞士拉斐尔•福斯教授、中国台湾郭家骅教授以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青海体科所等专家对低氧与适应、运动与高山旅游、高原军事医学现状与展望、高原冰雪运动与健康、精英运动员高原训练、高原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均为最新的高原训练、高原医学等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情况,体现了当今国际有关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研究成果的最高水平。
5 弘扬体育精神、培养爱国热情
本次论坛还在青海师范大学举办了奥运世界冠军与青年学生举行见面交流会。
我国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王军霞、李春秀、王红和张琳来到现场与同学们进行座谈交流。
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近300名师生代表参加交流会。
在活动现场,四位奥运世界冠军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比赛经历,高原训练经历及他们对竞技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他们在艰难与伤痛中永不言弃、时刻为祖国担起一份责任的优秀品质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频频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四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激励同学们在追梦路上要有坚持不懈、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
讲座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冠军们为榜样,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用汗水去创造精彩人生,用拼搏去书写辉煌中国,为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进一步教育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国热情,引导青年学子全面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6 大力宣传高原体育成果、提升国际影响力
为进一步宣传青海高原训练与健康事业,积极开展体育外交、人文交流,用体育讲好青海体育故事,进一步提升青海国际影响力。
大会邀请国内和省级主流宣传媒体和新闻机构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宣传报道,其中青海电视台发布视频新闻1条,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新闻报道4篇,青海新闻网、搜狐网、新浪微博、中国新闻网等18家网站发布新闻18条,另有青海省体育局、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青海省体科所等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站发布相关报道10余篇并由各大网站进行了转发。
同时论坛征集和邀请北京体育大学以及云南、贵州、内蒙、吉林等体科所和高原训练基地等共计18家单位进行了高原训练与健康成果展示。
还精心制作了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中心、青海体科所等单位的成果宣传展板以及视频等资料。
另外还制作了有关青海体育、高原训练以及医学研究等发展历程和成果资料视频,在会议期间循环播放,对全面展示我国有关高原/低氧训练与健康、高原医学研究、高原环境与健康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宣传与推广青海体育事业以及高原体育科技成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青海的国际影响力。
7 签署多巴宣言、深入推进共同合作与交流
本次论坛全体与会代表还签署了多巴宣言,宣言从推动更深层次高原训练与健康发展的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对话渠道和途径,深入推进高原医学与健康研究,不断推动高原环境理论的深入研究,构建改善缺氧环境与人体健康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技术与经济模式,充分利用多元化、大数
- 5 -
据、智能化新技术,广泛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界、跨领域等资源整合与合作,更加重视新技术环境下对高原训练与健康的难点问题攻关与突破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建议与意见。
同时宣言还倡议建立“一带一路”高原训练与健康联盟,本着“合作共享、创新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世界各国间合作交流,履行推动高原训练与健康高峰论坛的重大使命,为高原训练与健康事业的发展而携手努力!这为整合全球资源,共同推进和引领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将具有积极地意义。
8 积极交流研讨、达成诸多共识
通过专题讲座、圆桌论坛、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就高原训练与健康等研究领域的合作与研究达成共识,提出了诸多相关建设性建议。
8.1 搭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平台
青海作为高原训练与高原医学研究的热点地区,青海体育和医学研究机构要勇于牵头,充分发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平台作用,搭建国际间的交流平台,向世界充分展示和宣传青海体育事业和取得的成果。
同时,借助多巴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等,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美国、法国、德国以及南美洲等拥有较好高原训练资源和条件设施的国家开展更深层次合作交流,促进高原训练与健康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引领世界高原训练与健康发展。
8.2 加强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前沿基础科学研究
前沿基础科学研究作为提高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研究的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引领世界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研究的必要条件。
目前,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的研究在基因表达、低氧适应机制等方面已有初步研究,但在细胞及分子水平方面研究深入不足,且面临生物医学、理论生物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瓶颈,制约着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今后要通过加强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前沿基础科学研究,解决多学科融合的机制机理瓶颈问题,使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取得新的突破。
8.3 加强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实践应用
目前,国内外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低氧适应和高原与健康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但整合国内外高原训练与健康的理论与方法,推广该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还较为松散,没有形成合力。
因此,尽快建立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应用体系,促进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成果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推进全民健身及健康促进的发展。
8.4 建立高原训练与健康水平的评定评价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高原医学研究已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为高原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后,为促进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以及高原国民体质的健康发展,应积极建立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评定、高原劳动能力评定、高原国民体质健康评定等“青海标准”,为进一步提高高原训练科学化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8.5 建立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研究联盟
应以青海为核心,联合全国各科研院所与体育院校,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机构和大学院校,建立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联盟,通过多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高原与健康、高原与适应等领域的攻关研究,推动高原训练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做出贡献。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