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张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张帅
发布时间:2021-05-17T10:53:26.23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张帅
[导读] 摘要: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陕西五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其中结构设计是影响整个工程使用的关键,为了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抗震设计。

一旦发生地震危害,可以保证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的结构稳定。

由于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它对于建筑结构会产生严重的破坏性。

在我国一些地震多发地区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以及抗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需要加强对抗震设计的重视,通过遵循专业的原则,解决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整个工程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
引言
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强度代表了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建筑结构项目提高足够的重视。

由于其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会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带来相应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大大的降低。

针对于一些震动发生频繁和振动较大的地区,如果出现了地震将会导致结构出现断裂和扭转的问题,从而给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

同时,建筑结构的整体效果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作为工程的建设单位需要提高对结构的抗震重视,通过相应的施工设计方法和方案,提高整个工程的抗震效果。

1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主要原则
1.1 建筑结构的合理
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使用性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在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整个结构的基础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和强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从工程的整体结构设计出发,要保证建筑内所有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抗震效果。

1.2 抗震理念与结构设计结合
针对于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而言,建筑工程的设计是整个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前提。

一些所有工程的设计一般都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完成,而实际的施工会受到一些自然因素、地质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设计与施工之间存在相应的不符。

为了有效地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按照设计方案全面的施工,就要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和合理性。

同时,还要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

建筑工程的抗震理念也要合理的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中,它是将整个抗震设计和建筑融合为一体,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既可以保证自身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在面对强烈地震的时候保护群众的安全,避免出现坍塌的问题。

所以,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加强对抗震问题的研究,通过合理的抗震技术和设计方法,保证建筑工程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减少不良的损失。

1.3抗震构造措施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要求需要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其中的“小震不坏”是指通过相应的抗震检验分析,可以保证建筑工程在经历小型地震的时候不会出现损坏.而“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则是需要合理的抗震结构才可以保证,这就需要在建筑工程设计的时候,加强对抗震能力的重视。

在具体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工程的墙、梁、节点结构等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能够保证整个工程的抗震效果达到规范的要求。

同时专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分析,对工程的实际抗震能力提出相应的结果,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2设计对建筑抗震能力的影响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而言,其结构设计是影响整个工程抗震效果的关键。

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工程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要结合结构设计进行紧密的联系。

在设计的时候强调抗震设计与结构之间的和谐性。

作为设计人员也需要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思考,注重抗震能力的要求,合理的配合结构工程完成基础结构的框架。

要保证选择的建筑结构科学合理,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刚性和硬度。

在设计阶段还需要对强震使产生的结构变形受力改变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根源上注重建筑结构抗震水平的提升效果,确保整个工程的使用安全。

随着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不断完善,也体现出了现代化的建筑工程设计理念,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
3.1 抗震设防分类的判别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有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几种。

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很多的建筑工程都属于标准设防类。

其中对于这类建筑的建设数量以及范围非常的广泛。

而特殊设防类适度设防类在我们的建筑工程设计中见到的比较少,因此需要提高对这类工程设计的重视。

在遇到抗震问题的时候,要加强相应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水平,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首先,针对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楼、宿舍等教育建筑以及医疗建筑等都属于重点设防类,这些建筑有些地区会有单独的规定,我们需要对整个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高重视。

例如在一些地震多发带已经明确规定教育建筑以及医疗建筑是按照当地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计算和抗震防范。

这个规定比国家更加严格,这样能够结合实际地区的具体情况,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其次,商业建筑中属于人流密集的建筑工程。

这类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由于建筑工程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一旦出现了结构问题,则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所以,需要提高对商业建筑工程抗震水平的重视,保证工程的结构稳定,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

3.2 抗震等级的确定
对于建筑结构工程进行抗震等级的划分是确保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所以需要正确合理的对抗建筑抗震等级进行划分,才可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

其中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等级需要通过标准规范的表格进行确定,而框剪结构则是需要根据水平力
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和结构总镇倾覆力距的比值进行确定。

如果比值小于等于规范的数值,则剪力墙的部分抗震等级要按照剪力墙结构。

评定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则是按照框架框剪结构,如果比值在规定范围则按照框剪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一旦比值超过二分之一。

则框架部分抗震等级需要按照框架结构,剪力墙部分则是按照框架结构登记进行确定。

3.3 防震缝的宽度
对建筑工程进行沉降缝和伸缩缝设置的时候,其变形缝都要满足相应的防震缝标准要求。

防震缝的宽度计算要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其中需要注重的是两侧的建筑结构形式不同、层数不同,要按照较小建筑结构的防震缝宽度进行计算分析。

结合以往的地震灾害情况可以发现,虽然防震缝的宽度达到了规范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强烈地震的不良影响下,也会导致碰撞问题的发生。

两侧的建筑饰面实际上又减少了防震缝的有效宽度,所以需要加强对防震缝的设置。

如果条件允许需要加强建筑结构的侧向刚度,这样能够减小地震作用下造成的建筑水平位移。

结语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避免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就需要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提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

通过加强抗震问题的处理,保证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一旦再发生地震灾害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人员的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效果,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桂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102.
[2]苏涣珉,马倩.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27.
[3]王利民.关于对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的思考[J].居舍,2019(12):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